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園
臺州學院英語系 浙江臨海 317000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被稱為期望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中證明得出。期望效應從本質上說,人的情感和行為會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的影響。其中包括積極的以及消極的影響和暗示。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把積極的期望傳遞給他人,就會使他積極向上,發展得更好。反之,若是傳遞消極的期待,則會使他頹廢自棄,不思進取。初中是承上啟下的三年,初中英語學習尤為重要。適時適當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可以振奮學生的精氣神,調整學生對英語不安的心理,讓學生重新意識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應積極應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在課堂中多給學生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言語,一個善意的微笑。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過程,具有教與學的雙向效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何抓住課堂上的信息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學生如何接受來自教師的訊息,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則需要教師繼續探索。
第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課堂師生互動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意識到傳統的讓學生死記硬背的英語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教學的要求。初中英語教學的內容不僅需要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知識,也需要學生培養英語做題習慣,了解英語文化知識,因此初中英語教學課堂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英語課堂活動中。因此,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和教學質量掛鉤,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然而,如何使學生長期保持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扮演“皮格馬利翁”的角色,以人為本,多激勵激發學生,給予學生積極的期望,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實現教學相長。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全冊Unit 2 I think the mooncakes aredelicious.中有關于Christmas(圣誕節)的一篇閱讀文章。教師應積極使用各種手段,如有關圣誕節的小視頻,有關圣誕節的小故事等,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同時,教師可以設計各種活動,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參與課堂,在參與中快樂地學習有關圣誕節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中西方節日的部分差異。
第二、實施賞識教育法,激發學生興趣?
由于英語是中國學生的非母語語言,學生時常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排斥或害怕心理。因此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反應遲緩,接受理解英語的時間久,造成英語基礎薄弱,在英語學習中難免會犯錯誤。因此作為教師,不應該抓著錯誤對學生劈頭蓋臉地進行批評。而應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利用該優點激勵學生學英語,讓學生對自己樹立自信,積少成多后,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回更加自信飛揚。
例如在初中英語,學生會學習各種時態,其中學生難理解和應用的有“現在完成時”,尤其對現在完成時中各種時間標志詞的應用存在疑問。教師在學生出錯時不應批評,不應用No、Wrong等否定式的字眼,而應多用鼓勵性用語,例如Yes、Good、Excellent等。教師需要指出學生所犯的錯誤,但是教師要快速反應出合適的說教方式,既不讓學生有挫敗感,也不讓學生感到無地自容。
并且,教師可設計有趣的課堂活動,在英語學習中適當加入繪畫、音樂等元素,更能發現學生的長處,以此來激勵學生。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s Gina.這一單元,教師可讓學生來設計自己的ID Card。教師要允許并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加入自己的想法,添加自己的創意,做出一張自己風格的IDCard。并且允許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如此,學生既學習了IDCard中名、姓的英文表達,也找到了英語學習的樂趣。
教書育人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因此教師要能合理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學生適時適當的鼓勵和期待,讓學生在充滿正能量的,積極的環境中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