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媛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推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一個小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該營造“輕松和諧,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創設“敢于質疑,敢于探究”的課堂環境;創造“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創新”。
關鍵詞:營造;創設;培養;鼓勵;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推動力”。所以教師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塑造學生的創新個性,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談幾點本人的做法。
一、營造一個“輕松和諧,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活動并樂于表現自己的所知、所想、所能。只有允許學生有思錯、說錯的寬松教學過程與環境中,學生才能通過多說、多想、多做的鍛煉,提高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能力,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探索的熱情,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如教學行程問題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甲乙兩車同時分別從相距500千米的兩地開出,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0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題目一一展示,同學們多數認為是500-(60+40)×3=200(米)。這時我不急于表態,既不做肯定,也不做否定,而是讓學生分小組用實物來演示。經一番操作之后,有的小組認為:“這道題不能做。”有的小組認為:“還是200千米。”還有小組認為:“答案有四種可能。”再經過一番爭辯后,全班達成了共識。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再加上充分讓學生經歷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營造了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拘無束,自由的展開,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個性。
二、創設一個“敢于質疑,敢于探究”的課堂環境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少主動參與,多數被動接受;少有自我意識,多依附習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封閉的教學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長此以往,容易養成學生盲從、保守、循規蹈矩的人格特征。不但制約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而且有礙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多運用恰當的提問,鼓勵學生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當問題獲得初解后,我注意用“誰還想說”、“誰還有不同的方法”等話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獨立的見解。例如在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提出:圓面積一定要用S=πг2這個公式計算嗎?我鼓勵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個學生受到鼓勵,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寬是圓的直徑的一半,因此我認為可以這樣算:S=1/2C×d。”小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見解,哪怕是一點點的不同,也值得贊揚。教師鼓勵探究性質疑,就能使課堂上處處閃耀著創造的火花。
三、創造一個“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小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計劃的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能為他們搭建更為開放的舞臺。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合作,能使其思維活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多種形式,多種目標的交流情境。
在實踐探討中,采用小組自由討論法,按4~6人一組,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實踐和積極參與的機會。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學生一起思考,一起剪拼圖形,一起討論,在想、做、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相互啟發、相互融洽,結果他們拼出了多種圖形,不但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思維。兩個人交換物品,每個人得到了還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換的是思想,那就會產生新的、更豐富內容的思想。
四、造就一個“有想象力,有創見的”課堂
想象與創造性思維有密切的聯系,它是人類創造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想象因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如在讓學生計算一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底面直徑為20厘米,高為15厘米)的體積時,學生的解題思路幾乎全是圓柱體的體積加上圓錐體的體積。這時我啟發:“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圓柱體與這個圓錐體之間有什么關系,再想一想還可以怎么求?”這時一個學生小聲地說:“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上面圓錐體體積的4倍。”學生的發現是智慧的閃光點。我鼓勵他大聲說出解題思路并列出算式:1/3×3.14×(20÷2)2×15×4。我的鼓勵激發了全班學生的想象,一個學生搶著說:“把這個組合體看作一個高為30厘米的圓柱體,他的體積可這樣算:3.14×(20÷2)2×(15+15)–2/3×3.14×(20÷2)2×15。還有一種解法更有趣:假如可以像揉橡皮泥那樣把圓錐的高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把它想象成一個高為5的小圓柱,則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求法是:3.14×(20÷2)2×(15+5)。”這個過程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鍛煉,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由原來的“單向思維”變為“多向思維”,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有創新精神,要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氣氛,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要注意抓住一切時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從小想創新、敢創新,從而發展到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