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意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進發展,我國媒體生態格局發生了不小的改變,省級衛視頻道媒體雖然是重要的傳播渠道,但新媒體迅猛的發展態勢難以被人們忽略。一些新媒介如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表現活躍,受眾群體越來越廣大,成為人們最便捷的傳輸和接受渠道。對于新媒體而言,還有另一大優點,即傳播的成本低、傳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再加上青少年對網絡較感興趣,新媒體也是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如今省級衛視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媒體環境,面臨著互聯網媒體強有力的挑戰。
省級衛視不僅需要與同級電視臺競爭,還要與新媒體并肩媒體市場。作為中國電視業的中堅力量,省級電視臺要如何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近年來我國省級衛視就自身面臨的環境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媒體融合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
內容生產無疑是電視媒體轉型的重要環節,內容的受歡迎程度決定了受眾的類型和數量,因此,省級衛視必須進行內容生產的創新。在媒介融合環境下,觀眾對于節目的興趣差異越來越大,同時,提高節目的標準化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提高都使得大數據更加容易收集與分析。省級衛視可以通過與網絡平臺合作,與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公司合作,來獲取觀眾的觀視偏好,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得出觀眾偏好方向,讓自己在內容上變得有所創新與發展。
湖南衛視近年來快樂中國的成功定位,以及強大的內容生產團隊,創造了《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一系列備受關注與好評的電視節目,引領著行業的風向標。這里以湖南衛視為例,分析省級衛視近些年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內容創新。湖南衛視首先對自己有一個很明確的品牌形象定位,即“快樂中國”,這些年來經過市場的實驗和推進,更加使受眾接受了這個定位形象。因為受眾的口味在不斷變化,新媒體的內容生產也逐漸開始進入發展階段,抓住節目的創意,引領行業風向,首先就成為電視節目受到關注的基本點。在媒介融合、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開啟了版權引進之路。買版權,買寶典,照搬別人的形式來推出自己的節目,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版權搶購的風潮,一段時間內,電視節目熒屏上的火熱節目幾乎都是版權引進節目,湖南衛視也不例外。同時,湖南衛視最突出的探索是創辦了自身品牌的互聯網節目“芒果TV”。湖南衛視建立了芒果TV這一自媒體后,除了將自有的節目內容推送至此平臺之外,還著力進行互聯網節目的開發。其學習其他優秀視頻網站的經驗推出《我是歌手》的衍生節目《歌手相互論》《正在粉絲樓》《備戰T2區》等,將原本《我是歌手》的內容進行衍生化制作。內容制作上結合互聯網視頻的特點,時長短、內容精要有趣,結合微博、微信等傳播的媒介進行發布,與受眾進行互動,取得非常高的轉發與評論數。除此之外,為了使芒果TV的發展更加完善,還在互聯網上推出了新的節目與電視,如《偶像萬萬碎》《八卦鑒定事務所》《花樣江湖》等節目,利用其原本的資源優勢,與優秀的內容生產,在互聯網平臺上開發更多更適應互聯網平臺的新節目,同樣受到更多受眾的關注。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面對其他新興媒介對其產生的巨大沖擊,媒介多樣化、受眾分層化、傳播碎片化等問題不斷制約著電視媒體的發展之路。由此傳統電視媒體走上媒介融合環境下的整體轉型,更是以內容生產為重點,迎合受眾的需求與特點,吸取國外優秀的經驗,不斷向新媒體靠攏學習,探索出一條個性化的轉型發展之路。
如今,省級衛視不再僅限于傳統的電視傳播,也會加強與網絡公司的合作,通過網絡電視的傳播,能夠方便觀眾的觀感體驗,也能夠擴大觀眾群體。例如,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每周五播出,并且也會在優酷平臺上進行播放。優酷在我國有巨大的觀眾群體量,通常被放在首頁的視頻都能夠吸引許多觀眾觀看。江蘇衛視與優酷平臺的合作,無疑獲得了多贏,不僅僅提高了自己的節目收視率,同時優酷也能夠獲利,觀眾觀看節目也更加方便。
省級衛視應該認識到觀眾流失的原因不僅僅是渠道上的,在如今信息時代的環境下,觀眾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要對各種信息進行選擇,即觀眾更加在乎能否迅速發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節目,也更在乎觀視上能否更加舒適。所以省級衛視需要同時注重所推出的節目是否能夠受到觀眾的喜好,也要注意到觀眾不斷改變的觀視習慣。因此,省級衛視需要針對自己傳統的播放模式,考慮網絡等新媒體受眾的消費習慣來重新構建節目的生態鏈并進行形式的創新。如湖南電視臺致力于“娛樂性節目”,致力于為觀眾帶來娛樂休閑的節目觀感體驗,有耳熟能詳的電視節目《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湖南衛視的這種定位,符合觀眾在疲憊的狀態下想放松心情的狀態,其做法也快速獲得了很多的市場份額。
在信息時代下,互聯網變得尤為重要,能夠靈活掌握應用媒介和技術,就能夠在媒介市場獲得一席之地。2015年江西衛視新聞中心“兩會”期間的數說類新聞《“數說”贛鄱“綠富美”》,充分使用科技,將原本無所變化的、無趣味的內容展現得格外生動,不僅僅提高了節目的收視率,也讓大家開始意識到技術的力量。
現如今,各大企業都開始關注了技術的創新,實體店開始考慮是否通過互聯網進行網絡銷售,騰訊、百度等也開始研發智能機器人,可見技術的創新很有必要。對于省級衛視而言,技術的發展變得尤為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國的4G廣為普及,外加上Wi-Fi技術,流量技術,都已經貫穿了省級衛視的整體發展。另外,國際電信聯盟開始了5G研究工作,致力于讓網絡變得更加普及與迅速,讓大家能夠更廣更快更好地體驗視頻觀感,而我國也積極響應5G技術的開發,華為公司在5G研發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資金與精力。相信在將來,5G的研究與開發會給整個傳媒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必將為省級衛視的發展提供另一條路:或提升或改變。
從2018年1月所收集的數據來看,傳播融合力較強的衛視通常具備以下幾大特點:衛視的官方微信閱讀量高達10萬;衛視的網絡視頻播放量超過1億;衛視微博話題閱讀量達5000萬。以上的指標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從傳播途徑最廣,傳播速度最快來看,微博和微信對傳播融合力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微博和微信提供了省級衛視非常可觀的發布量。最后,節目名稱、被搜索次數和衛視的營銷方式對融合力都會有較大的影響。
2018年1月“省級衛視全網傳播融合力榜單”中,湖南衛視衛冕榜首,湖南衛視以融合力指數9.3059奪冠,浙江衛視以9.2158位列第二,和去年保持一致,東方衛視位列第三,江蘇衛視排名第四,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安徽衛視、湖北衛視、江西衛視、山東衛視居于十強。實際上,也有人指出各項指標達到一定的標準,那么該家衛視最終也能夠登入榜首。但通過這幾年的數據來看,還沒有任何一家能夠達到那樣的標準。
在以往,媒介融合最早是技術融合階段,后面進一步發展為組織結構融合,一直到如今,已經發展為媒介大融合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大部分省級衛視都會結合網絡,與傳統的播放模式相結合,通過網絡技術與傳統播放模式的結合,省級衛視能夠更加有效地增加宣傳范圍和觀眾收視人數。但是,部分省級衛視通常只是把一些未經過創新的電視節目直接放在網上,其帶來的結果也必然只是僅僅實現了淺層次的融合。目前,仍然有部分衛視在不斷地進行創新,不斷拓展自身業務。例如,中央電視臺在新聞播放節目當中,朱廣權創新性地使用“單口相聲”的方式來播報新聞,吸引了大量觀眾的觀看。這種創新形式也給新聞這一枯燥的行業帶來更加歡快的氣息。但總的來說,要提高省級衛視的自我競爭力,真正去實現媒介大融合,還需要很多的實踐與探索。
媒介融合已經變得越來越流行,對于省級衛視來講,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劣勢和優勢,主動揚長補短,把握住媒介融合的潮流,利用自己的優勢掩蔽自己的劣勢,并且要及時抓住機遇。通過自身對媒介融合的探索和實踐的積累去把目前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在這個過程中應積極吸取網絡等新媒體發展的優良經驗,以實現自身產業升級,通過不斷迎接挑戰,解決困難,開拓創新,在發展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百度百科[EB/OL].wapbaike,baidu.com.
[2]喻國明.傳媒經濟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吳征.媒體業發展趨勢與新媒體的文化使命[EB/OL].http://tech.sina.com.cn/it/t/66496.shtml.
[4]劉丹丹,宋培義,黃昭文.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級衛視的戰略路徑選擇[J].電視研究,2014(12):32-34.
[5]2017年1月省級衛視融合力榜單解讀[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7/0215/c393877-29083200.html.
[6]陳超.臺網融合為互聯網視頻 轉型帶來新思考[J].廣播電視信息,20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