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婷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起源于美國,且早期主要以創業投資基金的形式存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創業投資基金的業務領域擴展到對大型成熟企業的并購投資,市場開始出現專業化運作的并購投資基金。伴隨著八十年代美國第四次并購浪潮的機遇,黑石等著名并購基金管理機構成立,極大地促進了行業的發展。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目前股權投資基金已經成為僅次于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并且呈現出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資金來源和參與機構多樣等特征。
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作為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之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發現與創造企業價值、強化公司治理、改善資本配置、優化產業結構與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梳理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歷程,總結歸納出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面臨的新趨勢,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若干建議。
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概念
我國國內所稱“股權投資基金”的全稱為“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是指主要投資于“私人股權”即企業非公開發行和交易股權的投資基金(注:引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股權投資基金基礎知識要點與法律法規匯編》)。鑒于目前我國股權投資基金只能以非公開方式募集,因此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私募類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同時結合實際業務操作,本文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定義為: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的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并以營利為目的、以財務投資為策略、以私人股權為主要投資對象,通常由專業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即基金管理人進行投資管理的投資基金。
二、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概況
(一)發展歷程
我國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發展緊密相關。通過回顧與梳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與各項政策的頒布實施,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大致經歷了如下發展階段:
(1)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探索與起步階段。這一時期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政府體系內的科技系統和財經部門對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的政策探索。雖然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創業投資基金,但整體規模和影響力仍較小。
(2)從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到2012年,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迎來快速發展階段。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和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為代表的各項法律政策的逐步落實以及創業板的正式推出,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機構的數量和資金規模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但該階段的快速發展也導致行業出現了一些列的發展亂象。隨著2011年11月《關于促進股權投資企業規范發展的通知》的發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金融監管也拉開了序幕。
(3)自2013年始,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進入統一監管下的規范化發展階段。依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于2013年6月發出的《關于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行業宏觀發展政策以及政府引導基金等出資的標準與規范的制訂;證監會負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微觀監管,統一行使監管職責。此外自2014年開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基金業協會”)作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行業自律組織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內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登記,承擔行業自律和監督職能。隨著證監會和基金業協會不斷出臺和更新各項監管政策,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進入統一監管下的規范化發展階段。
(二)發展現狀
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已完成登記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2764家,已備案且存續運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含FOF基金)21036只,管理規模5.8萬億元,創業投資基金(含FOF基金)4126只,管理規模5500億元,在投項目51125個、在投金額達3.63萬億元,相當于全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1%,市場規模增長迅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也從初期由政府和國有企業主導逐漸轉變為市場化主體主導,市場主體愈發豐富多樣。此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還推動了直接融資和資本市場在我國的發展,對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創新創業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新形勢
(一)監管政策愈加規范
隨著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不斷發展,其對國民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影響不斷增強和深化,各項監管政策也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自2011年實施金融監管以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所面臨的監管趨勢愈加嚴厲和規范。截至目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監管已經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監管體制和政策體系。
注:上述為非完全統計,截止日期為2017年11月30日。
(二)行業發展趨向專業化
當前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已逐步呈現出專業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在經過快速增長之后,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一方面行業內的資源將會越來越集中到已經形成綜合競爭力的優秀投資機構手中,新進入的投資機構在資金募集、項目尋找和人才引進等方面都將面臨越來越高的門檻;另一方面投資機構和基金團隊需要對行業進行專業化細分,才能深入透徹地了解行業、把握行業趨勢,做到精準投資和成功退出。
四、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形勢新常態,并且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已經迎來洗牌重整、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只有在專業判斷、風險把握、產業融合等綜合能力方面不斷提升的行業機構和從業人員才能適應新形勢得以生存并取得未來發展的機會。
為此我們建議投資機構(基金管理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是形成具有特色并融合貫穿到投資運營、風險控制和投后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投資文化和投資理念。第二是提升專業能力,加強合規意識。專業與合規是市場和投資人檢驗投資機構的重要標準。投資機構只有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堅持價值投資導向,認真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才能為投資獲利和持續經營提供保障。同時在行業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法律合規和風險控制必須作為投資機構業務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投資機構只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加強合規意識與風險控制能力,才能確保自身的長久發展。第三是要與國家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打造本土投行品牌。回顧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可以清晰地發現私募股權投資的方向和領域與中國主體經濟發展的方向高度一致。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面臨轉型升級和創業文化興起的背景下,政府出臺的多項產業規劃中都對私募股權基金予以鼓勵和認可,各級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各項優惠政策,以促進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國內投資機構應當把握住行業整合和新興產業崛起過程中機會,不斷形成規模化和有市場影響力的正真意義上的本土投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