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琪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順勢而衍生了許多新興行業,其中最引人注目就是蓬勃發展的“自媒體行業”。在2015年微信公眾號就已經大放異彩,公眾號數量超過1000萬,這也意味著每60人就擁有一個公眾號[1],而2017年又是微信公眾號飛速發展的一年,騰訊于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中發布的《2017年微信數據報告》顯示,公眾號月活躍帳號數達350萬,但同時2017微信官方處罰的公眾號數量約18萬,其中部分公眾號因推送誘導關注、涉及低俗色情信息、使用煽動類詞匯令人不適等原因被作違規處理,以及最近頻頻發生公眾號出現不適內容引發社會討論。可見在內容創業時代,自媒體應該從關注“流量”轉向關注“內容”,內容質量的高低終究會成為甄別平臺的優劣的標準,“內容為王”必定會取代“流量為王”。
內容變現、技術加持,在一味以利益優先的發展中,內容創業平臺出現了以下兩個重要問題。
現今,對于自媒體平臺來說,流量和閱讀量就是一切,自媒體平臺把粉絲量、閱讀量作為衡量影響力和發展水平的標準,在這樣的驅使下,煽動性的語言、夸張的標題、露骨的內容越來越多。“10W+”便成為了所有自媒體編輯揮之不去的誘惑,為了每一篇推文左下角的閱讀量數字,公眾號都使盡渾身解數,而蹭熱點、刺激用戶情緒成為了眾多大號吸引受眾眼球的主要方式。
以擁有巨大流量的公眾號咪蒙為例,其在2016年推送的《劉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兇手,誰來制裁人性?》一文中用帶有明顯的傾向性來闡述片面的事實,并且使用“混蛋”、“人渣”這樣頗具人身攻擊的詞匯,表達了自己對案件的觀點、主張,制造了“人肉”熱潮,之后引起了公眾的關注與討論,不少受眾對于咪蒙所傳遞的價值觀提出了質疑,甚至謾罵。但翻閱咪蒙從16年至今的文章內容,如最近推出的《你總是間歇性努力,持續性一事無成》、《你們這些人,憑什么罵楊超越》等依然用偏激、煽動性語言來站在道德高度傳遞著所謂的“正義感”和“脫離現實的毒雞湯”。這樣的內容其實根本沒有任何的思想,只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而已。
再以今年5月,知名自媒體公眾號二更食堂發表《托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在家里數錢》一文為例,該文章內容中對“滴滴司機殺害空姐”事件進行了不當描述,引發大量用戶強烈反感。文中作者以小說手法編造受害者遇害細節,而具體事實并未經過警方的確認,并且使用了敏感的不雅詞匯,引起網絡公憤,最終二更創始人丁豐發文宣布二更旗下自媒體“二更食堂”永久關停。
媒體時代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短短兩年內,從咪蒙的“人性制裁”到二更食堂因“食人血饅頭”而永久關停等事件的發生,都意味著憑借社會普遍觀感不佳的內容、偏激的觀點、極端的價值觀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自媒體內容創業更需要去思考所創作的文章能為讀者帶來什么。二更食堂的關停更像是為自媒體行業敲響了警鐘,倘若自媒體平臺大多都繼續以“流量至上”為準運營下去,公眾勢必會對可以渲染、挑戰底線的內容產生厭惡情緒,而一旦沒人買單,“流量為王”的自媒體平臺自然會喪失生命力。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和網絡技術的迅速進步中,直播、短視頻等新型的自媒體形式快速壯大起來,各平臺為求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能夠立足,都使出十八般武藝,甚至以謠博名、以謠博利、只顧“吸睛”,喪失底線。
根據2013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提出的“七條底線”:法律法規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2]二更食堂空姐案一文所觸碰到的就是道德底線。
又例如2018年5月,自媒體“暴走漫畫”在“今日頭條”等平臺發布了一段時長58秒、含有戲謔侮辱董存瑞烈士和葉挺烈士內容的短視頻;在6月,有網友爆出在抖音投放在搜狗搜索引擎上的廣告出現侮辱英烈的內容,大量諸如此類事件的發生無不揭示著作為內容創業平臺沒有做好內部審核,造成不良影響,內容創業平臺的審核監管作為內容面向受眾前的最后一扇門,是把握平臺水準的一把尺。
作為內容創業者,在進行內容產出的過程中都需要抱有嚴謹的態度,用預見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為。
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一系列的問題與變革,在這種勢態下其產生原因主要如下。
作為內容創業平臺,為追求資本化利益本無可厚非,但一味追求資本而放棄忽視了作為媒體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就會掀起網絡市場的風波浪潮。每一位媒體從業者都樂于自己能成為“意見領袖”,不惜劍走偏鋒,大肆傳遞刺激、偏激的觀點言論,以謀求提高知名度,謀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其為擴大自身的“話語價值”,使用極具沖擊力的語言用詞,超過尺度要求,導致內容偏頗,制造輿論混戰。
例如曾經的咪蒙作為一名山東大學的文學碩士高材生,在用戶紅利、流量為王的時代里,她轉而追求勢與利,直呼要把才華先兌換成財富,并且坦言讓上帝賜予名利,于是制造反轉、制造對立、制造價值觀,成功成為一個一篇軟文能賣50萬的內容創業公司老板,將“名”、“利”、“財”割收。
“情緒傳染”的現象也可以用共情(empathy)效應來理解,共情又稱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地體會理解他人的情緒的能力。社交網絡將無數人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弱連接的整體。這種“虛擬共同體”使得人們更容易產生共情。[3]而咪蒙的眾多用戶都覺得她的文章非常接地氣,不知不覺就會被她的情緒所感染,這種情緒傳染效果的顯著令人細思極恐,就咪蒙推送的《劉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兇手,誰來制裁人性?》來說,評論區作者“我會殺人”的回復竟得到了2.1萬贊,可見其煽動性成效。
出現此類問題,當然還有公眾注意力時效短、媒體社會責任感缺失等等原因的推波助瀾,在發現這些原因之后,應積極尋找出路,避免再次陷入困境。
針對現有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后,市場需要做出以下三點改變。
如今,信息的傳播速度太快,每當有一件事實被披露,就會吸引大量人發表看法,且由于自媒體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越是鶴立雞群越會受到關注,這樣的趨勢就導致了輿論的失焦,人們不再過多地關注現場和事實,導致網絡市場上觀點泛濫與事實匱乏。因此提高內容創業者的媒介素養就變得十分重要,作為傳者,要自覺接受傳媒素養教育,強化自身的傳媒職業精神,有意識、有目的地正確提高圖像處理能力、輿論導航能力、對事實真相的懷疑精神以及道德素養都是內容創業者所亟需學習的。
當今人們對有用的信息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頻繁使用、依賴自媒體媒介的年輕一代對知識渴求量越來越多,內容創業平臺只有堅持生產優質的、有用的知識性內容才能被大眾需要,好的內容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才更能增加用戶對媒體平臺的忠誠度。逐漸開展試水的“付費閱讀”就為生產優質內容起到了激勵作用,促使內容創業平臺積打造優質內容,從“流量盈利”轉向“內容盈利”。歸根結底還是要以內容為前提,主動思考所創作的文章能為讀者帶來什么,生產高質量的內容,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堅持生產好的內容才是自媒體發展的長久之計。
自媒體管理者包括平臺內部管理部門、政府部門等等,其中政府的管理及其重要。
就最近所發生的事件來看,任何引發社會負面輿論的內容,都很有可能被主管部門及時約談整治,從“二更食堂推文”事件中可以看到,浙江省網信辦動作十分迅速,不僅立刻對事件作出了定性,并且于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就展開約談,這種升級恰恰說明了主管部門對網絡內容創業平臺加大了監管力度。
但對于二更食堂在關停下線后又復而申請了全新的公眾號上線的鉆取漏洞的行為,有關部門更應該堅持底線原則,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在執行同類型事件中,管理部門應當以內容質量的高低來作為其抉擇的首要標準,針對新媒體門檻較低的情況,建立更加嚴格的準入制度和監管規則,完善責任機制,加大懲治力度以保證正常的網絡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維護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焦慮橫行的時代里,網民把在生活中的不愉快轉移到了網絡中,但網絡輿論場中,負面聲音的出現會加劇市場的動蕩,因此受眾更應該學會緩解自身情緒與壓力,而不是把網絡作為宣泄負面情緒的垃圾站。
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市場,需要提高自我控制,不被具有不良價值觀的內容所誘導,提高信息辨識能力,知道哪些是“優質內容”,哪些是“劣質內容”,并且拒絕成為烏合之眾,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選擇性地吸收信息,做到不傳播不良內容,傳遞正確價值觀。
作為內容創業市場中的成員,都需要做出改變,共同促進內容創業市場的健康發展。
自媒體平臺雖然大多是由創辦人自發創立、用于發表自身言論和觀點的平臺,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其影響力有時可以大到超過傳統媒體,其內容傳播行為已不再是簡單的自說自話,而變成了大眾傳播行為,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理應遵守基本的法律規則和媒體倫理,必須對自身的影響力有正確的評估。
信息內容容易在社交平臺上發揮影響力,同時其意義也易被消解或發生偏向,語言是可以被拆解的,意見本身是多元的,網絡環境也是開放的。并且內容泛濫的時代,消費者的注意力始終還是有限的,內容創業者要想在內容洪流中能牢固建立與用戶健康良好長期的關系,需要對內容生產精耕細作,需要對自我內容審查系統搭建更完善的體系,需要深入樹立內容安全意識,在傳播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定的道德尺度,擺正價值觀導向,以保證最終傳播意義的實現,堅持社會主義新聞價值觀,在報道中把握文字用詞講尺度,從源頭上杜絕不和諧語言出現。
文獻文獻:
[1]王蕾.自媒體時代對“內容創業”的批判思考[J].新聞界,2016(22):58.
[2]姬學濤,羅莎.微時代網絡評論堅守傳播底線的思考[J].新聞前哨,2014(2):70.
[3]艾勝英,謝镕鍵.動漫IP電影的“共情”作用研究[J].現代傳播,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