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林
創新是小學生潛在具有的一種朦朧意識。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思想的滲透是教學活動中的迫切任務。那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滲透創新思想呢?現我就教學中的體會與實踐,做如下幾方面的淺述。
一、在教學目標的確立上,做到靈活開放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就能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始終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跋乱5住?,是指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扎扎實實地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練”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頂”是指教師在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得越激烈越好,觀察得越細越好。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有利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也為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滲透創新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學會”轉到“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皩W會”是學生側重于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于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皩W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并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于動腦,富于想象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著“為什么”去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于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他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例如:數學課上,我出了這樣一道計算題:21×16+18×8+64,在許多同學做出第一種解法:即,21×16+18×8+64=336+144+64=400+144=544的時候,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創新,使學生發現了另外三種新的解法:
(1)21×16+18×8+64=21×16+144+16×4=16×(21+4)+144=400+144=544
(2)21×16+18×8+64=25×16-4×16+144+64=400+144+(64-64)=544
(3)21×16+18×8+64=21×16+9×(2×8)+64=(21+9)×16+64=544
正是這種鼓勵,正是學生課堂上這種積極的思考,使他們在課堂上有了解題的靈感,能夠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解法,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斷發現,不斷創新,使他們解題能力得以提高。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創新思想的培養,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創新思想是會逐步完善的。
三、正確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边@就告訴我們:創新是人的本質特征,是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的新設想,對于學生出現的“標新立異”的現象,要滿腔熱情地評價,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講的真好!”“你真聰明!”“這個見解很獨特!”或“不要緊,慢慢說”,“你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勵。對出現的簡捷的算式,寫上“優+有創造性”的評語或另外加分。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產生更強烈的創新意向。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在落實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創新思想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