摘要:近年來,“綠色植保”創新理念已經逐漸滲透入農業領域,它實現了對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確保了地方農產品生產質量與安全,提高了地方農業效益。但實際上,某些地區在基于該理念下的農作物種植綠色防控實踐技術應用還存在諸多不足,一定程度為地方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該文以江蘇省為例,具體探討了“綠色植保”理念在當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實踐工作中的若干問題,并思考推進省內綠色植保工作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綠色植保”;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綠色防控實踐
姚煥釗. “綠色植保”理念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作用[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24-25.
在地方農業生產安全工作中,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是重中之重,它緊密聯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多年來江蘇省內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率都居高不下,過去采用大面積化學防治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蟲害,但所帶來的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人畜食物性中毒問題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得到解決。為此,江蘇省各級農業科研推廣機構也相互協力探索研究,終于在2006年推出了“綠色植保”這一創新理念,它基于“優先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等環境友好型技術”原則,為省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奠定了深厚技術基礎。
一、“綠色植保”理念在江蘇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實踐作用
自2006年以后,“綠色植保”理念在江蘇省農業領域被全面貫徹,全省各地在農業技術積極探索過程中思想有所改觀,即少用化學農藥、做到基于生態、生物與物理等方法的農作物種植,以及對病蟲害的全面防控。具體來講,江蘇省當前基于“綠色植保”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實踐已經實現了以下兩點。
1、實現了農作物病蟲害非化學防治技術應用的突破
江蘇省內的主要農作物就包括了小麥、水稻、玉米、大豆和各種蔬菜,省內也結合這些農作物示范推廣了一批具有針對性的綠色防控產品,例如基于生物性的害蟲性誘劑、專用誘捕器等,它們對于防控如橘小實蠅、梨小實心蟲、蔬菜煙粉虱等園藝害蟲具有極大作用。另外還有黃板,它在誘殺蚜蟲方面效果較好,而像藍板則主要被應用于蔬菜薊馬的誘殺上。另外省內也引進了一批農作物種植益蟲,包括能夠防范稻縱卷葉螟的赤眼蜂、能夠防治蝗蟲的微孢子蟲等。
再一點,基于“綠色植保”的集成創新綠色防控技術模式也被省內大力推廣。以水稻種植為例,省內某些地區就針對近年來比較嚴重的水稻條紋枯葉病與黑條矮縮病提出了“抗病品種+適期遲播+機插秧+無紡布防控網秧田覆蓋的非化學病蟲害防控方式。還包括了有機稻米病蟲綠色防控模式,它在非化學病蟲害防控方式的基礎上還加入了稻鴨共作模式,以及圍繞Bt制劑、苦參堿、印楝素、臘芽所制作的生物農藥,取得了不錯的綠色防控效果。
除此之外,全省在蔬菜種植方面也提出了“露地蔬菜基地綠色防控技術模式”,該模式中主要用到了粘蟲色板、殺蟲燈、性誘劑等生物技術防控設備。另外還融入了高溫悶棚翻耕、冬季翻耕、膜下滴灌等農業種植操作技術,實現了地方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全面化。
2、實現了防治組織方式的有效轉變
江蘇省農業種植領域過去所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方式以一家一戶單獨防治為主,目前這種方式得以改變,基于專業化的防治服務組織出現,全新的統防統治也隨之出現。從專業角度講,這些專業組織在防治技術方面滿足了“藥械先進、措施科學”原則,最大限度降低了地區病蟲害防治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江蘇省的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在數量與能力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到2017年省內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就已經超過6000家,具有服務規模的專業化防治隊伍更是超過17000個。目前依靠這些專業組織,江蘇省內的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范圍已經超過55.2%,基本已經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就目前發展來看,省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相關技術模式也在不斷增加,例如區域分散防治、協同防控等都有效降低了外來病蟲害的入侵率與傳播率,對省內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發展具有極大利好。
二、江蘇省“綠色植保”防控實踐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雖然江蘇省近16年來在“綠色植保”防控實踐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其防控實踐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但相比于其它農業發達地區,江蘇省在該方面的防控實踐工作依然還存在欠缺。
1、技術研發與應用節奏相對緩慢
“綠色植保”技術實施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套高效、經濟且綠色的防控技術體系,像鄰國日本、韓國在這方面發展要遠超越中國,他們在綠色防控技術方面已經擁有了較成熟的應用流程體系。相比而言,江蘇省在某些農業領域的技術應用與研發是相對缺失的,比如對昆蟲性信息素的研發方面就還依然是空白,而生化誘殺技術在國內依然還處于初級嘗試階段。總體來講,江蘇省所缺乏的是自主核心技術的研發,他們的病蟲害集成防控技術缺乏針對性,不能以生態區域及作物作為中心,所以在技術整體發展方面極為緩慢,多數病蟲害防治工作還要依賴外國技術理念及設備來完成,技術依賴性還相對較強。
2、非化學防治應用范圍偏小
縱觀江蘇省所有地區,對于農作物病蟲害非化學防治技術的應用依然存在較大局限性,而且防治范圍相對偏小。根據地方統計顯示,當前江蘇省內采用非化學防治技術的防控實踐對象農田面積為300萬公頃左右,這一數字僅能占到全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總面積的8%,相比于發達國家非化學防治農田高覆蓋率(超過60%),這一數字的確相形見絀。當前江蘇省的農作物農藥用藥量依然很大,所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也多以傳統技術為主,還未能全面擺脫傳統農耕技術體系。
三、江蘇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未來實踐措施
江蘇省在農業發展方面已經做出改變,“綠色植保”工作也展現出了一定成就,全省正在朝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領域發展。但同時也看到了諸多不足,例如它在非化學防控技術的覆蓋范圍、自主技術的研發力度方面等還有待商榷。所以基于此,本文也提出了三點省內未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踐措施,希望為地方農業良性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強化技術創新
江蘇省應該多借鑒省外及國外先進技術經驗,為自身農業發展引入更多相匹配適應的的病蟲害綠色防控創新技術與產品,將這些新技術與自身原有技術綜合起來,形成集成化創新。比如說,要強化對病蟲害的生態控制技術,自主研發生物農藥、基于化學誘殺的迷向信息素、包括一些自然友好型綠色防控技術產品,同時有針對性的引入病蟲害天敵,實現多種綠色防控技術的有機組合。
要強化以農業基地為中心、以農作物為實踐目標的綜合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體系,這其中就應該包括最基本的健康栽培技術、物理阻斷技術、生化誘殺技術、抗病蟲良種以及昆蟲天敵。當然,地方農作物種植也不能完全舍棄傳統化學防治技術,而是要做到多種技術協調配合,從根本上提高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控防治能力,不斷增加環境友好型防治對策,并以逐層逐代的發展節奏來降低地方病蟲害發生基數與種群數量,實現長期良性的可持續病蟲害防控對策。
2、強化示范引導
目前江蘇省內相關農業部門也在積極調動農作物種植者、農資銷售者以及專業防治組織技術人員進行關于“綠色植保”技術理念的省內大范圍宣傳,希望通過提高宣傳與培訓教育力度來鼓勵更多農戶采用“綠色植保”理念和省內研發推廣的綠色防控技術。為此,當前省內也建設了多個農業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示范區,專門展示各種綠色防控技術,并同時為參觀者提供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教學指導,希望以示范區作為輻射原點,全面推進省內的農科教協作進程。
當前,省內正在圍繞農業推廣機構主體來開展與社會專業農業組織、協會以及各個農業龍頭企業之間的友好合作,希望將“綠色植保”理念及其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全面推廣到民間,保證農業科教技術內容的全省有機覆蓋。
3、強化統防統治
統防統治是國內目前先進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理念,它能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從根本上解決省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難的問題。為此,省內農業部門也在持續強調對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的技術理念轉變,希望改變和豐富原有過分單一的農藥打藥病蟲害防治工作方式,引入統防統治技術,在省內分區分片的集中宣傳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的生態動態控制技術,統一技術方法,逐漸擴大省內的農作物種植綠色防控范圍,保證“綠色植保”理念能夠自然和諧的融入到省內農業技術領域當中,做到有效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