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馬吉爾
摘 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他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我們的教學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個性,關注終身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各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生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同時為其終身閱讀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分析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局限于統一的教材和單一的思維方式,多用講授和訓練的方法向學生傳播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和語文智力。閱讀教學也常常忽略閱讀的本質,表現為分析教學、肢解教學和表演教學,忽視了學生內在的體驗和感受,課堂常被共性化的理念和行為所統治。教師關注的只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訓練達到的水平等,至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的培養、主體意識的形成則被認為根本不關語文教師的事,也根本不將其作為閱讀教學的目標。結果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先入為主,人云亦云,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被剝奪,學生的個性、想象力、創造力都受到壓抑。最終學生被雕琢成一個模樣,學生獨特的個性和真實的自我被泯滅,直至完全失去了個性發展的欲望。
筆者對所任教兩個班級的閱讀情況作調查發現:85%的學生喜歡閱讀,卻不喜歡上語文閱讀課,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于語文教學自身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過于單一,為應付高考教師多將目標集中在知識技能的獲得上,而忽視了德育目標、情感目標、美育目標在閱讀教學中的落實,學生的個性情感得不到發展。
其次,教學內容上忽視學生主體的需求和特點,沒有從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生閱讀興趣出發來理解和挖掘教材內容。
再次,學生個體學習存在差異性,而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用統一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抑制了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與表達。
要想盡快投身于二期課改的實踐,就必須切實轉變教育理念,要真正“以學生發展為本”;要想切實改變傳統閱讀教學的狀況,就必須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引閱讀教學實踐,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二、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探索
個性化閱讀教學強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珍視學生對文本的不同認識和感受,并為之營造相適應的教學環境,開發各類學生的閱讀潛能,讓閱讀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展個性,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創造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
1.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首先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來實現學生的自主性閱讀。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就會自己要學,主動去學,當學生自己想讀、要讀、去讀,就能實現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而要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得自己先產生興趣,在閱讀時透過語言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讀出自己的審美情趣、獨特見解、深刻反思,讀出作者巧妙的謀篇布局,精巧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抒發,別致的材料選擇等,來感染學生。筆者在與學生共同閱讀史鐵生的《合歡樹》一文時,我結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我與地壇》談了自己對于史鐵生母子之情的理解,又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了對親情的體驗;而臨近尾聲,在談到合歡樹的象征意義時,我又發出了“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感慨,此時我明顯感覺到學生們的躍躍欲試。大家紛紛發表意見,多數同學認為這并不是一顆平常的樹,它牽系著史鐵生母子之間的深情。而有位學生的發言得到了我的嘉獎:“作者以合歡樹為題應該就是為了借‘合歡來寄托他們母子之間無法實現的遺憾吧,讀完了課文再領會題意,讓人不禁為作者感到遺憾,而我們在座的都應該要慶幸自己的幸運,我們要及時感謝和回報我們的父母啊?!蹦苓@樣說證明這位學生已經能結合自己的體驗來感悟作品了,并且這樣的話從學生口中說出來的影響力可是遠勝于教師的說教啊。果然,在隨筆中有許多同學自發閱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在再一次深深感悟作者對于母親的那份愛和那份深深的歉疚、遺憾的情感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擁有的親情的那份珍視,紛紛談出了自己的個性化體驗,而這一點正是平常被大家所忽略的。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語文學習尤其是閱讀的積極性,激發起他們閱讀的自主性。比如通過影視作品、音樂、話劇等輔助手段的應用都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豐富多采的形式中找到自己閱讀的出發點,養成自主性閱讀,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此外,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得以長久保持,教師還應多采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對自我負責,從而與他人合作,完成自主閱讀;同時也要及時引導,使學生能不斷反思自己,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個性差異,及時根據目標調整學習計劃,有效管理自己的閱讀行為。
2.提高學生閱讀的創造性
教育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已知的東西,而是要將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正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從而喚醒學生自己的生命感和價值感。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發展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強調在閱讀過程中理解作者的創作主旨,鼓勵學生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努力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