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婷
【摘要】本文針對某市某區搬遷實踐進行梳理和總結,得出市區搬遷成功經驗:要推進體制上的突破,創新政府管理模式,進行制度政策上的突破。方法上和服務上的突破,打造最佳環境,為市區改造提供政策支持和環境保障。
【關鍵詞】市區搬遷;經驗;總結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首先是體制上的突破。創新政府管理模式,為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提供體制保障。某市委、市政府認真總結過去第一輪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經驗和教訓,勇于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政府管理模式,沖破傳統體制的束縛,以市場經濟的力量摧毀計劃經濟的堡壘,激發老工業區的活力。一是打破了行政區劃的束縛,整合了兩區體制、資源和人才等優勢;另一方面合并后的某區享有市一級的所有審批權限,使某區在組織領導、規劃布局、資源配置方面做到了一體化的全新管理框架,減少了管理層次和審批程序,提高了決策和執行效率。二是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使企業搬遷改造和項目引進成為可能。三是為某區籌措改造資金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土地收益全部歸區里所有,市級財政不要一分錢;另外一方面開發區緊鄰城區,土地價格不斷升值,較大的土地級差為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證。
其次是制度政策上的突破。突破改造瓶頸,妥善解決某區老工業區歷史遺留問題。某區與某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后,為破解“錢從哪來、人往哪去、企業如何發展”等問題,對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進行系統徹底的改造。堅持“搬遷、并軌、改造、升級、就業”并舉原則,在著力解決企業的冗員、內債和辦社會等問題的同時,重新整合工業資源,推進資產向優勢企業集中,促進優勢企業做強做大;推進基礎工藝向專業化生產集中,提升專業化生產水平:推進企業向產業集群集中,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在老城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區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東搬西建”,某區老工業基地盤活國有資產以及變現資金,累計籌集改造發展資金上千億。這些資金被用于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異地建廠和技術改造所需,解決阻礙某區發展的冗員、債務等問題。償還了職工內債,投入巨大資金對重點國有企業的債權、股權進行縮水回購,解除了束縛企業發展的債務鏈。并軌企業職工,并基本實現再就業,實現了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的全部參保,徹底分離了企業辦社會負擔。
再次是方法上的突破。某市某區工業企業數量較多,但總體規模不大,國有企業改革相對滯后,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制造能力薄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某區采取三項措施:一是對現有的國有裝備制造企業進行全面重組改造。二是鼓勵企業以并購、參股等方式參與國內外企業重組。三是大力促進國內外裝備制造業資源向某區集聚。
最后是服務上的突破。打造最佳環境,為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提供政策支持和環境保障。一是在服務上,將項目審批時限不斷縮短,嚴禁政府各部門到企業亂檢查、亂攤派,全面取消區級收費項目,保證裝備制造企業在某區實現“無障礙審批、無干擾經營、無費區管理”。二是出臺了加速裝備制造業發展等一系列舉措,每年拿出數十億元專項資金,對裝備制造企業申請貸款和國債項目以及企業技術創新予以支持。三是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巨額資金加快裝備制造業聚集區道路、管網建設,新建上百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為企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四是全面啟動了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建設,為產品進出口提供快捷通關途徑和優惠政策條件。五是依托某市工業大學建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面向國內外引進各類急需人才。
二、經驗總結
一是得益于體制和機制創新。市委、市政府做出某區與某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的重大決策,是最大的體制創新,是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走上改造振興之路的重大轉折點。沒有“合署辦公”和管理權限調整,就不會有某區老工業區今天的變化。
二是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改革開放戰略。堅持改革開放是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金鑰匙”,是某區裝備制造業加速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化改革,解決了國有企業的冗員、內債、企業辦社會等負擔,使國有企業基本具備了與外資企業平等競爭的條件。通過全面開放,某區涌入了大量的外資和眾多的項目,這些項目和資金為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的改造振興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為某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得益于某市某區廣大干部和職工群眾的真抓實干。在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的實踐中,始終注重凝聚民氣、民心、民智,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投身于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和重振裝備制造業雄風的大業之中,某區的廣大干部職工創造出了“合力拼搏、埋頭苦干、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某區精神,各級領導干部堅持“事不過夜、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和“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證”的工作作風,這也是某市某區老工業基地改造能夠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十一五”期間,省委、省政府確定了以某區工業區為龍頭,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加快建設東北地區中心城市,力爭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集團的“三大目標”,提出連續五年經濟增長速度不低于沿海開放城市平均水平、不低于上年自身發展水平的任務。按照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以示范區命名為契機,進一步確立重振某市裝備制造業雄風的信心和目標,在某市全面振興中充當“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