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鴨共育”技術是以水田為基礎、以種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的自然生態與人為干預相結合的復合生態系統。該模式主要利用鴨在田間活動進行除草滅蟲,鴨糞作為有機肥還田,同時在田間加裝頻振式殺蟲燈,控制田間蟲害。米質可以達到國家綠色食品標準以上。和傳統水稻種植相比,“稻鴨種養模式”效益顯著。該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靖江市新橋鎮稻田養鴨生態種養模式進行了分析,從水稻品種和鴨苗的選擇與稻鴨共養的管理兩方面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稻田養鴨;種養模式;新橋鎮
吳金福. 江蘇靖江市新橋鎮稻田養鴨生態種養模式[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61+66.
近年來,靖江市新橋鎮針對地區傳統耕作模式投入大、效益低、農藥化肥使用量大、農業面源污染較重的局面,不斷探索創建生態、循環、優質、高效、可持續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稻鴨共育”技術就是一項有益嘗試。該鎮充分利用本鎮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大力推廣無公害優質稻種植,積極建設無公害優質示范基地,鎮農經與農技服務中心組建技術服務工作組,對優質稻示范戶優質稻育秧、播種和田間管理等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特別是強化田間管理跟蹤服務工作,積極向示范戶宣傳“稻鴨共養”農業模式的優點,讓他們理解在田間放養鴨子是讓鴨子捕抓田間的害蟲,減少田間水稻蟲害發生率。
一、水稻品種和鴨苗的選擇
1、水稻品種選擇
(1)科學選擇水稻品種
選擇植株高度中等、株型分散、莖粗葉挺、分蘗能力較強、抗逆性較好的優質水稻品種武運粳24號作為稻鴨共養的水稻品種。這樣能夠很好的方便鴨子在稻田活動,容易倒伏的水稻品種不適合采用稻鴨共養種植模式。選擇好的水稻品種要進行嚴格的檢疫,避免水稻帶病。
(2)種子處理
播種前一周做好曬種工作,用飽和食鹽水選種,將癟粒、病蟲害粒及時去除,然后使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2.5-3.0 g+6%殺螟丹水劑3-4 mL兌水7.5-8.0 kg,充分攪勻后浸精選稻種4-5 kg。
(3)施肥播種
種植地翻耕之前,每畝稻田使用完全腐熟的豬糞1000 kg作為基肥,結合整地每畝施入鈣鎂磷肥30 kg,拌碳銨15 kg作為面肥。結合品種生育期和當地的氣候環境科學確定播種日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全面推廣機插秧、集中育供秧,采用水育旱管的育秧方式,每盤芽谷播種量控制在155-165 g[1]。
2、鴨苗的選擇
(1)品種選擇
要選擇體型適中,適應性強且廣泛,耐粗飼,抗病性能優異的鴨子品種,如麻鴨等品種,通常情況下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鴨子品種。
(2)適時引進種苗
通常情況下要按照水稻浸種,鴨蛋就要孵化的原則進行種植,結合水稻秧苗栽插時間確定孵化起始時間,不具孵化要求的種植戶要結合栽插時間適時購進種苗。在購進之前要實現確定好購進時間、品種、數量,確保鴨苗質量。要按照種植規模,放養規模,準備好充足的飼料,飼養工具,防疫藥物,簡易棚舍,圍網等材料,同時選定好的育雛舍,在進雛前所場地和所有工具進行嚴格的消毒。
(3)雛鴨培育
選擇好雛鴨后要及飲水開食,確保飲水的定時定量,掌握合適的飲水溫度,避免溫度差異性過大[2]。雛鴨在未開食前還要做好免疫工作,注射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放養前皮下注射鴨瘟疫苗,提高鴨群的抵抗能力。
二、稻鴨共養中前期的管理
稻鴨共養中前期是水稻和鴨子生長的關鍵時期,因此一定要做好這個時期的管理工作。
1、水稻中前期的管理
(1)適時栽插,合理密植
當秧齡達到15天左右,生長出3片葉子之后,就可以栽插了。移栽前1-2天排干田水煉苗,方便起苗。為了保證田間鴨子的活動范圍,栽秧前按行距30 cm(9寸),株距11.7 cm(3.5寸)先在插秧機上調整好,機插時做到每畝栽足1.8萬穴,每穴栽3-4苗,每畝基本苗5-6萬。
(2)合理施肥,科學灌溉
水稻在移栽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腐熟長效的有機肥和速效化肥為主,施肥量要結合測土培養施肥結果確定,稻田盡量做到不追肥,以鴨子排泄物和腐爛的綠肥作物為主。鴨子為水禽類動物,在稻田放養期間,田間必須保證有淺層水,保證鴨蹼能夠踩到表層土層,這樣有利于鴨蹼踩踩泥,攪拌田間泥土,起到疏松土壤的目的,促進水稻根部生長,實現多分蘗,多分有效蘗。水稻栽插后到返青期間田間要保持1-2 cm深的水層,直到水稻的乳熟期。鴨子收獲后實行干濕交替灌溉。
(3)病蟲害防治
稻鴨共養主要利用鴨子消滅田間病蟲害,一般不使用藥劑防治,當田間病蟲害嚴重時推薦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稻田一般不需要進除草[3]。
2、鴨子的中前期管理
(1)稻田準備
按照一公頃為一個放鴨單位,每塊種植地按照每平米10只鴨子的比例折算搭建一個簡易的棚舍,供鴨子休息、遮陽、避雨、補飼使用。在棚前開挖一個3-4倍于鴨舍,深50-60 cm的水池,作為鴨子休息和水稻曬田后鴨子的嬉戲場所。田間周圍要使用尼龍網圍住,避免鴨子逃逸和天敵進入。圍網高度不得低于60 cm,間隔2 cm插一根木棍支撐,每個天田快都應該開設一個寬25 cm,深30 cm的豐產溝,供鴨子戲水使用。
(2)確定合適的放養密度
當秧苗移栽兩周左右后,選擇日齡為20-25天的雛鴨及時放養,在鴨子和稻田準備充分的前提下一般在當天中午放養。放養過程中要密切注意鴨子飲食、進水和活動情況,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查明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及時調整鴨群。一般每畝放養鴨子15只左右。
(3)做好補飼工作
雛鴨放養初期因為田間雜草數量較少,雛鴨常常存在吃不飽的現象,因此,在早晚應該適當飼喂一些米糠、麥麩等雛鴨專用飼料。通常在放養兩周左右田間雜草數量和病蟲害數量增加,雛鴨飼料來源變得豐富,可以適當減少補飼量或者停止補飼。進入飼養中期針對田間病蟲害數量和雜草數量變少,而鴨子需要大量飼料的情況,除了要經常性向田間拋灑綠萍之外,還可以在每天鴨子回到圈舍之后補飼適量谷物,保證鴨子發育過程中的營養需求。當水稻病蟲害防治前要將鴨子驅趕到棚舍內,一般在用藥一周后才能繼續放養。
三、稻鴨共養后期管理
1、水稻后期管理
(1)科學施入穗肥
當水稻進入孕穗期和齊穗期后,應該以保證水稻成穗率為主,田間要保持有淺水層,結合田間水稻生長情況,適當追施氮磷鉀肥。這個時期主要依靠鴨子在田間的活動刺激水稻生長,鴨子代謝所產生的糞便和綠肥作物腐爛為水稻提供有機物。
(2)曬田期的管理
水稻進入乳熟期后,將鴨子驅趕出稻田,將田間的水排干曬田,并采用干濕交替灌溉的方式,保證水稻根系能夠自由呼吸,增強水稻根部吸收養分的能力,提高水稻產量,避免水稻出現倒伏現象。
(3)病蟲害防治
這個時期是水稻生產的關鍵時期,稻縱卷葉螟容易發生,因為田間沒有鴨子不能捕食,所以要及時使用藥物防治。可以選擇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10 mL或40%丙溴磷100 mL、阿維菌素(0.3-0.5 g純藥)、甲維鹽(0.5-0.6 g純藥)進行防治,效果顯著[4]。
2、鴨子的后期管理
(1)及時補飼
后期鴨子主要在棚舍內飼養,田間雜草和蟲害減少,而鴨子體重不斷增加對飼料的需求量不斷加大,因此,在后期要及時補飼,主要以谷物為主,補飼量要逐漸加大,以補飼后飼料不剩為主。
(2)實施收獲
結合鴨子生長大小和水稻穗部生長情況,適時收獲鴨子上市銷售。通常情況在水稻抽穗灌漿期,鴨子還不能啄食穗部之前就要將鴨子從稻田趕出,公鴨和肉鴨直接上市銷售,青年母鴨可以轉移到已經收獲的稻田內飼養,生產的無公害鴨蛋直接上市銷售。
參考文獻
[1] 杜忠臣,龍藏瑞,孫國慶. 濮陽稻田生態養殖技術[J]. 農村養殖技術,2003(05).
[2] 蔣業林,胡賢江,王 玲. 稻田優質高效水產品生態養殖技術[J]. 安徽農業,2003(01).
[3] 唐嘉義,張春明,沈 梅. 探討中國生態農業的建設[J]. 生態經濟,2002(08).
[4] 彭鳳梅,戴志明,萬田正治,等. 云南稻-鴨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綜合評價(一)[J]. 中國農學通報,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