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作物種植和管理效率。近年來,四川成都地區溫室大棚規模不斷增加,由于溫室大棚空間相對狹小,農用機械設備的應用受到局限。因此,為了提高溫室大棚的生產和管理效率,有必要推廣小型農用機械,促進設施農業的發展。文章首先概述了小型農機在溫室大棚中的應用優勢,隨后就其具體應用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溫室大棚;農機設備;優勢;應用
史志明. 溫室大棚生產中小型農用機械的應用[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42.
一、溫室中小型農用機械的應用優勢
溫室大棚為農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但是由于大棚內活動空間有限,因此日常的農業生產活動和管理工作仍然依靠人工完成。小型農用機械設備具有小巧靈活、操作方便等優勢,既可以在溫室大棚內進行正常的作業活動,又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因此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目前成都地區適合溫室使用的小型農用機械的種類較少,加上市場銷售價格偏高、售后服務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大棚機械化作業水平較低[1]。因此,必須要結合當前小型農機應用的現狀和溫室大棚生產需要,探究小型農機的應用推廣對策,確保其應有價值得到發揮,為農民帶來更多便利。
二、溫室中常見中小型農用機械的應用
1、土地耕整機械
目前,針對溫室耕作的特殊環境,各種小型耕作機械應時而生,發揮其靈活性強、功能多的作用,可便利地在棚室的邊角進行作業。耕整地機械主要采用2.5-4.5kW動力驅動的小型耕作機械,配套主機為小型手扶拖拉機,以旋耕整地為主,更換作業部件后,可進行犁耕、培土、開溝等一系列作業。旋耕作業時靠發動機直接驅動旋耕部件旋轉,不裝驅動地輪,靠旋耕部件工作時產生的推力帶動機具前進。如必圣士720、730系列兩輪微耕機。
2、通風換氣機械
日光溫室大棚需要定期進行開窗通風,以往的溫室大棚通風主要以人工操作為主,操作較為繁瑣。可以安裝開窗通風機械,實現自動化控制,農戶只需要操作控制按鈕,就可以完成開窗操作。在溫室大棚頂部安裝四連桿開窗機,在大棚的邊緣處分別安裝數量不等的傳動裝置。當啟動開窗機后,在電機的動力作用下,帶動傳動裝置實現對大棚的開窗控制。氣體通風機械具有控制精確、便于操作、成本低廉等應用優勢,尤其在大型聯棟溫室大棚中有廣泛應用,極大的減輕了農戶的管理壓力。
3、育苗栽種機械
溫室大棚內經常涉及到作物的育苗、移栽或直播作業。育苗可采用精量播種生產線,通過光電感應和真空氣吸控制系統,集自動鋪土、刮平、播種、覆土、灑水于一體,如蔬菜花卉育苗氣吸式精量播種流水線。移栽可采用蔬菜移栽機,人工取苗機械化移栽,如悅田2ZY-5A型雙行蔬菜移栽機。直播可采用電動或手推式直播機,采取槽輪交換式進行播種,如矢崎SYV系列播種機[2]。
4、灌溉施肥機械
現階段溫室大棚中常用的灌溉施肥機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式機械,即將供水泵、輸水管網等一系列灌溉裝置固定在溫室大棚內,人為調控灌溉量和灌溉時間。這種農用機械的應用優勢在于成本較低,且灌溉操作方便,尤其適用于一些面積較大的溫室大棚。但是在前期安裝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布置輸水管網。另一種是移動式機械,將灌溉裝置放置于便攜式移動設備上,可以按照規劃線路進行灌溉和施肥。
5、病蟲防治機械
溫室大棚常用的病蟲防治機械有硫磺熏蒸器、紫外線殺蟲燈等。以硫磺熏蒸器為例,在日光溫室大棚的多個角落內安裝空氣傳感器。當大棚內出現蟲害時,可以人為啟動該機械設備,通過硫磺噴霧的形式,殺死害蟲。同時,溫室大棚內的空氣傳感器能夠檢測空氣中硫磺的濃度,當濃度達到設定標準后,傳感器將反饋信號傳輸到計算機控制終端,自動切斷電源,硫磺熏蒸器停止工作。借助于這種自動化的小型農用機械,既可以達到預防和殺滅病蟲的目的,又避免了大棚內藥物濃度過高,損害人體健康。
6、其它機械設施
除了上述幾種常用的小型農用機械外,近年來經過不斷的技術研發,也出現了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農用機械,但是其中有很多正處于試驗階段,并沒有影響大范圍的推廣。其中電除霧防病促生器被認為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其主要原理是:在夏、秋連續性陰雨天氣中,由于缺乏光照、空氣溫度較大,植物的生理活動受到限制。而這種農用機械可以起到補充溫室內二氧化碳含量、吸收霧氣等作用,有效改善了溫室大棚內的空氣質量。
三、結語
隨著小型農用機械的不斷研發和應用,將會給溫室大棚生產帶來極大的便利,在減輕人們勞作強度的同時,也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對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帶動農民致富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要注重做好技術指導和農機推廣工作,使更多的農戶認識到小型農用機械的優勢,通過技術培訓提高農機操作水平,提高溫室大棚生產的農業機械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曉哲. 淺析撫松山林區小型農用機械的推廣應用[J]. 農業與技術,2016,36(20):57-57.
[2] 余昌中. 淺談小型水稻聯合收割機在我國南方的應用[J]. 大眾科技,2013(7):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