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冉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個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 于2016年06月~12月接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實施常規化護理;于2017年01月~06月接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實施個性化護理。結果 研究組急救時間、出診準備時間、入院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急救成功率、轉運成功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開展個性化護理的效果十分突出,有利于患者急救成功、轉運成功,值得臨床借鑒普及。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診;個性化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5..02
急性心梗屬于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且多發,患者發生急性心梗是因為勞累過度,使得冠脈血氧不足而導致心肌壞死。病情急且變化快,對患者而言,高質量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夠幫患者穩定病情,減少入院時間[1]。本次研究特此對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分析,分析個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現作如下研究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06月~2017年06月為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收治研究對象,于。接診時的癥狀表現為呼吸不暢、胸痛、腹部不適以及大汗等;急救場所為辦公室、家里、娛樂場所、飯店等;無呼吸功能、肝腎功能嚴重衰竭者。于2016年06月~12月接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實施常規化護理,男女比例為20:14,年齡40~79歲,平均(54.5±6.7)歲;于2017年01月~06月接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實施個性化護理,男女比例為21:13,年齡41~79歲,平均(54.6±6.6)歲。對比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化護理,醫護人員到達急救場地后,予以初步的全面檢查,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臨床癥狀,對患者病情予以初步評估,確定急救方案,及時予以有效處理。
研究組接受個性化護理,具體為:(1)電話指導:醫護人員接到急救電話之后,準備好急救用品立刻出診。(2)現場急救:醫護人員到達急救場地后,為患者實施有關急救措施。(3)轉運護理:現場為患者實施急救處理且病情有所緩解后,立刻送患者到醫院進一步處理,為搶救患者贏得時間。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急救時間、出診準備時間、入院時間,同時記錄好兩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以及轉運成功率。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21.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急救時間、出診準備時間、入院時間
研究組急救時間、出診準備時間、入院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急救成功率、轉運成功率
研究組急救成功率、轉運成功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 論
急性心梗屬于突然發病的一種典型疾病,急性循環功能障礙、胸痛、心律失常、白細胞計數上升、高熱等,均為該病的主要表現,通過心電圖能夠良好的反映出患者心肌壞死、缺血以及受損程度。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加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大,各類疾病發生率不斷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的生命安全,社會對院前急救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性化護理理念也因此應運而生。個性化院前急救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為主旨,通過評估患者病情,迅速確定急救方案,為患者穩定病情,贏得最佳治療時間。本次研究中,結果發現研究組急救時間、入院時間、出診準備時間等少于常規組,且轉運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常規組(P<0.05)。表明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十分突出,為患者入院后的進一步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海琴,徐海燕.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16):138-140.
[2] 劉春紅.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4):228-229.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