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伊始,全國的小學生都開始使用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對比原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有了巨大的變化:
1.“部編本”教材的開篇體現家國情懷和民族團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滲透到字里行間。大量增加了經典閱讀,傳承傳統文化,本冊教材意義深遠。
2.先識字再學拼音。
“部編本”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這一變化說明新教材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常用字學起,再學拼音。
3.第一冊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
4.新增“快樂閱讀吧”欄目,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5.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
6.語文園地里,新增一個“書寫提示”的欄目。
7.新課本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戲。
從教材的變化中,我們不難發現:新教材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習慣提出了新的標準,也希望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水平。結合我校具體情況和學生年齡特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研討,我覺得語文學科的評價也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教材的變化。
在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時,應以低年級孩子的年紀小、好動、注意力持久性不夠、知識結構不建全等為出發點,尋找孩子們能接受并樂意接受的學習方法,寓教于樂,讓孩子學得快樂,化被動為主動;②聽說讀寫相結合原則。把語文書中的每一篇課文作為讀、寫、聽、說訓練的主要載體,在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處進行讀、聽訓練;把課文作為范文,由機械模仿到靈活模仿,最后達到創造性的表達;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來彌補語文課內聽、說、讀、寫訓練在數量上的不足、使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得以全面訓練、協調發展。
一、“我會聽”
要求:要求:聽人講話時態度認真,注意力集中,培養邊聽邊想、邊聽邊記的習慣。
具體方法:課堂練習,學生當堂反饋。
二、我會說
要求:能在老師指導下,根據情境說三四句話。表達時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意思比較連貫。能用普通話和大家交流,說話態度大方,口齒比較清楚。
具體方法:
(1)訓練基本句式。
例: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的……有的……還有的……
(2)老師指導學生根據畫面或者文字說三四句話。
(3)能造句。
三、我會讀
要求: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于與他人交流。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方法:
(1)課堂教學時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多反饋,重講評指導。
(2)加強課文重點段落、語句朗讀指導。
(3)與“與繪本交朋友”,多多益善。
(4)樂于與小朋友、老師、家長分享自己讀到的好書好文章。
(5)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古詩,伴著“呼呼收音機”里的“奶泡泡學古詩”入睡和醒來。
(6)鼓勵學生每兩周能到圖書館借閱三本以上的圖書。比一比誰的書讀得多。
四、我會寫
要求: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方法:
(1)寫字姿勢規范。眼離書本約一尺,胸離桌邊有一拳,手離筆尖有一寸,腿放平,腳放正,認真寫字心要靜。
(2)筆畫規范。漢字的基本筆畫有二十八種,最基本的有八種。這八種是:點、橫、豎、撇、捺、提、折、鉤。在寫字之前,要讓學生認識每一筆的特點和書寫方法。重點練習橫、豎、點、撇、捺等基本筆畫,橫要平,豎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角。循序漸進,逐步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能力和寫字習慣。
(3)筆順規范。漢字的筆順規則一般是: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里頭后封口,先中間后兩邊等。按照這些基本規則,大部分漢字的筆順問題解決了。
(4)運筆規范。運筆訓練要強調一筆一畫地寫,怎樣起筆、怎樣行筆、怎樣收筆;如何提、按、頓、挫;什么叫逆鋒,什么叫回鋒;輕、重、緩、疾如何把握等。學會正確運筆,學生才能寫得快、寫得規范。
(5)間架結構規范。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獨體字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左右結構的字要求學生做到左、右兩部分基本等高,上下結構的字布局要勻稱;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窄而長;上、中、下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扁而寬。總之,不管寫什么結構的字,都要體現出方塊形這一特點。
總之,新教材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教育部的初衷:立德樹人,自然滲透:保護天性,幼小銜接:夯實基礎,全面啟蒙:難度適宜,梯度合理:強化運用,聯系生活:引導發現,倡導自主:課外閱讀,納入課程。因此改變評價體系也是勢在必行,一年級應以鼓勵為主,采用多種方式評價,至少能了解孩子多方面的才能,樹立孩子的自信。而且,一年級第一學期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學校改變考試形式,意在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找到快樂學習語文的“鑰匙”,希望有助于推進幼小銜接,并減少一年級孩子的課業壓力,提高孩子的語文綜合素養,讓孩子在以后的語文考試中得到理想的成績。
作者簡介
呂鳳,盤錦市遼河油田基礎教育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生文化,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事教育工作29年,榮獲“遼寧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遼寧省家長學校骨干教師”“盤錦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遼河油田最佳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有30余篇論文獲國家、省級優秀論文獎,著書兩冊《播種價值》《播種詩情》,現從事盤錦市遼河油田基礎教育管理中心辦公室及教育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