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琦 李成林
[摘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背景下,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作為其基礎性和先導性工作已率先展開,京津冀三小時都市交通圈的形成將為三地經濟互聯互通作出重要貢獻。而商貿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一環,將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作用下調整優化其流通網絡空間布局,促進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流通業協同發展。本文通過對流通網絡中批發業和零售業的空間布局現狀研究,以期提出優化京津冀流通網絡空間布局的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空間布局 批發業 零售業
一、引言
(一)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目前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工作已率先展開,將逐漸形成以京津為核心、輻射天津、河北各市區縣的綜合、立體的交通運輸體系。2009年《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和2015年《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2015-2020年)》的出臺,都為京津冀地區全面增強區域整體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力,長期來看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目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已建立良好基礎,區域內有35條高速公路和280多條國省干線相連,基本形成了覆蓋北京、天津和河北11個區市的三小時都市交通圈。除此之外,首都新機場在北京大興區的建設不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在區域空間布局上未來的首都新機場航空城作為京津之間的重要城市空間節點,納入京津塘高速沿線的城鎮發展帶,帶動京津冀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
(二)流通網絡空間布局
流通網絡空間布局是產業布局的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國內外研究學者對產業布局的研究頗多,與之相比,對于流通網絡空間布局的研究卻很不多,可供參考借鑒的文獻很少。《流通產業經濟學》一書中對“流通網絡”進行了定義,它是指“由眾多不同類型、不同型態、不同規格的流通細胞所組成的系統框架體系,它包括商務區、商業街、不同的業態(批發、零售、餐飲等行業的業態)所組成的分銷節點及其中心形成的相互關系”。
在本文,流通網絡空間布局指的是流通產業經營要素與經營能力在空間的分布情況,在此主要分析零售業態和批發業態空間布局。
二、京津冀流通網絡空間布局現狀研究
(一)京津冀批發業態空間布局研究
近二十年來,北京批發市場發展迅猛,形成了新發地、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大紅門等一批知名批發市場,這些批發市場在滿足居民生活需要、活躍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使得批發市場周邊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北京的“大城市病”凸顯,疏解北京批發市場這類非首都功能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
目前,北京主城區的批發市場外遷力度較大,取得了積極進展,在政策導向、行政輔助的雙重作用下有序進行,保證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西直河石材市場作為北方地區最大的石材集散地,現已在朝陽區政府和河北當地政府的接洽下,確定了易縣等四個承接地。目前,北京市動物園、天意、大紅門等服裝和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外遷和疏解工作均已啟動]。豐臺區的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中的八家批發商場已集體落戶廊坊永清國際批發城。
(二)京津冀零售業態空間布局研究
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大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建立統籌開放的流通市場體系,大力支持京津冀零售業相互滲透、共同發展,為三地零售業發展創造優良條件。京津冀零售商業布局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零售業規模大。從整體情況來看,近6年內社會消費品總額持續上升,北京、天津、河北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4年分別上升7.3%、10.9%和9.9%,京津冀三地2015年社會消費品總額是20lO年的1.8倍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零售商業規模逐步壯大。
第二,零售商業業態差異化程度較高。經過幾年的發展,京津冀三地的零售業態結構發生巨大變化。超級市場、便利店、專賣店等多種形式的零售業態逐步完善,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模式。由于形態的多樣性、產品的差異性等導致零售商業業態差異化逐步提升。
第三,零售商業競爭加劇。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購買能力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大型商場聚集在京津冀三地。由于零售商品的可替代性逐步提升導致各零售商之間的競爭逐步加大。再加上北京國美、蘇寧、上海聯華等國內大型零售企業和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臺灣大潤發、日本伊勢丹等國外商貿巨頭先后入駐京津冀地區,導致三地零售業市場競爭變得激烈,零售商業競爭加劇。
三、關于加強京津冀流通網絡空間布局的建議
綜合對流通網絡中批發業和零售業空間布局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為實現京津冀流通網絡空間布局的優化,我們應堅持以經濟手段為主導,以行政調控為輔助,以空間規劃為依據,通過政策設計改變現有的流通網絡空間布局,逐步實現京津冀流通網絡空間布局的調整。具體建議有以下幾點:
第一,優化布局,規劃先行。這就意味著要依據首都功能區科學規劃流通布局。根據北京城市地位,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批發業態遷移出去已成為必然趨勢,但如何遷移、哪些批發業態需要遷移還是需要發改委和規劃委進行整體規劃,制定統一的批發市場空間布局調整規劃,按照規劃逐步實現城市批發市場布局的優化調整和疏解轉移。同理,零售業態的空間優化也要進行科學規劃,結合城市居民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安排零售商業分布,以達到方便居民生活、促進城市發展、完善城市建設等目標。
第二,空間布局調整的力度是關鍵。流通業與城鎮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農貿市場為例,它是居民生活的必要環節,其調整不僅要考慮如何保證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還要考慮如何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是通過提高自身管理質量進行整改還是外遷,是局部外遷還是全部外遷,這都是需要進行考慮的空間布局調整的力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