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慶寬
在習近平同志的執政思路中,“創新”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報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培養創新精神和壓抑創新精神的雙重力量。聯合國近來有一些新的論斷:發達國家與落后國家的差距,實際上是創造力開發的差距,要從開發創造力入手,來縮短差距、消除差距。創新不僅是科學家和高校的任務,也是基礎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
什么是創新呢?通俗的說,凡是人沒有想過、沒有做過的事,現在你想了,并且去做了,這就是創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做前人所未做,這就是創新的表現。在自然科學領域,所有的發現、發明,都是創新,因為發現和發明都是與眾不同的、前所未有的,都是別人沒有想到沒有做到的。創新能力人皆有之,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動力。對于創新教育來說,創新萬歲則是永恒的主題。當前基礎教育存在幾個誤區,有礙于創新教育的實施,其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分數決定論
在教育界流行這樣一句順口溜:分、分,是學生的命根;考,考,是教師的法寶。一句話道出了應試教育的致命弊端,一句話點出了創新教育的絆腳石。要培養創造型人才,就要堅決克服目前教育中封閉性、單一性的弊端。要尊重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自我意識,激發創新欲望,絕不能以分數論人才。分數只是判定學生素質的手段之一,絕不是判定學生整體素質的試金石。人才是各種各樣的,決不能用一個簡單的分數來評判學生的優劣,以至于埋沒分數不太高而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很多科學實例證明,在科學上有一定建樹的科學家發明家,并不都是分數特優的學生。如中國的華羅庚、美國的愛迪生等。
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同時社會上的激烈競爭更需要培養具有個性、有創新精神和新能力的實用性人才。中國已經加入WTO,國際交往將愈加頻繁,更需要培養一批國際型創新人才,以適應國際交往的實際問題。而如果只重視學生分數,不重視全面發展,不進行創新教育,如何應對國際上激烈的科技競爭呢?
二、缺乏創新意識
在學校里,很多教師認為,創新是科學家、發明家以及高校的任務,與基礎教育關系不大。這說明這些教師缺乏創新意識,把創新教育看成非常神秘的教育,不是普通教師所能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其實,創新教育并不神秘,就連嬰兒都能做的事,如嬰兒的語言具有創造性,他們的想象圖畫更是異想天開。如有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把太陽畫成綠色的,讓作為大人的老師們都不敢想象,一幅幅創意非常奇妙的畫常常出自嬰幼兒之手。
據《人民日報》載:一位大學教師,在黑板上隨意點了一個粉筆點,問學生:“這是什么?”所有的大學生都你看我我看你不敢回答,其中一個膽子比較大的回答:“是一個粉筆點吧?”老師再問:“還是什么呢?”大學生們都搖頭不語。同樣的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的回答卻格外非富多彩:“是雪花”、“是爆米花”、“是天上的星星”“是熊貓的眼睛”“是……”再舉一例,某區小學語文期末考試有一題目是看圖說話:一幅圖是一個小朋友在給小樹澆水,另一幅圖是一片成熟的小麥,兩個小朋友正在抓蝴蝶。從一個學生的試卷上看到:哥哥在種樹,莊稼豐收了。結果得了一個大大的錯號,因為標準答案是:哥哥在澆樹,小朋友在捉蝴蝶。從以上兩例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失敗、教育的悲劇。記得陶行知說過:人人即是創造之才,時時即是創造之機,處處即是創造之地。因此,教師要做到五個解放: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嘴巴、眼睛、空間,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轉變對學生的認識,創新教育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創新教育的幾點措施如下。
(一)根據學科特點,喚起創新意識
創造學家奧斯本提倡“一日一設想”的思維訓練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他要求學生認真建立每天的創造性設想的目標,并把設想及時記錄下來,逐步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教師可根據學科特點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做。小制作、小養殖、小發明,一定會吸引學生去大膽地設想、創新。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旦喚醒,其創新成果一定會令人耳目一新。
(二)樹立自信心,激發創新的勇氣
告訴學生,要相信自己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勇氣。創新,實質上說,就是對已有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用發展的思維去繼承,不能把創新看成是全靠“白手起家”、“無根無據”“全新創造”。因為脫離實際的創新是不可能的,它離不開繼承和借鑒。學生有了創新的信心和勇氣,自然會產生創新的成果。
(三)給學生創造一種創新的環境和機會
學生的年齡較小,在感知周圍事物的時候,無意性、情緒性很普遍。知覺的選擇性比較差。這就需要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創新的環境,給他們一個創新的機會。在這一環境和機會中,學生的想象力會任意馳騁、創新成果一定會令人欣喜。
(四)要樹立“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師要堅信,創新的思想,離不開創新的氛圍。這種環境要求教師用愛心來創造,要讓學生人人都能放飛想象的翅膀,激發學生的創新勇氣。在創新面前,無差生與優生之分,所有的學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誰敢大膽想,勇于創新,誰就會獲得創新的收獲。
(五)給予人人成功的喜悅
教師設計創新目標時,要因人而異,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樹上的桃子,千萬不能讓學生去摘取可望不可及的星星,讓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創新火花開始,讓人人都品嘗到創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收獲了創新成果之后,會更加樂于“異想天開”,對創新更加感興趣,創新習慣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綜上所述,要進行創新教育的嘗試,必須消除對創新教育的神秘感,建立創新意識,明確創新教育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然后綜合教學實際,進行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