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影,賈 紅
(1.長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2.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艱巨任務。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傳播更加快速、便捷,有利于大學生豐富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水平,但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和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承擔著培養祖國未來建設主力軍的艱巨任務。
思想政治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改革開放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的深入,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也變得越發艱巨。根據這一現象,我們依托問卷星網絡平臺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本次問卷共設計了65道題,內容涉及大學生對“中國夢”、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等宏觀問題的認同度或認知,也包括大學生對學習、就業、人生、網絡交流等微觀問題的認知。此次問卷調查的國內學校類別涵蓋了985、211、普通本科、高職高專等各類型學校的5156名受訪對象??傮w上,他們對“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道路的認可度都較高,但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出現了明顯的分歧。受訪者中只有46.2%的學生較為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12.1%的學生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10.55%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是模糊的。只有24.46%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信仰馬克思主義,大部分受訪者認同但談不上信仰馬克思主義。這說明在當前社會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還面臨著很多問題與挑戰。因此,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時代發展相結合是必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手段。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素質。當前的社會形勢復雜多變,大學生面臨的危機也復雜多樣。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抵抗力,使其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互聯網+”時代中,形形色色、魚龍混雜的信息鋪天蓋地,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信仰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大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避免非主流意識形態信息的負面影響,促進學生確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最終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從來就沒有消歇過,意識形態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網絡信息時代,文化滲透、信息交流為部分西方國家荼毒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他們試圖動搖青年大學生思想和信仰,破壞我國發展的未來力量。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勝利,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大學生的思想價值取向中處于核心地位。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便捷,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問題與挑戰。
利用“互聯網+”是時代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表征。它不僅節省教學時間和空間,而且可以快速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便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但是,網絡世界的多元性沖擊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性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上,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上,體現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元化上,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上。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網絡信息魚龍混雜、包羅萬象,包括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思想觀點、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人生態度等。如此多的不同混在一起,就形成一種強勁的多元化力量,直接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一元性,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多數情況下由教師講授、學生學習。這種單向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不斷增強,越來越趨于獨立,追求平等的欲望更強烈。互聯網的平等性恰恰滿足和迎合了大學生的這種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時間。鑒于有些學生不善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留言、交流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網絡對信息數據的智能整合和篩選,可以清晰、直觀地反饋學生的問題,便于教師及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因此,互聯網尤其是各種自媒體的發展,將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課堂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體會到了互聯網為其工作帶來的便利性。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實際出發,通過面對面交流等方式,洞察大學生的內心深處,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隨著網絡的出現,想做到這一點就很難了。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交流方式,增加了了解和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情況的難度,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沖擊。
教育理念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取向的體現,是構建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框架體系的基礎。“培養人”和“如何培養人”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人”這個中心始終沒有變。所以,“培養人”和“如何培養人”作為引導教育發展的航標,是制定各項具體教學措施和實施各種教學行為的核心。進行教育改革必須首先進行理念轉變和創新,進而帶動其他方面的變革與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體現與時俱進的精神。在信息化時代,應該以“培養人”和“如何培養人”這一核心教育理念為基礎,樹立互動理念。互聯網的發展為大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基礎,這要求教育者改變傳統的灌輸方法,變“單向灌輸”為“多項互動”。我們要轉變觀念,樹立互動理念,充分發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充分利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現代大眾傳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信息使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從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盎ヂ摼W+”條件下,可以利用多媒體、慕課、微課、短視頻等形式,提高思政課課堂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可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當代的大學生不再是單純的受教育者和知識接收者,而是變成了課堂的主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不再是死氣沉沉的知識灌輸式課堂,而變成了充滿朝氣的互動式課堂。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樂,增加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
在“互聯網+”條件下,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新媒體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比如利用網站、QQ、微信、微博等平臺,以多種方式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促進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理解和消化,幫助他們在網絡平臺上選擇符合國家意識形態要求的信息,于潛移默化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和信仰。通過網絡調查學生對校園文化活動的需求,按照供給側的原則推送相關活動,開展實踐教學,既滿足學生的需求,又使馬克思主義教育“活”起來。
隨著科學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運用“互聯網+”手段將網絡與教育相結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僅是高校的機遇,也是高校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讓網絡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務,防范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侵蝕,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進而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