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欣
文化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出版是文化自信的基礎,而出版社作為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把關人”,肩負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責。隨著全國出版行業體制改革的深化,出版社的轉制工作基本完成。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總編室作為出版社出版業務的管理、協調和服務部門,也需要實現相應的職能轉型,重新思考總編室的職能定位,探索總編室工作的新思路與新方法,提升總編室的工作水平。
總編室是圖書出版管理的樞紐部門,其職能主要可歸納為:貫徹出版方針,加強選題導向控制(即把關職責),執行社領導的決策,加強出版管理,確保圖書出版流程暢通,協調溝通上級主管部門和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上下銜接等。
1. 選題管理。嚴格選題導向管理。出版社能夠對社會產生多層面的效益,但產生這一效益的前提是出版社首先能夠在社會上產生一定的效益和影響力。換言之就是,當出版物在社會上產生一定的效益和影響力之時,這些出版物才會反作用于社會,產生對社會有益的效益。對于出版物來說,它的意識形態屬性對于它的出版方向有很大的引導能力,所以只有當出版物的意識形態屬性能夠傳遞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出版物的出版方向才是正確的,才有可能產生精品和力作。而這些精品力作也會反作用于社會,為出版業改革的深化和持續健康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對于重大選題、涉及敏感內容和民族宗教內容的選題,必須堅持履行報批手續,按照程序將書稿送審。通過出版積極向上、符合主流審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圖書,促進社會良好發展。
2. 編務管理。總編室工作內容龐雜,涉及面廣,如選題管理、書號管理、CIP申請、圖書質量管理、圖書評獎和重大項目申報、編校工作量統計和稿酬計算、樣書管理、書稿檔案管理、版權貿易等,均需要通過總編室實施管理??偩幨乙獎撔?、拓寬管理職能,必須將質量管理關口前移,聯系自身實際,研究出版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適時對各項管理制度進行“廢、改、立”,加強精細化管理,確保圖書質量。同時,強化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強協調,發揮出版社整體功能。
總編室的協調功能體現在內外兩個方面。對內要處理好關系,即要強化內部各部門聯系的緊密性,協調、解決圖書出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內部溝通的效率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保證圖書出版工作的流暢。對外總編室需要協調上級主管部門以及責編、作者之間的關系,諸如重大選題及一般選題的備案、申報,專業書稿以及敏感內容的送審等,對于上級主管部門下發的各種文件、指導意見,總編室也要及時學習、領會,并傳達給全社員工。出版管理工作決定著整個圖書出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故對出版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編室是出版社對外的重要窗口部門,與上級主管機關、其他出版單位都需要加強溝通,這對總編室的業務能力和交際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總編室既要學習其他出版單位先進的管理經驗,又要與相關部門創建良好、和諧的交流、溝通機制,為出版社的發展營造健康、良好的氛圍。
服務功能是總編室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歸宿,需要貫穿總編室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僅需要服務作者、讀者,還需要做好上下銜接的“橋梁”,更需要為本社的編輯做好服務,耐心、細致地解決處理好各方提出的問題。
出版社改制之后,總編室要快速適應企業性質的轉變,積極思考如何在現代企業制度的框架下,更好地發揮總編室的各項職能。與以紙媒為主的出版時期相比較,當前的總編室職能在性質上的變化雖然不大,但其工作內容和對外延展的程度卻有很大差異。因而為了適應當前的工作環境,便于更系統高效地開展工作,應對總編室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進行全新審視、思考和改革,從而使得出版社的管理更加先進有效,推動出版社盡快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
轉企改制之后,出版社要在唱響主旋律、確保社會效益的同時,還要兼顧經濟效益,快速適應當今全媒體出版形勢下的發展模式。但是,傳統出版社對于內容進行把關這一職能并不會因為適應市場需求而弱化,相反還需要進一步強化,通過對出版導向及內容質量的把控,進而實現為讀者進行內容把關的目的??偩幨乙鶕霭嫔缱陨淼膶嶋H情況,調整管理模式,通過制定與編輯能力及貢獻相關的工作制度、薪酬體系激勵編輯人員策劃出版更多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雙效”圖書。
因此,對于出版社的核心力量——編輯人員,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斷強化編校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通過對外引進優秀人才,借鑒業內成功經驗;對內加大業務培訓力度,老編輯對新編輯做好“傳、幫、帶”,確保編輯人員不“斷層”,逐步實現人才結構的不斷優化。隨著媒體多樣化的發展,現代文化的傳播方式變得更加立體和多樣化,讀者對信息的獲取方式也隨之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出版業發展和革新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大多數傳統編輯(案頭編輯)面對這種轉型,多少會感到困惑和迷茫,因而迫切需要提高編輯在策劃選題、編校水平、版權保護、數字化編輯、編輯創新性等多方面的能力。面對這一要求,總編室需要充分了解編輯工作的變化和培訓需求,將行業內最新的理念知識,規范政策以及優秀的案例及時傳達給編輯,從而提升編輯的知識儲備和業務能力,實現編輯這一職能的數字化轉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版內容在線上傳播的形式得到極大發展與快速提升,人們可以在線上閱讀到豐富的內容,也能夠更加便利地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但與此同時,很多作品在沒有得到出版社及作者授權的情況下,就在線上進行廣泛傳播,極大地損害了出版社及作者的合法權益??偩幨夜ぷ魅藛T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學習關于著作權的相關法律法規,善于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服務性是總編室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具體表現在為上級主管部門服務,為社領導服務,為編輯、作者、讀者服務等。因此,轉企后,總編室應摒棄行政化的模式,將真正辦企業的思想根植于心中,革新服務理念,才能更好地適應體制的革新要求。在新的體制下,總編室的服務應該由被動轉向主動,從被動接受上級的指示轉為根據市場動向主動為各個環節提供服務的模式。同時,應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和擴大服務范圍,實現與出版業共同成長,推動出版業健康發展。
現階段,文化傳播整體都趨于數字化、網絡化、多元化,數字化媒體的時代已經全面來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需要積極關注出版業態、形態、產品的變革,出版物應打破單一化的紙媒形式,使同一內容呈現不同形態、不同產品進行傳播。而這種發展態勢使總編室的工作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對總編室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具備敏銳的市場嗅覺,隨時關注行業內的動態、熱點;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善于迅速、準確地調用各種資料和數據,實現編務信息管理與應用成為促進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為其他部門和編輯提供各種渠道的信息和數據支持,提高編輯對書稿編輯加工的價值,提供紙書有無延伸開發的功能,適應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從而提高出版社整體工作效率。
總編室的工作范圍涵蓋甚廣,就出版社內部而言,總編室需要對全社的圖書出版以及出版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在出版社外部,總編室還需要及時了解同行業的業務動向和行業信息。因此,總編室的工作人員時刻需要具備最新的工作理念,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并時刻和出版社內外保持緊密聯系,才能更好地為出版社服務,為新時代的文化傳播貢獻力量。例如,革新選題管理方式,以出版社的經營目的為出發點結合市場動向,為領導提供有力的選題決策依據;革新信息管理方式,明確信息收集的重點,加大數據搜集的力度,加強數據的匯總和分析,為領導提供實時有效的理論依據;革新社內管理方式,及時更新管理規章制度,加強薄弱環節管理。
在數字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傳播的固有模式早已被顛覆,無論是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還是可為個人發聲的自媒體平臺的出現,都使得這些個人權利更加豐富。但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和優秀的出版物仍然是民心所向,現今紛繁的文化業態、文化現象、傳播形式,都否定不了出版。出版業轉制成為傳統出版社謀求變革的契機,為出版社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總編室應在明確自身出版職能定位的基礎上,切實加強選題導向控制,落實把關職責,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關系,積極參與到出版社的改革和發展中,為出版社成功實現轉型升級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