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萍
[摘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煤炭產能過剩,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狀態下,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實施,要充分注重老區的穩定工作,要做到新老兩區的并行發展。因此,本文主要立足“創新”,對老區后勤服務業的“創新發展”這一主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創新 后勤服務 穩定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被視為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在煤炭產能過剩,供給側改革的實施過程中,如何做到新老兩區的并行發展。本文主要立足“創新”,對老區后勤服務業的“創新發展”這一主題進行論述。
一、老區后勤服務業的現狀、存在問題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為了實現“十二五”目標,在2011年著手于將原煤產業與實業分離,一方面集中精力抓生產,一方面全力搞好后勤服務。近年來,蒲白后勤服務業經過前期的專業化管理,服務質量可以說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其面臨的現狀依舊不容忽視。
一是人員“冗雜”,隊伍“龐大”,專業技術人員及一線人員少,隊伍穩定性差。二是管理方式、員工素質、組織價值觀和職業意識等與行業標桿存在較大差距,專業化管理方式還需進一步提升。三是基礎設施配套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四是物業管理費用回收率低,與投入不成正比。五是“外向型”不足,缺乏輻射周邊以及走出去的活力與能力等等。
針對現狀,探究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離崗退養政策實施以來,使得部分一線專業技術人員流失。二是人員分流之后,后勤服務業的主力軍,特別是80后對于今年以來的薪資開始有了一些抱怨,一些人開始為生計另謀出路,很多人還處于觀望中,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中堅力量的流失。三是基礎配套設施差與年久失修,現代化信息化方式運用不足,管理方式簡單粗暴,帶來的后果是后勤服務費用回收率低。
二、改革過程中老區呈現出的不穩定性
后勤服務業即為服務,就必須搞清楚自己服務對象即職工家屬的所思所想及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礦區。也只有本部穩定才能為“走出去”提供堅實的后備保障。
經過對現狀的分析,不穩定因素主要集中在后勤服務可以解決的一些方面,諸如:一是職工分流之后,引起的家庭不穩定。二是“走出去”人員家人在老區的生活狀況,特別是家中父母在礦區的生活情況,這也成為影響其工作的一個原因。三是生活環境的不穩定。留守在老區的大多為年幼的孩子或者年長的老人,還有一些從事后勤服務的工作人員,那么如此這般的社區勢必會引起社會閑散人員的注意,將對老區職工家屬生活有一定的影響。
另一方面,除新區、煤化運營、煤礦運營、外包等主業走出去之外,后勤服務業也成為目前可以走出去獲取經濟效益的一部分,因此,以上原因的存在就對現有后勤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創新后勤服務,走出“外向型”發展之路
去產能是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由之路,煤企去產能更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必須去解決。
(一)創新做好老區后勤服務
1.提高人員素質,確保優質服務。后勤服務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后勤服務質量的好壞。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種形式教育,使后勤服務人員都能熱愛本職工作,實現服務和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社會化、優質化、現代化。通過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后勤服務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通過開展技能競賽活動,努力提高后勤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要組織并鼓勵后勤服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勤奮鉆研業務知識技能,學習工作有關的專業文化知識。
2.做好形勢解讀及宣傳。解決不穩定問題,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職工是企業改革轉型的重要參與者,那么企業在推行改革的實際運作中,后勤服務業尤其是物業管理者,更應該深入社區在做好水電供給、道路園林硬化美化的同時,多多關注社區職工家屬的思想動態。
通過教育上引導,思想上疏導,正確對待職工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而不是遮遮掩掩。并通過多種方式低成本活動的開展,諸如成立以留守婦女為主要力量的志愿者服務隊,讓他們與留守老人結對,既能豐富活躍生活,也能解決“走出去”職工的擔憂。
3.要依托礦區工會,充分發揮本級工會的創造性,當好職工的“貼心人”。
一是幫扶解決困難。工會組織要深入基層,將職工、家屬的困難進行摸底,建立臺賬,并及時將存在的問題困難進行分類統計,反饋給上級黨組織,以便不穩定因素在最短期內得以解決。同時積極發揮各工會小組的作用,實行分組作業對空巢老人家庭進行幫扶,為外出工作職工打好強心劑。
二是再就業培訓。針對煤企被分流職工的實際情況,工會組織要積極協調各方社會關系,爭取省工會一系列優惠政策,在采取資源的前提下,對不同年齡段的離崗職工進行在就業培訓,也可與外部企業聯系,為職工及職工家屬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是鼓勵職工借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走出去,在走出去時,工會組織要協助職工在爭取優惠政策措施,為其創業成功提供幫助。
(二)發展服務業吸納就業“既要眼睛向內,又要眼睛向外,開放的體系成本模式助力發展”
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會造成大批企業職工下崗,服務業是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雙重穩定器,淘汰落后產能意味著制造業部門就業承壓,而服務業則可吸納就業,因而創造條件、促成勞動力的跨部門流動,也將是未來勞動力要素改革的重要方向,因而發展服務業吸納就業也將是必然的選擇。所以,在煤炭主業去產能的過程中,后勤服務業應該把握住其自身的主營業務——現代服務業這個“籃子”,將其作為一個突破口,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整合培訓出一支高效、專業的服務隊伍,用于拓展外部市場,從而為企業改革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