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 荊玲玲
【摘要】醫學臨床當中,涉及到的護理模式有很多,目前心內科的護理工作當中,通常會使用協同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要求患者首先應該提升自我護理能力,作為患者應該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健康護理工作當中。然而,在實際護理過程中,依然有些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存在諸多的不足,導致護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應該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協同護理模式,能夠減少護士的工作壓力,更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有效的解決,本文針對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進行了論述,希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協同護理模式;心內科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5..02
協同護理模式在目前的醫學臨床上被廣泛的運用,它是在比較少的護理人力資源前提下,激發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從而使得護理新理念和護理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心內科大多數的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危重室內的患者心功能本身存在下降的現象,心臟疾病預后誘發的主要因素為生活及情緒等方面。所以,為了對疾病預后情況進行有效的開展,協同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1 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1.1 良好形象的樹立
作為護士人員,是接觸患者最多的工作人員,應該以親切、溫和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讓患者對其產生一種信賴感,這對醫患關系的良好建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
1.2 語言交流
想要避免醫患糾紛事件的發生,作為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保持和諧的關系,這是需要通過語言交流來實現的,問候可以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護士人員應該從問候開始,和患者進行良好的語言交流,如,操作過程中行為不合理,應該和患者說聲:“抱歉”、“對不起”;只有尊重患者,才能真正的體現出護士
1.3 臉部表情
一個人的眼睛是表達感情的關鍵,如果護士每天說的問候語沒有任何變化,但是說話的態度不一樣,對于患者來講是非常敏感的,他內心也會對護士的態度非常的不滿意,患者在觀察護士的態度、表情過程中,從而形成一種好與不好的印象,護士也可以通過患者細微的表現變化,改變交流的方式,所以,護士和患者進行交流時應該很自然,真誠對待患者,這顯的十分關鍵。
2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2.1 群體教育方式
群體教育方式應該是每天都需要執行的,時間在查房之前,具體是以患者的身體情況、飲食情況等方面發生變化,使得患者非常的不適應,然后進行綜合性教育活動的實施。
2.2 個體教育方式
這種教育方式的對象以個體為主,而且是一對一的形式,在醫生和患者,護士和患者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對患者的思想意識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對患者存在的疑問進行認真的聽取。
2.3 醫護協同教育方式
想要讓患者對醫生以及護士產生一種信賴感,醫生更有說服力,該方式的實施,就是醫生和護士人員給患者進行疾病預防和護理內容的講解,在雙方的合作下,使得講解的相關知識更為全面,經過研究發現,在開展協同護理過程中,醫生的積極參與可以提高實施效果,也提升了護理質量,再者,患者本身對醫生更有信賴感,如果醫生能夠參與進來,可以提高患者對協同護理模式的認同感,讓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3 如何選擇協同護理模式內容
3.1 心理疏導
對于心臟病患者來講,很容易出現消極的心理,尤其是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常伴有抑郁癥。由于患者的心理障礙是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所以,應該根據產生原因進行相應對策的處理,更要讓患者意識到消極的情緒對治療疾病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3.2 自救引導
如果患者出現心率失常現象,應該以自救的方式進行病情的控制。對于患者來講,如果疾病一旦發作,患者才是可以爭取救護時間的關鍵,護士在對患者的病情診斷時,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但是,如果可以在短時間內實施搶救,這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對患者自救的正確引導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危重患者而言,自救能力是不可缺少的[2]。
4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
作為護理人員,不能強迫患者去接受一些行為,而是應該以患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實現患者的心愿,尊重每一位患者,讓患者的行為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作為護士首先應該積極的參與護理教育培訓活動,學會尊重患者,不強迫患者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患者滿意了,并且認可了,才能積極的配合護士進行治療和護理,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存在諸多的不足,很大程度的影響到護理的工作量,因此,通過協同護理模式的實施,讓患者懂得如何自我護理,認識到協同護理的重要意義,從而更好的配合醫生進行疾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姜淑霞,程建云,牛 琴,彭巧君.協同護理模式對心內科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02),130-157.
[2] 駱永梅,席明霞,王慧榮,李文菁,鄭 雯.協同護理模式對心內科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的干預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6,(02),405-458.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