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在語文教學中,一個良好的導入環節就像一把開啟課堂教學的金鑰匙,能大大地引起學生了注意力,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好的導語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聚攏起來,能給學生以啟迪。下面我結合我的語文教學實踐來談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感情
有些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差甚遠,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感情,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例如,我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我先出示周恩來的照片,讓學生說說你了解的周恩來,然后介紹周恩來總理的生平和當時中國倍受略強欺凌的歷史,在這樣的背景介紹中,學生不知不覺中就會受到感染,便增強了求知欲望。接著教師就板書課題,學生學起來也就情趣盎然了。
二、用猜謎或者游戲的形式導入新課,可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氛圍中來
猜謎語和做游戲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這種方法最能最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例如在教《畫風》這課時,就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現在老師說條謎語,看誰反應快,猜得準?!翱床灰?,摸不著,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云兒見它讓路”。學生們聽了,紛紛舉起了手,爭先恐后地說出了謎底。這時我順勢讓學生用風組詞,微風、涼風、大風、春風龍卷風……組了一大堆,這時我板書課題《畫風》,學生們一個個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是呀怎么畫風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課堂氣氛非常高漲。又如,我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是這樣設計導入的:“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好不好?”同學們熱情很高,于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只沒鼻子的小豬,先后請兩個矇上眼睛學生來“畫鼻子”。一個學生把鼻子畫到了頭外邊,另一個學生把鼻子畫到了兩眼之間,全班同學笑得前仰后合。這時,我順勢問學生:“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他倆都畫錯了?”學生齊聲回答:“是因為他們的眼睛蒙住了,看不見?!薄皩?。你們說得很對,同學們眼睛蒙上后什么都看不見,當然畫錯了。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為什么能自由飛行呢?飛機在漆黑的夜里為什么能安全地飛行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蝙蝠和雷達》,課文將告訴我們答案?!贝藭r,學生的思維頓時被調動起來,有了想找到答案的欲望。教師繼而導出課題。這種導入法清新活潑,饒有風味,也是造成輕松課堂氣氛的開始。
三、以講故事或看動畫片的形式導入新課,盡快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小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用故事的形式導入可以盡快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時,我一上課就問學生:“同學們,今天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們想聽嗎?”同學們都回答:“想!”然后,我充滿激情地描述:“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到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著水,怎么辦呢?”這樣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迅速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又如,q我在教學《女媧補天》這一課的時候。我先講了《女媧造人》的故事,接著播放了《女媧補天》的動畫片,這個故事播放到了天破了一個大測速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然后嘎然而止,順勢提問:“現在當務之急要做什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我們在導入的時候要注意,導入的故事要跟課文有一定的聯系,能使學生從動人的故事情節中過度到課文中來,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起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四、用抒情描摹法導入新課,用報描繪的景物喚起學生的聯想
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結合在一起,用所描繪的景物喚起學生的聯想,以教師的情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我在教授《小橋流水人家》一課時,我先從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入手,邊播放輕音樂,邊描繪: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唱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日出而做,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源一般,你喜歡這樣的環境這樣的生活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我順勢面說:“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使學生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此外,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抓題意導入法,逐字添加課題導入法,觀察導入法,、復習舊知導入、談話導入等等。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要求簡潔明快,奶油小生多變,盡快進入主題。
總之,好的導入形式就像一把金鑰匙,語文教學有了好的導入環節,整個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但導入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導入過程中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到科學性和藝術性、規范性和靈活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