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鵬 王儉 滕嘉祺
[摘要]管理會計,作為一個協助決策者進行專門決策的會計分支,旨在通過對會計信息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整理和報告來對企業日常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故又稱“對內報告會計”。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甚至是經濟衰退等一系列經濟背景之下,企業的日常管理和風險決策顯得尤為重要。反觀管理會計所涉及的職能方向也在于此,由此不難發現管理會計在現如今的企業管理之中意義重大。所以,在多樣化的市場競爭背景下,如何緊跟市場需要,革新管理模式,進行財務轉型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管理會計 價值創造 財務轉型
一、財務轉型背景
(一)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的崛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而出現,由于這種新型金融體系的出現,中國的金融改革也在不斷進行。同時伴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誕生,以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時出現。隨著新技術的普及,企業資源的集成管理更加趨向于互聯網的大數據管理。在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不斷崛起的背景之下,企業財務轉型將更多地依托于大數據分析與云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信息資源。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也會對企業財務轉型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全世界合為一個整體。資本、人才、資源、科技在世界范圍內流動。為了使企業能在這種環境下更好的運作,企業必須能有效利用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優勢。以制造業為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全球范圍內選取各方面更有優勢的原材料,雇傭高新技術人才,采用新技術投入生產實踐,生產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生產,更應著眼于創新。
(三)會計信息與企業管理相結合
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制定來源于財務會計的會計信息報告,但是會計信息出自于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層級有一定的脫節,信息傳遞難免會出現不及時,不準確的情況。而企業的競爭環境瞬息萬變,若不能準確獲取信息,將會對企業決策制定帶來不利影響。故企業財務轉型有必要將企業決策層級與會計信息的獲取更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以更有效地利用會計信息進行決策制定。
二、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途徑
(一)以價值創造為轉型導向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看,決定商品的價值僅僅是勞動,確切地說,只有生產性的活勞動創造價值,其他勞動不創造價值。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講,價值創造是指企業生產、供應滿足目標客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系列業務活動及其成本結構。創造價值是企業長盛不衰、持續發展的不敗之本。企業要應對經濟新常態下的新挑戰,做到科學發展、做強做大,需要在市場經濟中不斷把握和實現價值創造。
(二)構建財務共享服務體系
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建立適合企業集團發展的財務管理體系至關重要。遠光智能云財務共享解決方案,為企業集團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服務、優秀的管理軟件以及強大的技術支持,幫助企業集團實現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業務標準化、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設,使企業集團快速平穩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管理體系,從而發揮業務單元和共享服務中心的專業優勢,加強管理規范,促進流程標準化,提高運作效率,控制經營風險。
(三)構建業財融合服務體系
企業的信息活動就是記錄業務活動數據、數據維護、報告管理。簡單說就是信息的存儲與展現。對于企業來說,要讓各種業務的人財物信息都標準化,目前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財務信息,因為從企業的增值流管理流程上看,我們一切的活動及流程最終都要為價值創造服務,最終都要反映到財務狀況、財務成果、現金流入流出量的變動上。企業的信息循環最重要的是財務循環。也就是說,企業的管理者還是依賴于財務管理這個組織提供的信息來進行管理決策和管理業務。
(四)提供戰略決策服務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將管理會計體系分為治理結構體系建設、管理控制體系建設、內部計量體系建設、建立外部報告體系、組織領導力建設、國際商業環境體系建設以及促進財務職能轉變七大模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匯聚全球頂尖管理會計專家,就七大模塊涉及的各項具體實務及專題,著眼于企業內部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加企業價值、防范企業風險的需要,精心撰寫和發布突出實務導向的《管理會計公告系列》,指導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五)開展資本運作服務
資本運營服務作為實現價值增值與效益提升的有效服務手段,即企業財務部門基于對產業并購重組與資本市場的深入理解,在資本市場法則的基礎上,經過市場合理估值,募集相應企業投資資金后,讓企業股價和價值保持一致性,然后依據自身的經營戰略,統一制定產業投資計劃,以便投資管理者利用資本市場估值與并購市場估值的差價對產業進行并購重組,從而實現財務管理工作從輔助型向主導型工作轉變。
三、促進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工作有效開展的人力資源管理配合措施
(一)績效考核
新時期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經濟與科技的進步,企業的發展模式也在慢慢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知識和技術的重要性,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人才已被他們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企業之間已經開始在人才爭奪以及保證人才不流失這些方面開始了競爭,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機制來對人才進行管理與控制,而這就為績效考核的誕生和應用做好了鋪墊,目前,這種管理方式已被眾多企業爭相采用。而考核與控制、管理三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考核是三者之間的一個基礎,若不能對其進行考核,那后面的控制與管理就更無從下手;故,建立一個良好的考核體系是一個公司對員工進行有效管理的基礎。
(二)創新激勵體系
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企業的所有者與員工之間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投資收益,而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受雇于所有者,他更關心的是在職期間的工作業績和個人收益。二者價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導致雙方在企業運營管理中行為方式的不同,且往往會發生員工為個人利益而損害企業整體利益的行為。實施股權激勵的結果是企業的管理者和關鍵技術人員成為企業的股東,其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趨于一致,因此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間的矛盾,從而形成企業利益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