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能源動力支撐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運轉,與社會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當前全球能源危機已經進入了新的高度,化石能源應用的緊張,提升了各國對新能源開發的重視,并且著重針對能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循環再生等進行研究。而要想保障上述目標的實現,需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予以支持。因此相關高校在針對能源動力類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與社會發展的對接,根據國家對能源動力的新需要進行人才培養上的調整,通過與行業建立聯通關系的方式,基于行業發展做好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的構建,實現課程的優化,教學內容的完善。
傳統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弊端,其一是實踐性不足,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第二則是思想上存在誤區,沒有樹立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意識。而對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進行優化創新后,這些問題則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通過豐富教材內容、強化實踐操作、注重知識更新等方式,彌補教學中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同時,創新的教學理念也讓能源動力類教材更加注重教育教學的實際作用,提高了對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視。
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在體系構建過程中課程的改革是體系構建的核心內容之一。能源動力類課程改革主要圍繞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是要豐富信息承載量,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對現代能源動力發展有一個更為深入、全面的認識;第二是要對教材各項內容所占比例進行調整,增加實驗比重,讓學生在實驗中得到能力的提升;第三、是實現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增加與其它學科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樹立全局觀,將能源動力與其它學科相結合。通過對課程的優化,保障能源動力類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1]。
過于陳舊的教學手段無法與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相匹配,會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等產生局限,因此在進行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要重點針對教學手段進行革新,通過現代觀念的引入,實現教學手段的全面升級。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提升了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效率,在現代工具的輔助下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關注課程學習本身,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或項目進行發散性的思考,轉變學生被動聽課狀態,讓學生能夠在能源動力課堂上進行自主探究,形成創新意識。
在2012年之前的招生門類中并沒有能源動力專業,為了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對我國能源事業的推動,我國教育部門從行業發展實際出發將能源動力作為招生門類,替換了傳統的熱能動力類。專業名稱的改變預示著專業內容、專業領域以及教學目的等多方面的轉變。在新的知識結構體系下新能源開發、能源再利用、節能降耗、污染防治等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雖然為了應對知識結構的轉變相關院校對教育教學進行了大跨度的調整,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實踐,對行業發展缺乏準確的把握,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仍暴露出明顯的不足,呈現出教材體系的不合理,因此需要相關院校結合能源動力行業的發展趨勢,對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進行構建與優化。
對當前能源動力類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能源動力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知識面較寬,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涉及了與能源動力相關的多項內容,不僅包括熱能、動力工程等方面的內容,還新增了新能源、污染防治等新方向,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學習到大量綜合性的知識,對能源動力類專業下的所有知識都有一個基礎性的掌握,這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學生構建知識的完整性,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但是這種教材設定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就是缺乏對知識的深入了解,在專項能力上存在嚴重不足。而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方面更希望能夠招聘到更加專業的工作人員,這不僅造成了學生就業上的尷尬,同時也局限了能源動力類專業人才的培養[2]。
當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個性化發展,很多學生都希望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并在該方面有所發展。但是當前能源動力類教材在該方面還有待完善,對學生個性發展關注較少,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采用固化模式,學生參與度較低,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就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了壓制,使得很多學生難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得到靈活的發展。
實踐教育在傳統教學中一直是被忽略的部分,隨著國家對實踐教育的不斷倡導,我國領導人在圍繞教育教學進行講話過程中也多次強調要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實踐教學的應用。在這種觀念的影響,能源動力類專業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升了實踐教學的比重,積極鼓勵學生加入到實踐學習之中。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彌補了傳統教材中實踐教學內容不足的弊端,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于過度重視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內容及教學時間都被不斷消減,課程安排呈現失衡狀態,容易導致學生理論基礎不足,知識理解困難等方面的問題。除此之外,課程內容更新緩慢也是當前能源動力類教學不容忽視的主要問題。很多相關院校能源動力類教材都缺乏對行業發展、知識更新的關注,很多新型研究成果,高精前沿技術等都沒有被引入能源動力類教材之中,導致學生接觸知識過于陳舊,無法真正掌握行業發展實際。
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應落實到行業發展實際,從行業發展需求、行業未來趨勢入手對教材科目、教材內容等進行科學的設置。首先,要做好相關調研工作,對能源動力類涉及到的學科領域進行主次上的劃分,確定核心課程,以核心課程作為教材編訂的基礎;其次,要注重新課程領域與傳統課程之間的結合,要避免教學上的分離,在教材體系編排上要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做好知識上的銜接,通過把握新舊課程聯系的方式,讓學生形成綜合性的思考,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最后,要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教材體系構建觀念,要關注人才市場能源動力類人才的實際要求,在教材編輯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市場為導向應在一定限度內,在對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既要關注當下人才市場需求,又要保障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對教材的學習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積蓄一定的實踐經驗[3]。
學生缺乏專項能力,專業性不足會對就業產生嚴重的影響,但是過分注重專業教學忽視綜合性的發展,又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符合能源動力行業的發展需求。因此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這一矛盾,在進行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可以采取互補式的教材體系構建方法。具體而言,在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可以對原有教材內容進行細化,將綜合性的教材按照專業方向的不同獨立成冊,并對相應的內容進行豐富和深化。并且,教材體系構建要與專業構建相適配,針對不同專業設置差異性的教材。為了避免教材體系的狹隘性,在編撰專業教材的基礎上,再設置普適性的通識教材。除此之外,在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還要考慮選修課的需要,針對選修課設置配套的應用教材,這樣就能夠兼顧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更便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發展。
相關院校在進行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可以將職業規劃融入到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身職業規劃、興趣愛好等對未來培養模式進行選擇和設置,并根據培養模式的不同設置與之配套的應用教材,在最大限度內為學生創造自主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構建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首先需要明確幾種培養模式之間的差異,針對學術需求、職業需求設置針對性的教材內容。其中學術型教材應注重理論知識的積淀,增加理論方面的探究,注重學術上的討論,而職業型教材則要傾向于實用知識、應用技能等方面的內容,并適當提高實踐教學在教材中的比重,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動手的機會,為之后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平衡教材內容安排應作為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的核心原則,要科學把握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首先,在進行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要樹立科學的設置觀念,避免教材設置上的盲目性,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要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吸收,只有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保障實踐學習的價值;其次,要實現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的融合,在教材設定上要通過實踐內容的展開幫助學生更好的對理論內容進行理解,在教材中適當增加實驗內容,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最后,要強化教材內容的與時俱進,對行業發展、最新研究成果等給予持續的關注,并及時引入能源動力類教材之中。
綜上所述,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需要樹立長遠發展意識,立足當前,把握未來,從解決教學實際問題角度出發,合理優化內容安排,調整教材結構。在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注重專業能力的提升,與專業設置、課程安排進行有效的適配,合理把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實現教育教學上的互補,既能夠對學生的個性予以引導,又能夠通過通識性的教育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同時,在對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應意識到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業的變革而不斷進行調整和革新,因此應突出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的靈活化、科學化,實現能源動力類教材體系的不斷創新,長效發展。
[1]費景洲,曹貽鵬.能源動力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01(21):23-27.
[2]許學成,潘妮.能源動力類本科生“能源系統工程”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科教導刊,2017,02(25):114-115.
[3]婁欽.國際化人才培養引領的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觀察,2017,11(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