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秋
[摘要]結構分析法是很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用來分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工具,我通常將結構分析法與比較分析法相結合,對結構比例變化同比較大的部分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如何通過內外部數據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如何完成一份好的對企業經營各個方面的運行情況的PPT給公司管理層作為決策參考。
[關鍵詞]企業財務 結構分析法
作為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如何通過內外部數據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如何完成一份好的對企業經營各個方面的運行情況的PPT給公司管理層作為決策參考,這一切都需理解和熟悉財務分析的各種方法,并針對每家公司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應用。作為一個從事財務工作20多年的財務工作者,并有7年以上財務經理的工作經驗,這么多年我一直在探索和研究這一問題,并不斷在工作中應用各種財務分析方法,將理論和實際與相聯系,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給大家一點分享。
(1)結構分析法是很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用來分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工具,我通常將結構分析法與比較分析法相結合,對結構比例變化同比較大的部分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比如應收帳款的具體增長原因是集團內部客戶,還是非集團出口客戶,還是國內銷售客戶,如果是國內銷售客戶,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分析是什么類型的客戶,是經銷商,還是建筑工程承包商,還是地鐵業主,增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等等。財務分析永遠只是一個起點,只是提出問題,你需要根據問題的各個方面去分析、發現問題的原因及相應的改善方法。
財務比率法也是常用的一種方法,為了更好的取得數據及更新數據,我們通常在第一次應用財務比率法建立一個EXCEL表格模型,將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的數據與財務比率的各個參數建立關聯,這樣我們每月只要更新數據鏈結,就能很容易得到更新的財務比率。財務比率一般從運營能力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盈利能力等方面。我們會用連續幾年同一財務比率的比較分析來發現經營方面的問題。比如本公司由于國內銷售的增長,且國內銷售以工程項目為主,平均收款期達到180天,因而影響到年度應收帳款周轉率的不停下降。為控制應收帳款的周轉率的不斷增長,我會建議公司加強國內應收帳款的管理,出臺相應的信用控制政策,對客戶的信用額度、銷售訂單批準、發貨等方面進行控制,從而進一步改善應收帳款周轉率。這一點像就PDCA的循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在事后檢查問題是否能得到真正改善。進行財務分析必須有個系統的觀點,而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
(2)進行財務比率分析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進行同行業比較,也即標桿分析。由于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比較容易取得,我們需要做的是要找到同行業內跟本公司經營模式比較類似的企業。拿本公司為例,作為一家外資的照明行業,跟本公司業務相似的國內上市公司主要有陽光照明,佛山照明,雪萊特,因為企業的規模,產品銷售渠道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我們一般會比較銷售毛利率、各種期間費用比率,權益凈利率等。在比較過程中,我發現陽光照明跟本公司業務比較相似,因為陽光照明也有外銷業務,銷售模式比較相似,所以很多指標跟本公司比較相近。因此,我會經常閱讀陽光照明公司的財務報表、經營分析以及照明行業發展的分析報告,這些都是免費的行業分析報告。
(3)將分月、分季或年度報表實際數據與預算進行比較,也是財務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比較過程中能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這一應用的基本假設企業是按照預算的要求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實際業務數據與預算之間的差異肯定存在某方面的問題,要么是預算的問題,要么是實際經營的問題。同時預算作為年度考核與參照指標是不能輕易調節的,企業會通過滾動預測的方法來得到更新的財務預算數據,從而能及時反映實際經營情況的變動對未來企業業績的影響。
(4)財務分析中永遠有一部分屬于每個公司特別的視角去分析的,是為滿足公司管理層的要求而在財務報表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規則和假設基礎上而形成的內部管理報表,屬于管理會計的范圍。比如本公司主要有三種銷售類型,集團銷售,非集團出口銷售和國內銷售,同時每種銷售的盈利模式、銷售比重、銷售費用差異很大。所以,按每個銷售業務單元的盈利情況進行分析,是本公司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如何歸集各業務單元的銷售收入、成本費用,并如何合理進行共同費用的分攤,目前我們的做法是對各銷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技術中心、質量部、采購部等銷售及職能部門分別設定對應于不同類型的成本中心,從而將可直接歸類于各成本中心的費用直接計入各銷售單元的成本中心,對于其他共同費用,如財務、人事、行政等公共服務部門我們以銷售收入作為分攤依據。但是對應于各銷售業務單元的考核而言,我們傾向于銷售收入減去銷售成本及可控費用。最終各銷售業務單元的盈利情況也基本反映了目前本公司各業務單元的實際情況,為未來企業盈利改善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在所有的財務分析結束后,需要對財務分析的各方面進行一個總結,并提出未來企業經營的改善方向,這是財務分析的精華和重點所在。我一般會從銷售、利潤、內控、流程等方面在財務數據分析基礎上進行總結與歸納,并針對目前企業狀況提出自己的建議及改善措施。比如銷售與生產的不均衡性,比如人工效率的提高。這也要求財務人員對公司業務的了解與精通。財務分析與業務相結合,才能提出真正有價值的問題,為企業增加價值,也才能真正體現財務人員的價值。
總之,以上是本人在自己多年財務工作中對財務分析的諸方面的一些心得和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未來我會希望有這樣的機會跟更多同行進行類似的座談會或行業會議,進行更多的交流。最后順便提一下,我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在最近幾年內分別通過的CMA(美國注冊管理師)及高級會計師考試,并正在進行注冊會計師考試,我發現,希望各位讀者也能加入持續學習的行列,知識面的寬廣,會提高自己財務分析各方面的能力,從而能從更高的角度來進行財務分析,比如內控,戰略、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