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雷
摘 要:在“應試教育”的情況下,學生們只能為了寫作業而寫作業,這種封閉的作業模式不僅阻礙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發揮,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帶來負面的影響。對此,開發性作業的出現則可以彌補這一缺陷,科學比起規矩,更需要的是創新,所以利用開放性作業去培養小學生科學創新素養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開放性作業;小學生;科學;創新素養
在教學的過程中,布置相應的作業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千篇一律的課后作業使學生并不重視老師布置的作業。因此,如何布置恰當的作業,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教科版六年級科學教材為例,簡述如何布置開放性作業,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科學創新素養。
一、講究趣味,樂中尋知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不堪的,學生對于所要學習的內容是抗拒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長此以往,對于科學的探究也會逐漸厭倦,提升學生的興趣是首要的任務。比如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環境和我們》,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給同學們布置:“觀察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環境對于我們的影響,我們對環境的影響”這樣的開放型作業。使孩子們提升自己的興趣,去投入日常生活中結合實際去感受我們周圍的環境,然后察覺出我們和大自然的息息相關,人類和自然密不可分。從而可以引出本單元的各項內容,“一天的垃圾”“垃圾的處理”“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從而在生活中寓教于樂,告訴孩子們我們每天要產生多少垃圾,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這些垃圾。這樣的作業以學生為主體,將知識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項事物產生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為培養小學生的科學創新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實踐,動中求知
科學更加注重于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求知。在生活中尋找科學,與實際結合,讓同學們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知識,遠遠要比在課堂上灌輸式的教學要好的多。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觀察能培養學習的全面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因此,還可以設計調查收集類型的開放性作業。例如第一單元第二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安排同學們去觀察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昆蟲,首先用肉眼觀察,然后再用放大鏡去觀察,然后把自己觀察到的不同用圖或文字記錄到科學作業本上,就會有不同的世界出現在同學們的眼中。再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了解,激發學生研究昆蟲世界的興趣。為使學生能堅持觀察,可在科學活動室內布置一個“昆蟲世界”,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的觀察發現和課外閱讀的摘抄進行展示。動手操作性作業,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加符合現實,使創新思維的成果可以物化,使學生的科學創新素養不斷提高。
三、追求自主,選中求知
一個班級里的同學,無論是接受能力或者學習能力總會是參差不齊的,開放性作業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既能滿足優等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顧差生的接受能力,這樣才能調動起全班同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開發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素養。例如在學習第三單元第一課“地球的衛星——月球”前,可以讓大家自主選擇課后作業,同學們可以選擇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者寫一篇小文章來描述自己眼中的月球是什么樣,把自己心目中的月球畫出來也可以。這樣多種選擇的開放性作業給同學們帶來新意,讓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感興趣的作業去完成。然后在課上展示給大家,得到大家的認同,提升孩子們對于月球對于未知空間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素養。
四、重視想象,思中求知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科學這門學科相比于其他學科更加注重開發同學們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及探索能力。因此,更要通過開放性作業,讓孩子們有基本的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動力。正因為我們缺乏對孩子們想象力開發和培養,所以現在中國的科幻小說及影視作品極度缺乏,像“指南針”“渾天儀”“木牛流馬”……那樣充滿靈性與想象、震驚世界的科技首創成果更是缺乏。所以在學習之前要巧立問題,吸引同學們的想象力。例如在第三單元宇宙第八課“探索宇宙”中,首先提出問題,讓大家開動自己的腦筋,暢想一下宇宙是什么樣的,宇宙是如何運動的,宇宙中的天體是如何變化的。讓大家初步認識宇宙的結構和運動,建立宇宙系統的概念。使同學們對宇宙這種未知的空間產生好奇感,提升自己的求知欲,開動自己的想象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科學創新素養。
五、結束語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變老師布置為學生主動學習,變單一的知識鞏固為新知探索多元結合,變單調為生動,變機械為靈活,變被動為主動。使得老師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為學生開創主動探索,愉快體驗,展示個性的樂園。開放性作業富有挑戰性,符合學生心理,因而學生的積極性高,興趣濃。能夠點燃學生們的求異思維的火焰,使學生在作業中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胡斌.創新科普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科技素養[J].科學咨詢,2016,(27):23-23.
[2]胡衛平.基于核心素養的科學學業質量測評[J].中國考試,2016,(8):23-25.
[3]龍安邦.學習學術:面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方式創新[J].教育科學,2017,33(3):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