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飛
[摘要]對特定要素理論進行了擴展,考慮技能勞動力短期內不易快速或低成本地在產業間移動的現象,分析FDI對東道國工資水平的影響。基于2004-2013年中部六省地級市面板數據,筆者考察了FDI對工資水平的影響,研究凸顯了以2010年為斷點的階段性差異。全樣本的回歸結果顯示,引入FDI能夠顯著提高地區的工資水平;以2010年為斷點的分階段回歸結果顯示,在2010年后FDI對地區工資水平的影響效果正在加強。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 特定要素理論 工資溢出效應
一、引言
FDI的“工資溢出效應”是指外資企業支付高工資的行為導致東道國企業工資水平的變化。已有研究表明,外資企出于保護自身技術、挽留人才等目的,傾向于支付高工資。(Driffield andTaylor,2006)。因而,外資企業會對東道國勞動力市場產生重要的影響。但由于區位條件、自然稟賦和產業基礎不同,FDI對不同地區的工資溢出效應也并不一致。
Aitken等(1996)對美國、委內瑞拉與墨西哥的外資工資溢出效應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外資僅對發達國家美國的工資溢出效應為正。而Feenstra(1997)對墨西哥的研究表明FDI的工資溢出效應與東道國勞動力類型、行業市場結構特點有關。Blomstrom(2001)的研究則認為FDI的工資溢出效應僅發生在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可以充分競爭的區域。國內學者也開展了相關研究。Ying ge實證檢驗中國的FDI工資溢出效應,發現區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而張海波(2009)研究了中國東中西區域FDI工資溢出效應。結果表明東部地區FDI溢出效應為正,中部地區則為負,西部地區則沒有影響?,F有文獻中實證結果不盡相同。雖然目前關于FDI對我國工資溢出效應的實證研究不少,但都針對省級數據,文獻中較少出現地級市面板數據。
此外,現有的理論框架對FDI的工資溢出效應并無統一解釋。FDI通過兩種渠道對東道國工資水平產生影響:一是通過作用于勞動力市場而影響內資企業工資水平。二是潛在的技術溢出效應。內資企業通過技術轉移、人才交換等渠道吸收了外資企業的領先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引起工資變化(包群、紹敏,2010)。
其次,在實證研究中,學者們也未得出一致結論。Lipseych和Sioholm(2004)以印尼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表明,FDI促進了印尼工資率的提高。Ruane和Udur(2004)采用愛爾蘭制造業數據的實證研究表明,在制造業中顯著存在FDI工資溢出效應。Chen(2011)利用中國制造業數據的研究表明外資的工資溢出效應顯著為負。
綜合而言,FDI會影響東道國的工資水平與工資差距,但影響方向取決于外資技術轉移的偏好、外資進入的時間長短以及東道國教育水平等多種因素。鑒于此,本文首先采用了中部六省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并在過程中著重凸顯了以2010年為時間斷點的階段性差異。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①擴展了特定要素理論,考慮技能勞動力短期內不易快速或低成本地在產業間移動的現象,從理論上分析了FDI對東道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②采用中部六省地級市的面板數據檢驗FDI對中部地區的工資溢出效應,以更微觀的數據清晰地揭示了FDI對地區的工資溢出效應。
二、外商直接投資的工資溢出效應分析
依據薩繆爾森提出的“特定要素理論”,對FDI對東道國的工資溢出效應進行描述,可以借助一個Krugman和Obstfeld(2003)兩部門兩種生產要素的模型及張海波(2009)模型構建方法,本文根據研究目的加以擴展。東道國勞動力區分為非技能勞動力uL與技能勞動力sL。其中,技能勞動力為生產部門的特定生產要素,而非技能勞動力可以在生產部門之間自由流動。各部門的生產函數為:
假定規模報酬不變:
假定東道國各類型勞動力供給數量確定,則各部門所使用的技能勞動力數量為市場中供給的技能勞動力數量瓦i(i=f,d)為:
在廠商利潤極大化的目標下,則每一個部門所雇用非技能勞動力的數量決定式為:
由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可知,
可知,其他條件確定時,各部門的技能勞動力實際工資率與部門中技能勞動力與非技能勞動力比例SLi/ULi呈反比例關系。由于內外資部門的技能勞動力數量SLi一定,因而技能勞動實際工資率WSLi/Pi與各部門非技能勞動力數量ULi呈正比。
假定東道國外資部門的產品價格低于世界價格,則引入FDI意味擴大開放規模,使外資產品價格接近世界價格。由于FDI的增加,外資部門產品的價格上升,外資部門的非技能勞動需求曲線因此上升。但非技能勞動需求上升幅度小于外資部門產品價格上升幅度,因此非技能勞動從內資部門轉向外資部門,外資部門的產出會隨之增加,內資部門的產出減少。
綜上,我們可以推理得出以下結論:給定其他條件不變下,FDI的進入對于外資部門的技能勞動有利,對于內資部門的技能勞動力不利,對于非技能勞動的影響則不確定。因此,FDI對總體工資水平的影響方向并不確定。
三、計量模型及實證檢驗
參照宣燁(2005)關于工資溢出效應的研究模型?;?004—2013年中部六省81個地級市所構建的面板數據,筆者設定的計量模型為:
其中,被解釋變量lnWIqt為工資利息率的對數形式,用來反映勞動力工資水平的變化;W是各省份地級市城鎮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I為一年期平均借貸利率。
影響工資變化的自變量有:
(1)lnFLqt:表示FDI土地比率的對數。其中,外商直接投資F數據來源于中部六省地級市實際利用外資額,土地數量L采用中部六省地級市歷年的耕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