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胡軍衛 西安科技大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在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都已離不開對新媒體的運用。而青年和網絡有著天然的聯系,現在青年聚集在網上,“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新媒體如今直接或間接地改變著廣大青年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對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高校共青團要為青年服務就必須到網上去。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只有抓緊機遇,重視運用新媒體,真正做好做實新媒體環境下網上共青團建設工作,不懼挑戰,才能夠不斷引導凝聚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不斷推進共青團工作的創新型發展。
當今時代,網絡已經成為青年的重要聚集地。2017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為53.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全國近7億多網民中,青少年網民約占80%。青年在哪里,共青團就要在哪里,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快速發展的網絡給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對傳統道德素質的沖擊、對人際交往能力的沖擊、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影響等諸多新問題。網絡的弊端影響著大學生的學業、身體健康。目前幾乎所有高校常見這樣一個現象,在開學初的學籍處理的統計中,大部分學生由于網絡成癮造成的多門次課程不及格導致最終的學業警示、留級、降級試讀、退(休)學等。此外,網絡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消極影響,長期上網會引發青少年網絡孤獨癥、人際情感淡漠、“網戀”、網絡成癮癥等,使青少年變得孤僻、敏感、多疑、憂郁,甚至出現精神障礙、自殺等情況,不良的上網環境極大地損害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目前的網絡閱讀模式使得青年人只有信息而沒有思想,沉迷于新聞、小說、視頻、游戲等不可自拔,快餐式的閱讀、點贊使得大家不再深思熟慮后發表深邃的、邏輯性的意見,逐漸成為空洞冷漠的空心人。另外負面的新媒體環境,如虛假信息與網絡造謠,對青少年的影響極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人際交往、思維特點以及接受和認知特點。如所謂的“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等,使得謠言被無限傳播下去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極大的危害,對共青團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新媒體興起之時,很多高校網上共青團建設并沒有及時跟上,特別是對于新媒體的正確把握,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無論是在微博、QQ、博客空間興起后,還是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賬號,都不能及時的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雖然目前幾乎所有高校對于網上共青團都已建設或正在建設中,但是對于精品資源卻不多,照抄照搬現象比較嚴重,沒有自成體系。
網上共青團建設存在著定位不清、互動不足、機制不全、思想引導功能體現不充分等問題,特別是思想引導功能,還遠遠不能發揮共青團組織引導青年的作用。分析現存問題的成因,主要原因在于共青團對新媒體認識的局限、重視程度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上的欠缺。
共青團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本身也積累了一些問題,比如“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的問題。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多數工作都是“照章辦事”,按照常規工作來做,現在尚未建立網絡評論員隊伍,網上正能量傳遞不夠,發聲較少。
由于新媒體有其自身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等特點,使得一方面共青團組織對于目前網絡輿情研判不及時、不到位,沒有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另一方面,現在青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怎么使團的工作、團的活動、團的組織能夠更好地覆蓋這些青年,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條件,真正做到為這些青年服務,顯得還不夠適應。
新媒體環境下,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精神,跟上時代發展形勢,堅守引領良好社會風尚的高地,讓各級團組織在互聯網安家落戶,打造廣大團員青年的“網上家園”,是新形勢下共青團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做好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是當前高校共青團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尤其是在網絡新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價值觀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高校共青團做好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提出了挑戰。這就需要高校共青團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強新媒體平臺建設,積極在網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積極構建清朗網絡空間,做好網絡宣傳引導工作,來不斷提高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實效。
目前團組織的網絡平臺建設不是不夠,也不是不多,而是規范性不夠。在依托現有網絡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并完善團組織網絡平臺建設,開辟基層團組織和團員溝通的新渠道。整合目前高校共青團已有網絡平臺,進一步規范化,對新媒體管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其媒介素養。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學生中焦點、熱點問題,組織青年團員以網上討論的形式,嘗試以開放的方式吸納團員來進行討論,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從根本上讓他們為開展共青團工作、服務青年、促進團員自身發展等方面出謀獻策。
結合學校開展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加快實現團工作網絡轉型,推動新媒體工作整體規劃,依托線下活動聯合發力。可以依托飛信、微信等網絡通信工具,構建團組織信息的及時反饋溝通機制。在全校團員青年中逐步普及開通飛信等網絡及時通信工具,同時在各團支部中建立若干個QQ群、飛信群、微信群,利用QQ、飛信、微信聯系,將系院、學校以及上級團委最新的通知、新聞及時傳達到團員青年,讓他們能了解團的最新指示精神,有針對性地開展團日活動,保持團組織的活力。
高校“青年之聲”建設工作自啟動以來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無論是其覆蓋區域,還是活躍層級都得到不斷擴大及逐步攀升,互動融合也不斷加深,實踐證明,“青年之聲”平臺為準確把握青年學生脈搏建立了更加暢通的網絡渠道,吹響了青年學生的“集結號”,其在青年學生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對于尚未啟動“青年之聲”建設的高校,可以在微博、微信、門戶網站等載體上有序有力地逐步開通平臺,逐步形成校、院、班三級“青年之聲”聯動格局,使得青年學生的心里話、煩心事、新想法都能在“青年之聲”中找到,實現全校同步開展、共同推進的良性運轉。
網絡輿情就是網絡輿論和民情,網絡表達的自由性和隱蔽性很容易導致網絡輿情被操縱成為傳播假消息、危害黨和人民利益、引誘和誤導青少年的不利工具,共青團組織要努力打造一批自己的網絡評論員隊伍,深入各個知名論壇和網站,要敢于發聲,要勇于發聲,要發好聲,對違反社會主義原則,違背法律和道德,誤導青少年“三觀”的各種言論和帖子要及時跟評、“拍磚”將其扼殺于萌芽狀態,積極傳播正能量。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共青團工作必然朝著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共青團組織必須要重視建設網上共青團工作陣地的必要性,充分利用新媒體各種技術手段敢于勇于開展工作,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網上共青團工作體系,以推動共青團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1]三措并舉推進“網上共青團”建設[J].中國共青團,2017,(03):21-22.
[2]金東.擔負起網上共青團建設的光榮使命[J].中國共青團,2016,(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