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洪生 王衛玉 張穎
摘要:近年來,啟東市農委多措并舉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著力提升本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效益,努力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雖然農業品牌建設已經取得不錯的進展,但畢竟起步晚、經驗少而且有具有自身的地方特點,農業品牌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該文主要從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基本情況、主要做法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并指出品牌建設今后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農產品;品牌建設;“三品一標”
顧洪生,王衛玉,張 穎. 江蘇啟東市農產品品牌建設成效與做法[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2):65-66.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把農業品牌建設作為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啟動市現代農業對接服務上海的關鍵環節。
一、農業品牌建設的基本情況
1、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業
發展“三品一標”農業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質量品牌效應。全市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申報認證工作。到目前為止,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發展到185個,累計年種植面積達105.53萬畝;全市累計獲證無公害農產品324個,產量55.84萬噸;今年新增綠色食品1個,綠色食品累計達7個,產量2425噸,紅陽河生態農業牌藍莓獲第十七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2016年底全市農業“三品”總數達331個,產量達56.12萬噸,農業“三品”產量占可食用農產品產量占比達(種植業)43.17%。今年全市新申報無公害農產品72個,綠色食品3個,新申報“三品”農產品產量達25萬噸,預計到年底全市農業“三品”產量占可食用農產品產量占比可達(種植業)55%。“呂四海蜇”、“啟東青皮長茄”、“啟東洋扁豆”分別于2014、2015、2016年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啟東青皮長茄”并于2016年進入全國名特優農產品名錄;“啟東綠皮蠶豆”、“啟東沙地山藥”已于8月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評審。使全市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到5個。
2、大力發展品牌農業
發展品牌農業,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增加附加值。近3年全市取得省、市著名商標、名牌農產品34個。其中江蘇省著名商標3個;江蘇省名牌農產品4個;南通市知名商標10個;南通市名牌農產品16個,江蘇省“十家農民合作社 十個暢銷產品品牌”1個。涌現了“王鮑地產三寶”、“墾牧”、 “味世佳”、 “華璐食品”、 “J.TOP”、“本洲”、“GASC”、“菱屋”、“金和屋”等省市著名商標;同時打造了“恒富隆牌速凍蔬菜”、“恒昌隆牌速凍四青作物”、“金達君品牌速凍蔬菜”、“丁布兒牌海苔”、“第6要素牌幾丁聚糖膠囊”、“盛正牌絲瓜”、“花石記牌綠色食品、豆類蔬菜”、“京海申牌速凍食品”等一批叫得響、信譽好、銷量大的地方特色名牌農產品。
3、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
發展標準化生產,為品牌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質量保證。2016年獲批南通市地方標準4項,分別為《大蔥高效栽培技術規程》、《鮮食蠶豆低溫春化處理及設施栽培技術規程》、《結球生菜設施栽培技術規程》、《韭菜設施栽培技術規程》。同時結合全市農業生產特點,先后制訂了《無公害啟豆五號生產技術規程》、《無公害油菜苔生產技術規程》、《無公害雪菜生產技術規程》等14個省市農業標準。另外實施了《無公害大白菜生產技術》、《無公害青蠶豆生產技術規程》、《無公害扁豆生產技術》等包括糧油、蔬菜等20多個企業標準。市農委編制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匯編》,包含“28種主要農作物栽培技術規程”。積極利用農民培訓工程、農業科技示范縣、科技入戶工程等項目,對基層農技人員和種植戶進行培訓,年累計培訓人次達1萬人次,印發技術材料2萬多份,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入戶率達100%。全市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
二、農業品牌建設的主要做法
1、增強品牌意識,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充分發揮業務科室及基層工作單位的作用,廣泛開展品牌農業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以系統的理論和典型的事例加深農業一線人員對品牌農業的理解,充分認識品牌建設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2、做好農產品名牌產品申報的服務工作
鼓勵符合條件的農產品企業積極申報江蘇省名牌產品、南通市名牌產品、南通市質量標兵企業等各類質量獎項,深入農產品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積極做好申報的指導工作。
3、培育和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積極圍繞蔬菜、畜禽、水產等全市有競爭優勢或比較優勢的產業或產品,著力培育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質量安全水平高,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甚至領先地位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上檔次、高水平。
4、大力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積極與市場監管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聯系,強強聯動,安排計劃選項目、定方案,定期研究示范區建設有關問題。通過示范區建設來實現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標準化管理,為創建農產品品牌夯實基礎。
5、不斷改善品牌建設的外部環境
加大對農產品品牌保護力度,對品牌的培育和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產品品牌和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為品牌農產品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秩序和環境。
三、農業品牌建設的存在問題
1、品牌意識依然淡薄
目前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大多是分散經營的小規模農戶,缺乏企業化、規模化經營的生產理念,受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束縛,往往認為收獲便是生產的結束,不把品牌看做資產,認識不到品牌在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增產增收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品牌認識上存在諸多誤區,造成了生產經營者對于品牌建設的不主動。
2、農產品品牌規模大多較小且分散
啟東市大多企業因為本地特色的原因,大都是農戶自己承包經營,難以形成組團出擊、集中打響品牌的合力,缺乏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的市場競爭力。不能像世界農業品牌一樣,先有規模,后有品牌,用規模支撐品牌,使啟東市農業品牌建設工作進展較慢。
四、農業品牌建設下階段工作
1、強化質量安全,促進品牌發展
建立健全扶持政策,著力開展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鼓勵生產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大力開展農業“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7年力爭農業“三品”產量占可食用農產品總產量的55%(種植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積極爭創知名品牌、著名商標、集體商標,不斷增強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紀人、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的商標意識,努力走出一條“開發一個商標,創出一個品牌,闖出一方市場,帶動一片基地,興起一個產業”的路子。
2、強化行業引導,加大政府培育
成功品牌的發展,一方面離不開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各類主體在供產銷的各環節充分發揮能動作用,另一方面更是因為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品牌建設中,政府工作部門應注重對品牌主體的培育、引導,對市場運作進行監督管理,保障品牌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3、強化技術創新,健全創新體系
品牌的建設更是一次技術的創新,健全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品牌建設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以南通市各高校、科學院所所依托的創新體系日趨完善,大力增強涉農企業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優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對農業品牌建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