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雪 西安科技大學
改革開放之后,伴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高等教育取得飛速發展,高等學校職能也在不斷擴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高等學校并重的五項職能。必須秉承開放辦學的理念,五項職能才能的到有效的發揮。
2015年,國家啟動“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開放辦學的理念的進一步深入,我國高等學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對外聯系和交往不斷加深,合作交流越來越多,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與上級主管部門、高校之間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之間,面向國際、面向世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新形勢下,接待工作已不僅僅是一項日常性的禮儀工作,或者校內校外溝通的橋梁,而是學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待工作成為展現學校辦學實力和學校形象的窗口,是體現學校辦學能力、辦學水平重要環節和途徑。通過接待,互動交流,信息碰撞,共享資源,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新形勢下,如何提升高校接待工作的服務品質,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接待服務品牌,成為高校公務接待工作必須回應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作風建設,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公務接待管理辦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細則》等規章制度,審批、亟待 、預算、公示等成為公務接待新的管理規定,接待工作進一步規范。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嚴格執行有利公務、務實節儉、嚴格標準、簡化禮儀、高效透明的原則,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推動接待工作向規范化、良性化方向發展,實現落實接待工作規定與提升接待效果的“雙贏”,是高校接待工作必須答好的“試卷”。
面對新形勢,高等學校接待工作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出現了新的變化。
公務接待工作的內涵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已經從學校的一般的事務性工作轉變為事關學校發展的重要“政治工作”。通過接待工作,與兄弟院校及合作企業建立良好關系,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學改革、社會服務等方面工作的相互交流,通過展示形象、學習經驗、謀求合作,為學校贏得良好聲譽,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力發展。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反對四風等廉政新規、新細則的出臺。面對上級管理部門、兄弟院校以及合作企業,高等學校公務接待發生了較多變化,程序上不斷規范、數量上不斷減少,接待工作的重點已經不再是傳統接待上的吃、住、行,而是轉變為以向外界展示校園基礎建設、校園文化、實訓基地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辦學特色、自身形象、工作亮點以及文化底蘊。
2013年,國家出臺《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對接待工作審批、標準及程序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規范了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這一規定同樣適用于高等學校接待工作,高等學校應依據此規定,制定公務接待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工作中,接待工作人員要始終有“紀律”“節儉”意識,要嚴格執行接待工作程序,嚴肅接待工作內容;嚴格控制接待成本,控制接待范圍和標準,對接待各環節經費開支,都要根據實際進行安排。
高等學校的接待工作要充分體現學校的獨特性,以充分展現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作用,學校辦學特色為主要目的。學校特色應在接待各環節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例如學校的會客室、會議室、餐廳等重要接待場所,應在布置時充分考慮融入并展現出辦學理念、大學精神等特色元素,將學校辦學特色、大學文化通過直觀形式傳遞給來賓;在行程安排中,要將體現學校教學、管理、校園文化特色的校史館、實訓基地、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等納入參觀路線和重點參觀區域。可以設計具有學校特色或者顯示學校成果的物件作為饋贈互贈禮物。既能體現禮尚往來,又能充分彰顯學校特色,給來賓留下深刻印象。
高校公務接待工作因為工作對象一般層次較高、接待意義重大,因此接待工作能否給來賓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學校本身發展和建設水平外,接待人員得體、細致的工作安排,也非常重要。在對外接待活動中,接待人員要注重接待禮儀,注重操作規范,衣著得體,言語得體,對來賓提出的任何問題或要求,作出熱情、禮貌的回應,尊重來客的文化風俗習慣,以真誠、樸實的態度對待來訪賓客。
接待工作屬“人前”工作,任何一個紕漏都會暴露在眾人面前,影響學校形象,因此接待工作必須細致,應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落實工作細節,主要包括:接機(站)安排,住宿安排、用餐安排,會議室準備、紀念品準備,出席領導及參會人員協調等。在接待過程中,工作人員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跟進、應對。
[1]陳琳.提高高校接待工作水平的思考[J].職業技術,2016,15(7):29-31.
[2]諸葛婷.用五大理念引領高校公務接待工作[J].秘書,2016(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