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如霞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位。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問題凸顯出來。目前我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業發展遠遠落后于工商業的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近年來農業生產的產量不足以支撐我國基本人口需求,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這一對外國農業依賴的現象嚴重制肘著我國經濟的均衡快速發展。
[關鍵詞]重農主義 農村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提高,人口增加,我國的農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近幾年我國需要從外國進口農產品才能維持人民日益增長的基本生活資料的需求。我國2011年農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18.6%,2012年雖有所下降,但是也同比增長了2.7%,從2014年起,進口額又開始上升。這說明我國的農業已經不再是自給自足的狀態,農業對外國的過分依賴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已經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當前中國農業發展環境
由于過去幾十年間農業與工業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經濟雖沒年增長,但是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中國政府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積極采取措施以促進農業的發展,力爭農業與工業的均衡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以期實現農產品供求平衡、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此,中國政府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2012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2014年《中央財政構建完善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的保障機制》,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等。
二、重農主義與中國的農業發展
(一)重農主義的歷史起源
重農學派是在反對重商主義和法國舊政權封建特性的過程中產生的,它產生于18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當時法國的農業發展長期遭遇到抑制和擠壓,大片土地被占,農民擁有的土地數量不足矣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到18世紀中期前整個農業及其蕭條,瀕臨崩潰。為了解決法國的經濟發展困境,重農學派由此產生。重農主義是繼布阿吉爾貝爾之后的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派,是最早出現的具有獨特而完整理論體系的經濟學派別。
(二)重農學派的基本理論
(1)“自然秩序”的觀點。“自然秩序”是重農學派的理論基礎,即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喝自然界一樣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既是永恒存在的又是理想、至善至美的。“自然秩序”是與“人為秩序”相對的,“人為秩序”表現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各種政治經濟制度和法令規章。如果人們認識到“自然秩序”并按其準則來制定“人為秩序”,社會將處于健康狀態;反之,如果“人為秩序”違反“自然秩序”,社會將處于疾病狀態。魁奈的《經濟表》把農業視為符合“自然秩序”的生產部門,他認為要重視農業的發展,使農業居于主導地位,只有農業才能使一國的經濟發展、財富增加。
(2)“純產品”學說。重農學派認為,在自然秩序條件下,財富不能在流通領域產生,其真正的來源是農業,財富的增加取決于剩余農產品——“純產品”的增加。
(3)社會再生產及財富流通理論。魁奈以“純產品”理論為基礎,將整個社會劃分為:生產階級、土地所有者階級和不生產階級。
(三)重農主義的經濟主張
①發展資本主義大農業。②實行地租單一稅。③實行自由貿易。
(四)重農主義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從經濟學說史發展來看,重農主義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是不乏有可取之處。綜合以上對重農主義的基本理論與經濟主張的闡述,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啟示是要大力發展農業,將農業放在重要的發展地位。由于目前我國農業是分散經營,農產品價格低廉,農民收入低,為提高農民收入,應實行規模耕種,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政府應允許土地自由流轉承包,將分散土地集中起來發展農場,運用科技手段耕種、灌溉,這樣就能減少成本,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
同時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農業發展,頒布保護農業的政策,減免農產品稅收,提高農業補貼,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和支持,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資金匱乏的問題。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以提高農業生產率,使農產品增值。統籌城鄉發展,適度向農村傾斜,政府應制定支農惠農政策,保障農業穩健發展。
注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之前農民普遍利用化肥、肥料等來增加產量,導致現在土地重金屬含量高,土壤貧瘠,我國應該加大力度治理土地污染,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政府應鼓勵發展農業保險,對農產品實行價格補貼。
發展特色農業,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優產品,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特色農業是“以資源、氣候、地理條件、環境、特殊物種等優勢為基礎,具有鮮明地域生產特征和獨特產品品質的市場化、高效化農業”;是“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產業等條件,根據市場需求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的高效農業”。發展特色農業有利于形成品牌,弱化了市場競爭力,這樣就提高了農產品價格,農民收入增加。
三、結論
要改變中國的“三農”現狀,就必須從根本上牢牢抓住農業生產的發展。只有充分發揮了農業拉動社會需求,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切實地提高,社會經濟才能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才能真正地徹底地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