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占強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中應用心臟彩超診斷的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份在該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在該院體檢的健康人群30名作為對照組,全部研究對象都采取心臟彩超診斷,觀察診斷的情況。 結果 研究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為(35.65±3.62)%、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為(47.82±5.40)min、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為(54.76±5.62)min,研究組患者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與對照組相比,左室射血的分數數值明顯要小于對照組,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數值明顯要小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結論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中應用心臟彩超診斷能夠準確顯示出患者各項指標情況,值得應用。
[關鍵詞] 心臟彩超;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1(b)-017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while 30 cases of healthy group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all research objects adopted the echocardiography for diagnosis and the diagnosis situa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35.65±3.62)%, 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7.82±5.40)min and (54.76±5.62)min, which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chocardiography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accurately show various indicators, and it is worth application.
[Key words] Echocardiography; Chronic heart failure;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上是一種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體中發病率較高,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壓病、心瓣膜疾病以及內分泌紊亂疾病等,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在老年人群體中突發現象顯著[1]。并且慢性心力衰竭這種疾病比較復雜,臨床治療較為繁瑣,一旦疾病惡化會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受到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臨床治療,這就需要早診斷,以便早期治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心臟彩超的檢測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傷害,心臟彩超探頭置于患者心尖搏動處,在彩超儀器屏幕上可以顯示患者心臟搏動情況、結構以及血流情況等等。該次實驗把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該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為對象,探討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中應用心臟彩超診斷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在該院體檢的健康人群30名作為對照組,全部研究對象都采取心臟彩超診斷。在對照組中有18名為男性,有12名為女性;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47歲與79歲,年齡的均值是(61±2.63)歲。在研究組中有17例患者是男性,有13例患者是女性;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是48歲與80歲,年齡的均值是(62±2.61)歲。全部研究對象都對該次研究知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且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研究對象想基礎性資料在對比以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診的的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心臟彩超進行診斷,探頭頻率控制在2~4 MHz,將患者取左側側臥,心臟彩超探頭置于患者心尖搏動處,放映患者心臟尖端四腔切面,對患者心臟各個房室內徑、左右心室外側壁厚度、血流情況以及心臟搏動情況進行觀察,同時記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兩組患者采用心臟彩超診斷均需要檢測3個心動周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心臟彩超診斷中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LADd)、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LVDd)情況。
1.4 統計方法
該次實驗所得數據經SPSS 19.0統計學軟件來處理和分析,[n(%)]來代表計數的資料,通過±平均數(x±s)表示計量的資料,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與對照組相比,左室射血的分數數值明顯要小于對照組,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數值明顯要小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危性的特點,多發在老年群體中,患者患有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往往不是由單一的病癥引起的,主要是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疾病導致患者心臟受到損傷從而引發的慢性心力衰竭[2]。臨床研究中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高危的疾病,在確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以后,要實施相應的治療,疾病治療的時間比較長。李令娟等人[3]的研究中顯示,心房與心室受累都和慢性心衰竭間有著密切聯系,高血壓與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的疾病時引發慢性心力衰竭病癥的關鍵性原因,根據心衰部位不同可以分成左心衰竭、全心衰竭以及右心衰竭。通常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初始癥狀為左心的衰竭,主要表現是呼吸困難、咳血與咳嗽,因為患者缺乏足夠心臟的供應,肺部經常會出現淤血,降低患者肺活量,導致患者出現頻繁的咳嗽[4]。在上述兩種及以上疾病綜合的作用下,會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變得更加復雜,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比較高[5]。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癥等多種因素所引起的心肌損傷,從而導致心肌結構和功能變化。慢性心力衰竭是持續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可以穩定、惡化或失代償。心力衰竭是心臟病的始末期,患者死亡率非常高。目前國內臨床治療方法主要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太顯著,對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顯。另外還有采取干細胞、心臟移植等手術治療方法,相對來說,外科手術存在諸多弊端,風險較大且費時費力,很多患者難以接受[6]。此外,慢性心力衰竭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有可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很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心源性肝硬化、血栓等并發癥,使患者無法從事正常工作,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目前對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無法取得良好的療效,考慮和診斷不準確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斷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充分了解各種診斷技術的效果與操作方式,防止發生診斷失誤的問題。王蓉等人[7]研究中指出,臨床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一定的致死率,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迫切需要研究出一種有效的診斷方式。
目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治療效果保證前提就是早診斷,而心臟彩超是常用診斷方式[8]。并且心臟彩超這種診斷方式直觀性比較強,可以有效展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瓣膜病變情況,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相應的參考,繼而制定出針對性治療方法。心臟彩超的診斷方法還可以有效展示患者心臟結構、體內的血流速度以及波動速度,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以便之制定治療方案[9]。該次研究中顯示,研究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為(35.65±3.62)%、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為(47.82±5.40)min、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為(54.76±5.62)與對照組患者的(62.86±12.56)%、(20.83±2.51)min、(40.82±4.38)min相比,左室射血的分數數值明顯要小于對照組,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數值明顯要小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的意義(P<0.05)。易小玲等人[10]研究結果顯示心臟彩超可以準確反映患者左室射血分數,臨床診斷的敏感性比較高,得出患者左室射血分數為(36.71±3.26)%、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的內徑為(47.93±5.27)min、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為(53.97±5.25)min,可見其呈現客觀性與嚴謹性比較高,與該次研究較為接近。此外,心臟彩超能夠反映出患者左心室衰竭的程度,可以用在心室壁測量中,可以對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定量分析。
綜上所述,采用心臟彩超對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診斷,能夠準確的顯示患者左室射血分數情況,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是心臟彩超診斷不能作為確診標準,卻可以作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癥臨床治療的診斷依據,監測患者心臟各個房室內徑、心臟搏動情況以及血流情況,在臨床上具有較大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旭升,郭長城,姜巧麗.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和N-端腦利鈉肽前體在慢性心力衰竭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檢驗醫師雜志,2015(4):229-232.
[2] 陳嘉楠,呂玉蘭,何炳興.血漿 BNP 水平應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病情及預后評估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13):2842.
[3] 李令娟,楊秀玲,戴妍妍.N端腦鈉肽前體及半乳糖凝集素-3在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2):1676-1678.
[4] 樊繼緒.心臟彩超在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時的作用以及左心室診斷多病因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0):202.
[5] 高玉琴,曾瑞清,周正宇.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多病因性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4,23(6):446-447.
[6] 吳志宇,于麗敏,仇小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經動態心電圖分析系統聯合彩色超聲心動圖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療,2016,35(36):184-186.
[7] 王蓉.進行血NT-proBNP及尿酸聯合檢測在診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臨床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 17(6):59-60.
[8] 陳見紅,陳宇,汪彪.高敏肌鈣蛋白T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與急性心肌梗死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5):1150-1151.
[9] 梁淑賢.心臟彩超在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時的作用及左室診斷多病因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意義[J].中國醫藥科學,2015,5(9):159-161.
[10] 易小玲,謝丹,胡陶.血清肌鈣蛋白及腦鈉肽檢測對非ST段抬高型ACS及ACS合并慢性心衰診斷的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1):67-68.
(收稿日期: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