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曼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學 青海西寧 810000
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到了高中物理教學當中,為高中物理教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具體分析如下:
高中物理學習過程,其理論知識較為難理解,是學生共同的學習障礙。因此,教師要著重從降低物理理解方面的難度、豐富知識的傳授方式入手,為學生提供更為簡易的學習途徑。物理實驗可以通過學生觸手可見的現象反映一定的物理規律和定理,讓學生可以在親身感知的過程中掌握看似復雜的物理理論。而并非所有的理論知識都能通過實驗進行詮釋,因此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便成為最有效果、實用性最強的教學方式之一。多媒體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將復雜的理論知識以生動靈活的方式展現出來,從形式上更能突出理解方面的難點,讓學生可以將精力集中在知識難點上,著重分析和理解理論知識,增強學習的成效。多媒體課件可將復雜程度較高的理論知識,通過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方式加以解釋,其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將注意力投入到獲取知識中,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達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學生樂于主動將注意力和創造力投入到新知識領域的探索中,并在此過程中體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
生動的現象比單純文字描述物理定理、定律等知識更能引起學生的求知興趣,現象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越會覺得親切,并樂于探索和接受。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各種相應的場景、聲音以及現象等,以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和現象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準確掌握物理知識,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
多媒體方式既可以從微觀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單一的、局部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從宏觀角度建立起一整套的物理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根據已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結構,從而從更深層次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多媒體技術最常見的效用便是將抽象的文字描述變成實際的場景,學生可以以最直觀的方式觀察情景中描述的現象,在實際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分析和判斷物理規律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例如,在學習聲音的傳播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錄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呈現汽車鳴笛、鐘聲等聲音的傳播過程,讓學生仔細聆聽和分析聲音傳播的特點,以及與距離的關系。通過幾段視頻的播放,學生可以充分根據現象總結出聲音傳播與距離的關系,這樣摒棄了單純的文字理解方式,同時融入了學生在生活中常見卻未引起注意的場景,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學生樂于接近“復雜”的物理世界。
當前,許多學校的物理實驗條件尚未達到理想預期,實驗環境與實驗設備的種類和質量等有待提高,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個人能力和實驗技巧的不同,所獲得的實驗結果也不盡相同。而有些實驗內容需要實驗操作正確、數據分析準確,這些通過當下的實驗條件實現起來均有些難度。多媒體的素材可直接選用較為先進和現代化的元素,教師可通過網絡、生活等多種途徑獲取素材,加大與學生生活的關聯度,這樣呈現出的素材更具有現代氣息。此外,教師可靈活根據教學需求對個別知識點進行著重演示,或人為擴大、放緩某個現象,讓學生具體觀察,這些都是傳統實驗過程所不能實現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參與實驗環節,還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實驗的精確性,排除人為的實驗誤差,使物理實驗達到較為理想的狀態。
多媒體技術采用圖像、音頻、ppt課件等多樣化的方式,全方位向學生闡釋物理現象背后的規律,讓學生在現代化的、多元化的素材中汲取物理知識,通過熟悉的現象分析總結規律。科技化的手段可以有效避免手動操作產生的誤差,讓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準確的信息,充分建立學習的信心,享受探索的成果。例如,在實驗過程中運用到標尺時,由于標尺的標記不夠明顯,學生很難獲取最準確的實驗結論。但通過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放大刻度,還能以更為多元的形式展現現象,讓學生更為清晰地獲取結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加。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中物理,改善了物理學科晦澀、邏輯性強等性質,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途徑和機會參與到物理知識的探索和思考中,激發學生主動接受和研究的動力,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物理學科搭建思想交流的途徑,讓學生可以更為輕松地走進物理領域,掌握物理的奧秘。此外,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在建立模型方面幫助學生,通過動畫演示、圖形與聲音有機結合等方式,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更為精準、完備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攻克模型建立的難關。多媒體技術將原本抽象的思維模式演化成直觀的圖形,通過現代科技展現出來,對學生的視覺、聽覺形成一定的沖擊。這樣,學生不僅靠單一的思維去理解和記憶模型,視、聽結合更容易對學生的大腦思維形成一定的刺激,幫助學生更輕松地掌握和理解模型的意義與應用途徑,助推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更為準確、完善的模型。
結束語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物理教師,需要不斷結合教學實踐,總結更加有效的多媒體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