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 唐媛媛
[摘要] 目的 探討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在膀胱癌根治術中的臨床應用。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膀胱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采用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收縮壓(126.3±12.2)mmHg、平均動脈壓(89.6±10.5)mmHg、舒張壓(71.1±10.5)mmHg、心率(83.2±10.5)次/min以及血氧飽和度(94±4.0)%等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免疫功能指標改善方面,實驗組CD3+指數(61.8±7.5)%、CD4+指數(40.5±6.2)%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膀胱癌手術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夠改善患者的收縮壓、平均動脈壓,舒張壓、心率等指標及免疫系統功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膀胱癌;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1(b)-00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in the bladder cancer resection. Methods 10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mmodious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ystolic pressure, MPV, diastolic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26.3±12.2)mmHg, (89.6±10.5)mmHg, (71.1±10.5)mmHg, (83.2±10.5)times/min and (94±4.0)%, 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CD3+ and CD4+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61.8±7.5)% and (40.5±6.2)%, 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the bladder cancer resection can improve the systolic pressure, MPV, systolic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and immune system function,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Epidural anesthesia; Bladder cancer; Clinical effect
膀胱癌屬于臨床上常見的泌尿腫瘤,男性容易患發該疾病[1]。現階段臨床上治療膀胱癌的方式主要是進行膀胱切除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并能夠防止膀胱腫瘤出現轉移情況[2]。對于膀胱癌手術主要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以及硬膜外麻醉方式,該文主要探究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在膀胱癌根治術中的臨床應用,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前后的各項指標以及麻醉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改善情況。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膀胱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02例膀胱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13例,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51.9±4.7)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11例,最小年齡34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51.3±4.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測量其收縮壓、平均動脈壓,舒張壓、心率等。給予對照組患者:①3.5 g/kg芬太尼(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2022076);②0.04 mg/kg咪達唑侖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704o);③2~2.5 mg/kg的異丙酚(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90131);④0.1 mg/kg維庫溴銨(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4745)[3]。行全身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利用麻醉機控制患者的呼吸,麻醉維持:七氟醚+瑞芬太尼(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197)+異丙酚+維庫溴銨。
實驗組患者先進行硬膜外麻醉穿刺,選擇第L2~3間隙,首次試驗劑量為1%利多卡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20107)3 mL(含1:20萬腎上腺素)。麻醉誘導與對照組患者相同,麻醉維持:七氟醚+(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172)1%利多卡因+0.2%羅哌卡因,硬膜外腔泵注6~8 mL/h。
1.3 統計方法
對所有患者數據資料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前后的各項指標
對所有患者進行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沒有出現患者死亡情況,在對兩組患者停止麻醉之后,均在15 min左右恢復了意識,檢測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都較為平穩,拔管之后將兩組患者送回各自病房。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的各項指標,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
在對比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改善情況,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CD3+指數,CD4+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D8+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膀胱癌排在首位的,它主要的臨床表現在于患者出現尿頻尿急等現象,使用顯微鏡檢測患者的尿液會出現血尿,膀胱癌嚴重癥狀會阻塞患者的尿流,對患者的排尿造成一定的困難[4-5]。在病狀的后期階段會導致患者出現腎積水,進一步引發患者出現腰酸背疼以及持續性發燒等癥狀,臨床上在治療膀胱癌患者主要是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6-7]。在采用術前麻醉方式時主要是采用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根據有關資料顯示,不同的麻醉方式會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可以抑制患者由于手術治療導致的應激反應,但是并不能完全抑制,還有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8-9]。對膀胱癌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應激反應,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尤其是對老年膀胱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10]。
該次研究對膀胱癌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以及聯合硬膜外麻醉,實驗組患者手術之后的收縮壓到達(126.3±12.2)mmHg,舒張壓達到(71.1±10.5)mmHg,平均動脈壓達到(89.6±10.5)mmHg,這說明對于膀胱癌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機體各方面指標,該次研究結果與楊明瑩等人[10]的研究報告結果相似,其對患者進行麻醉手術之后,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并且患者的舒張壓與收縮壓分別達到(72.4±9.7)、(125.6±13.1)mmHg。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所有患者進行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沒有出現患者死亡情況,在對兩組患者停止麻醉用藥之后,均在15 min左右自主恢復了意識,檢測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都較為平穩,并且采用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收縮壓,平均動脈壓,舒張壓,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對比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改善情況,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CD3+指數,CD4+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D8+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進行膀胱癌手術治療中,采用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收縮壓、平均動脈壓,舒張壓、心率等術后指標,并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挺云,梁培育,歐善際,等.機器人輔助膀胱癌根治術與開腹膀胱癌根治術治療膀胱癌的圍手術期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1):59-63.
[2] 古亞楠,暢朋康,賀大林,等.microRNA調控膀胱癌侵襲轉移機制的研究進展[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6,21(12):966-969.
[3] 劉冬,宋豎旗,尹學來,等.中醫藥治療膀胱癌用藥規律分析[J].中醫學報,2017,32(1):4-8.
[4] 梁天才,梁國標,郭亞南,等.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腸新膀胱術治療浸潤性膀胱癌[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1):174-179.
[5] 邵鳳平,王志平.長鏈非編碼RNA NBAT1表達下調對膀胱癌5637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J].腫瘤,2017(1):119-126.
[6] 王卉,李成柏,蔣光亮,等.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及機制探討[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7,22(5):392-395.
[7] 郝曉明,劉光明,徐子強,等.核基質蛋白22和膀胱腫瘤抗原對國人膀胱癌診斷價值的系統評價[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6(1):153-158.
[8] 王曉東,王元林,楊秀書,等.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治療膀胱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6, 22(2):42-45.
[9] 熊鶯,涂艷,張士佩,等.TLR2信號通路促進VEGF和TGF-β1分泌參與膀胱癌癌細胞免疫逃逸[J].免疫學雜志,2016(9):768-771.
[10] 馬斌,楊明瑩,王劍松,等.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7,24(2):21-23.
(收稿日期: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