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春 魏金戈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不斷對傳媒產品提出各種新的要求,傳統的媒體報道和利用方式已無法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新聞信息需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的傳媒形式迅速涌現,人類社會步入了新媒體時代。所有這些都給媒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學術界對新媒體的定義仍然沒有定論。一般而言,它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絡、衛星等渠道和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通俗的講,以下三點可以作為從社會角色角度區分新舊媒體的標準:第一,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地使用;第二,是否有助于更加公開和公正的討論和傳播;第三,是否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社交。
近年來,中國的傳統媒體、新媒體組織和媒體使用者,真正感受到了新媒體給信息傳播和整個社會帶來的新景觀。全球信息網絡和互聯網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媒體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市場已然成型。如果能抓住新媒體發展的這一機遇,將能夠在隨后的市場競爭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新媒體時代越來越依賴技術創新和交流平臺的人性設計。各種技術,諸如大數據、AI、機器人寫作等層出不窮,給傳媒業的發展帶來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新媒體時代到來之前,傳統媒體的競爭對手是專業傳媒機構,大部分傳媒勢均力敵,競爭并不激烈,整個傳媒市場被瓜分完畢,市場狀態比較穩定。而到了新媒體時代,隨著微博、微信和facebook等一大批新興傳媒的相繼出現,市場競爭壓力陡然加大。這些新興媒體平臺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資本勢力和優秀的用戶體驗,快速搶占傳媒市場,極大壓縮了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為了傳統媒體行業的生存,尋找新的出路迫在眉睫。
在新媒體平臺上,用戶即公民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每個人都成為內容制作者。傳統媒體仍然從事信息的單項傳播和大規模的大眾傳播,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互動,其制作和發行的內容可能不一定會滿足用戶的需求。
電子報刊,網絡廣播,手機報,網絡電視等是我們今天獲取信息的方式。在這個新時代,某些傳媒行業從業者的觀念已逐漸落后于社會發展現實。
以“今日頭條”為例,這款產品以強大的大數據分析實力和龐大的用戶群體為依托,根據用戶的瀏覽內容,為他們推薦相應的新聞信息。這種根據用戶興趣為其推薦內容的方式極大增強了該產品的用戶黏度和忠誠度。這個例子生動反映了技術實力在當今傳媒行業的重要作用。隨著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傳媒業,他們憑借著強大的技術實力,不斷爭奪受眾的注意力,擠壓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傳統媒體在這種攻勢中不斷后退,觀眾減少,市場萎縮,收入下降。
新媒體的本質在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制作人,每個人都是傳播者。新媒體的意義在于:每個人都可以發言,每個人都有權對內容進行投票。新媒體的價值總結在一句話中:讓普通人深刻地了解社會。所以,傳媒產業的未來發展,就要切實遵循這一價值取向,以此為起點,找到新的出路。
傳統媒體的傳播趨于簡單和平淡,導致其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遠遠落后于新媒體。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傳統媒體必須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具體做法是,積極結合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資本優勢、人才優勢,改造自身。同時,還要開展多種經營,優化和完善傳媒產業結構。
新媒體時代需要的是能夠同時參與傳統報道和新媒體報道的全媒體人才,因此,傳媒行業要把培養這種全媒體人才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培養優秀人才。
在新媒體時代,各類粗淺、虛假的信息層出不窮,而傳統把關人在網絡上的存在感大為降低,這一系列不良現象呼喚真實、客觀的信息傳播,而這正是傳統新聞傳媒的優勢所在。傳統媒體所擁有的專業記者、強大公信力和新聞專業主義理念,使得對新聞的深度報道成為可能。新聞傳媒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做出具有極大可信度和可讀性的新聞報道作品,以滿足廣大受眾對真實信息的迫切需要。
傳媒業一定要恪守新聞專業主義,對所報道的新聞進行反復查驗審核,務必做到真實可靠。同時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凈化社會風氣,號召關愛弱勢群體。
新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它開啟了整個傳媒產業的新紀元,只有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趨勢,勇于變革,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拔得頭籌。
[1]高輝.新媒體時代下傳媒產業的發展研究 [J].科技傳播,2014,6(22):106.
[2]喻國明.中國媒介產業的現實發展與未來趨勢[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01):10-16.
[3]崔保國,張曉群.新媒體對中國傳媒產業的影響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08(0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