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辰
【摘要】“一帶一路”作為我國首倡的國家級頂層戰略,一方面開創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有利于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穩定發展,另一方面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實現了有效契合,成為了中華民族崛起的重要標志。雖然人民幣國際化是宏觀經濟范疇,但是與我們普通大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比如,買iphone可能得做好月光的準備,可成想對美國本土而言,iphone只有人均工資的幾分之一;又如,想買進口商品,只能選擇海外代購,價格不僅會高出很多,而且質量無法得到保障。而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就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提高人民幣購買力的同時,促進了跨境商品的交易。所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而且我們普通大眾帶來真正的實惠。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一、人民幣國際化概述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如今,大多數國家已經接受使用人民幣作為商品和資產的計價、結算、儲蓄的工具,人民幣國際化成為諸多國家的共識。雖然當前人民幣境外流通的規模距離人民幣國際化還有一段的距離,但是流通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特別是在人民幣入籃SDR后,占比達到10.92%,位居美元和歐元之后,正式成為“第五種”世界貨幣,這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我國經濟已經實現了高速穩定增長,并且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方面是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較大的貢獻,全球經濟增長中心已經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另一方面我國與世界貿易區域的合作日趨頻繁,對外貿易增長的重心已經從發達國家轉向不同區域國家。并且在逐漸推行利率、匯率市場化機制的過程中,有利于實現國內產能的輸出,實現產業轉移和國家貿易的人民幣結算和計價,而“一帶一路”戰略恰好給國內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平臺。從國際形勢角度來看,金融危機使得一些國家的貨幣遭到重創,加上美元的霸主地位促進了世界貨幣的多樣化構成,這些都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帶來了機遇。而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的創辦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人民幣的使用和結算領域,并且基于大宗商品進口國的優勢地位,我國爭取了更多國家和地區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逐漸擺脫了美元的壟斷地位。從資本流動角度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這就給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合作中,貨幣合作成為了金融貿易合作的焦點,可以說“一帶一路”為國內資本輸出提供了新的契機,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從企業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意味著國家更關注于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開放,因此鼓舞國內企業加強對“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業務合作,實現資本和商品的流通,優化產業的合作分工,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品國際流通中的時間和成本,便于國內企業擴大進出口的份額。
(二)挑戰
人民幣國際化給國內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在努力把握好這一歷史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挑戰。首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并非一帆風順的,其過程存在徘徊的跡象,自加入WTO以來,我國經濟持續保持了高速的增長,使得我國成功超越日本,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諸多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前景看好的背景下,目前我國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放緩,如果經濟增長的疲軟狀態進一步擴大,勢必會放緩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然后,隨著勞動成本的提高,我國貿易出口的優勢不再明顯,再加上出生人口下降推動人口紅利的消失,使得我國經濟增長遭遇到了“劉易斯轉折點”。一方面是國內的教育、醫療、養老成本的提高,廉價勞動力的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另一方面是國際貿易中經濟環境錯綜復雜,導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逐漸減少,資本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匯率的動蕩。最后,美元逐漸進入了加息升值通道,美元利率的逐漸上調會進一步鞏固其強勢地位,人民幣目前處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海外持有人民幣的數量在增加,在此情況下,美元有升值壓力,人民幣就會有貶值壓力,同時也對我國資本流動帶來壓力。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政府要積極建立經濟合作機制,有序推動人民幣“走出去”。一方面要同有合作基礎的國家和地區簽署合作協定,進一步增強國家經濟發展的開放性和多元性,另一方面要深化落實《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完善人民幣跨境雙向流動渠道,確保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與人民幣跨境業務進程相符合。
(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首先,我國要逐漸完善市場的準入機制,在確保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減少對市場的束縛,實現國內經濟市場化發展,促進跨境合作交流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然后,要進一步創新人民幣的跨境結算業務,提高人民幣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加快期貨定價和交易中心的建立,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最后,重點加強與亞洲各國中央銀行的合作,推動東盟和國內自由貿易區的協調發展,維護人民幣境外流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三)推動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發展
國內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工程承包、電力投資與運營、設備制造與租賃、房地產開發等境外項目的興起。想要進一步擴大國內企業的境外業務,就需要本著互利共贏、誠信務實的原則,減少對企業境外投資的限制,讓國內企業能夠真正走出國門,在國際競爭中占據立足之地。特別是在高鐵、建材、4G等優勢行業,要推動國內優勢資源和先進技術被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采用,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