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
近年來,我國網劇(以下簡稱網劇)的發展呈現“井噴”態勢。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和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聯合發布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我國在線視頻市場規模已達653.7億元,同比增長60.8%,在總局備案的網劇多達4558部,截止2016年8月網絡自制視聽節目播放量同比增長180%。為摸清我國網劇的市場狀況,診斷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成因,對此,本文選取愛奇藝、騰訊、優酷和搜狐四個網絡視頻平臺為調研對象,重點對網劇的消費市場進行調查研究。
一、懸疑推理類出現“題材熱”
為了解當前我國網劇制作在節目類型方面的主要情況,本文選取愛奇藝、優酷、騰訊和搜狐四大主要視頻網站為統計對象,通過其應用平臺搜索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在這四大平臺上播放的網劇(先在網絡平臺播放后回流衛視平臺的電視劇不包含其內)。截至2017年10月1日,刪除在不同平臺間的重復數據后,本文共統計得252部網劇,其中愛奇藝制作、播放網劇122部,優酷58部,騰訊54部,搜狐18部。
通過分析發現,上述四個網絡視頻平臺的喜劇、愛情、懸疑推理、劇情類網劇所占比例高達53%,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懸疑推理類網劇,占比19%,劇情類占比12%,奇幻類、愛情類、古裝類各占11%,五大題材總共占據市場份額64%。而對本文統計的每個平臺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網劇,一共40部進行類型分析發現,懸疑推理類的網劇有19部之多,充分說明我國網劇市場上出現懸疑推理類的“題材熱”。而懸疑推理和劇情類之所以近年來頗受制作方青睞,是因為較之于題材單一、內容老套的傳統電視劇而言,更符合視頻網站年輕化的收視群體的消費心理和審美偏好,且其中大多數網劇是通過原有的網文改編,原本便擁有大量的粉絲基礎,例如《盜墓筆記》、《重生之名流巨星》等。
二、網劇受眾反饋——“叫好不叫座”
當前的網劇大多來自IP改編,網絡IP本身帶有品牌價值,有一批具有黏性的“原住民”從而具有一定市場基礎。但同時大部分的受眾對網絡IP持一種相對理性的態度,因此網劇作品最終能否實現品牌利益的擴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網絡劇制作本身的質量。在對四大平臺播放量前10一共40部網劇的豆瓣評分做出統計后,發現可獲得的37個數據中(《刺客列傳1》《慎點2》《超能姐姐大作戰》三部網劇無法找到豆瓣評分),大部分網劇評分集中在4-6分,6分以下的網劇有23部,接近樣本總量的2/3,而這四大平臺排名前十的網劇的播放量全部過億,充分表現出我國網劇消費“叫座不叫好”的現狀。例如,愛奇藝自制當紅IP網劇《盜墓筆記》播放量超過43.6億,豆瓣評分卻僅僅3.9分。
而綜合本文從豆瓣和視頻平臺本身所獲得的評價,受眾除了對角色、情節、特效、制作效果等問題的詬病,相關評價還反映出網劇制作和消費上的突出特點:一是網劇出現劇情雷同和疑似抄襲的現象;二是劇情輕松甜爽的網劇,觀眾對于制作方面的瑕疵存在較高的容忍度,如2017年在騰訊獨播的古裝劇《雙世寵妃》,在觀眾反映演技浮夸、劇情雷人的同時,也因其“瑪麗蘇高甜”、“輕松減壓”而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三是細分市場的IP開發在內容資源上雖有受眾基礎,然而能不能滿足其觀眾尤其是原著讀者心理預期,對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那些情節老套、受眾面較廣的網絡IP雖然更容易獲得一個中等的評價,但由于其先天的內容劣勢,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受眾的需求。
三、受眾觀劇偏好——年齡、性別、類型有影響
為進一步研究觀眾對于網劇的接受度和觀劇偏好問題,本文搜集整理樣本中40部網劇的百度指數情況,重點包括搜索峰值發生時段、搜索峰值周平均值以及百度指數提供的針對受眾研究的“人群畫像”等數據,綜合豆瓣評分和網絡劇類型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受眾觀劇的一些題材和內容偏好。
根據百度指數所提供的“人群畫像”的數據發現,這40部網絡劇的人群年齡集中在30-39歲,占到55%以上,而50歲以上的搜索人群為0%。“人群畫像”體現出網劇受眾的年輕化,說明網劇消費主體是具有相當購買能力的中青年用戶。針對性別進行觀劇搜索發現女性普遍多于男性,有25部網劇的女性觀眾超過男性,女性觀眾的平均占比也達到58.45%。對該40部網劇的女性觀眾指數作了降序排列,取其中女性遠大于男性的劇目類型,發現更受女性觀眾喜愛的網劇類型是古裝、權謀、愛情、懸疑推理類,而以“賣腐”而受到觀眾詬病的《重生之名流巨星》和《刺客列傳》女性觀眾占比80%以上。用同樣的方法對男性指數作了降序排列,發現更受男性觀眾喜愛的網劇類型是喜劇、科幻、武俠、劇情、懸疑推理類,如《屌絲男士4》的男性觀眾占比達到87%。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性別因素對不同類型自制劇觀劇的影響,然而懸疑推理類則受到普遍觀眾的喜愛。
對這40部網劇的搜索峰值周平均值進行比較分析發現,除第二位的《校花的貼身高手》和第四位的《雙世寵妃》之外,其余網絡劇都屬于懸疑推理類或犯罪刑偵類,而豆瓣評分前十位的網絡劇也體現出這一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觀眾的網絡劇消費偏好有題材類型的差異。也正是由于在觀劇偏好上對懸疑推理類題材的“青睞”,才導致了近年來網劇制作呈現出懸疑推理類“題材熱”的現象。
我國網劇市場總體制作水平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對于優質內容的需求。日益火爆的網劇在選題和內容上更加新穎和注重市場細分,滿足了網絡觀眾多種多樣的內容需求。不過,部分網劇為了商業利益而一味迎合市場低級需求或是削減成本,在節目制作和審查上缺乏嚴格自律,由此導致了當前網劇制作存在粗制濫造、題材偏離主流價值觀、盜版猖獗、內容尺度偏大、對正能量傳播不足等突出問題。網絡自制劇市場的健全和完善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