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璇
[摘要]個人信用是市場經濟活動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加強對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研究,構建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階段的經濟活動開展中,信用體系對于金融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強化分析,了解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問題與不足,對其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構建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統,進而在根本上推動社會經濟以及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筆者基于現階段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實際狀況,綜合國際領域的個人信用發展趨勢,總結了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強化相關法律規定、完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推動個人信用評估機構的專業化發展、規范個人資信評估體制、完善個人信用的相關配套制度等個人信用制度完善的方式與手段,希望可以為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構建提供淺顯的建議。
[關鍵詞]個人信用 制度 研究
個人信用是一種社會道德規范,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整體上來說,中國的個人信用制度還是不盡完善,加強對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研究,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文章重點分析了個人信用制度構建的必要性、現階段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問題與不足,綜合實際狀況提出了簡單的完善方式與手段,其具體如下。
一、個人信用制度構建的必要性
(一)個人信用制度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推動作用
個人信用制度的構建,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的市場經濟具有商品化的特征,這種商品經濟也是一種信用經濟模式,經濟現代化的發展以及市場現代化的發展必須要基于信用為基礎,而信用是金融活動以及商業運作的基礎與前提,強化個人信用制度的構建可以保障各種貿易活動的開展。對此,信用制度的構建對于市場運作模式的規范有著積極的作用。只有保障個人信用制度的科學、完善才可以推動現代化市場經濟的長足發展。
(二)個人信用對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在金融行業的發展中個人信用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金融行業的發展與社會信用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個人信用與企業信用、國家信用共同構建了社會信用,個人信用作為基礎的金融經濟活動的主體對其他信用有著直接的影響。無論何種經濟活動、金融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個人參與,個人信用制度的構建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強化制度約束可以提升國際綜合實力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制度約束要高于道德譴責的影響,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但是在市場經濟中如果單純的基于道德約束,是無法規范各種金融活動的,對此必須要構建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系統,加強對各種行為規范的約束,才可以在根本上推動市場經濟的長足發展,進而保障中國經濟的穩定、長足發展,這對于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問題
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金融行業以及市場經濟對于個人的信用有著嚴格的要求,在金融行業中個人信用逐漸成為經濟個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長期的發展中,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框架基本完善,但是在整體上來說并沒有達到科學化、系統化以及法制化。中國的個人信用狀況以及制度還是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在實踐中發現,國人個人信用觀念相對較為單薄、個人信用制度中個人信用資料不完善、專業性的評估系統并未完善以及一些配套的法律以及政策極為匱乏,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個人信用制度的建設,其具體如下:
(一)個人信用制度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首先,個人信用制度主要的作用就是對個人信用信息進行系統的記錄、采集以及交易處理,是一種系統化的制度模式,對此必須要在法律制度等角度對各項活動進行規范。但是在整體上來說,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多數都是對個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較為重視,也就是強調的是征信領域。例如,在開展一些金融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基于征信條例為基礎對征信行為進行規范。在法律上來說,在個人信用登記與評估、風險預警等領域中缺乏完善的法律規定。
同時,在個人征信制度中并沒有重視個人隱私的保護力度。在一些金融活動開展中,無法有效的探究個人信用信息的開放以及安全的平衡點。在整體環境的影響之下,個人的隱私信息勢必會面臨著大量公開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隱私泄露等問題的出現,而中國并沒有專門的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僅僅是在一些法條中對進行了簡單的約束,并沒有確定個人隱私的涵義以及保密范圍。
(二)個人信用信息資料匱乏
在金融領域中個人征信業務活動的基礎就是個人的信用資料內容,其主要就是涵蓋了個人的身份文件、收入等信息內容。但是在中國的個人征信系統中這些信息資料與內容相對較為匱乏。在一些金融活動的開展中雖然會提供可以證明身份的文件、人事信息與資料、個人財產證明等相關內容,但是這些信息只能證明個人基本信息狀況、個人存款以及財產實力等內容,無法對個人的欠款、還款意愿以及個人信用記錄情況進行呈現。
同時,個人信息資料在不僅僅在金融行業中分布,在監管部門、商業部門、政府與事業單位中也廣泛分布,但是在其他行業中缺乏系統性,因為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數據呈現分割的狀況,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導致一些信息收集整理相對較為困難;而個人也缺乏主動申報的意識,無法提供個人與家庭收支的報表,直接導致信息系統資料匱乏與缺失的問題出現。
互聯網金融近年來蓬勃發展,隨之產生的網絡征信平臺也如雨后春筍。像是阿里集團旗下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旗下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雖然這些征信平臺各自在相關應用中能夠收集海量的客戶個人信用信息,并使其運用到金融服務、出行消費等多方面領域,但這些金融大鱷旗下的征信系統無法客觀收集客戶原始征信記錄,也無法整合多平臺信息,個人征信記錄在這些平臺和金融系統平臺中是相互獨立、不被共享或是有限共享的。這也是完整的個人征信信息匱乏的重要原因。
(三)個人信用中介機構運作不規范
在金融行業中要想穩定運行個人信用體系,必須要規范征信運作機制與模式,但我國在這個領域中還是稍有不足。主要就是因為個人信用中介機構是一種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第三方機構,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而個人信用中介機構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相對較為模糊,直接影響了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以及征信制度的完善。只有在金融領域以及政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之下才可以推動中介機構的發展。而如今因為金融行業以及政府部門的利益取舍等問題的影響,導致中國的個人信用中介機構運作缺乏規范性。
(四)個人資信評估標準有待統一
統一完善的評估標準是整個個人信用系統有效運行的基礎,但是在中國金融領域中恰恰缺乏完善的評估表。雖然金融領域中有著相對較為獨立的評價系統以及機制,但是在指標系統、關鍵指標以及權重等領域中缺乏統一的約束與規范,導致評價結果差別較為顯著,不同的金融企業中個人信用評價指標不同,導致相同的個人在不同的指標系統中信用評價結果出現差異,這種問題直接影響了金融領域中個人信用制度的推廣。
三、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構建措施
國務院發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指出,“現階段國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不匹配、不協調、不適應的矛盾仍然突出。”科學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必須要基于完善的法律規定、統一的運作模式、具體的制度內容以及監管模式等相關內容共同構成,本文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對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構建進行了簡單的研究。
(一)強化法律規定以及基本法的完善
必須要制定完善的、統一的個人信用法律規定,規范個人信用體系,對于一些涉及到個人隱私等相關內容的信息必須要明確規定、強化保護,保障征信企業可以合理的對各種信息進行采集以及應用;同時法律規定必須要加強對失信者的一些違規成本的規范與約束,要加強對個人評估行為法律制度的調整與完善,加強對個人、企業以及相關社會行為主體的信用信息的規范,明確具體的方式與手段;強化對個人征信系統的監督與管理,通過各種法律規定的建設,根據個人信用規定的不同程度以及情節等對其進行系統制裁處理;對于失信的個人,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貸款控制、信用卡透支控制、信用等級降低等方式對其進行限制,進而規范行為。
(二)完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
完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管理。政府部門必須要構建一個完善的個人信用征信標準,對于個人信息評估指標進行系統、科學、合理的設計,強化對金融等相關行業信用系統的建設,完善信用調查報告等基本規則以及要求,通過個人信用信息庫、軟硬件環境、征信項目、標準等建設與完善,保障信息子系統可以實現聯網;完善金融領域中信貸等級查詢系統的建設,通過專業的網絡系統對個人信用記錄以及信用評估機構的結果進行系統收錄與分析,保障相關授權部門可以隨時查閱信息;同時金融機構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網絡資源,構建完善、系統的個人信用信息網絡,為相關金融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推動個人信用評估機構的專業化發展
構建統一的個人信用評估機構,可以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優秀經驗,政府部門也要為個人信用評估機構的發展提供各項保障以及政策,加強對行業信息規范、對從業資格、注冊公司、培訓執照等進行嚴格控制。將民營性的個人信用評估機構與政府經營兩種方式進行系統融合,要保障個人信用評估機構的公平、公正,強化政府監督與管理,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進而推動個人信號評估機構的專業化發展。
(四)規范個人資信評估體制
(1)規范個人資信評估標準。個人資信評估體系是信用評級工作的主要依據,對于評價結果的公正性以及客觀性具有衡量的作用。科學完善的個人資信評估標準必須基于科學、全面、客觀為基礎,要遵循可操作性以及可比性為基礎原則。在整體上來說,中國的金融系統缺乏統一的標準,多數的金融行業都是基于自己的準則對借款人進行系統的審查分析,對此必須要構建統一的評估系統,彰顯其科學性與嚴謹性,進而推動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
中國金融系統中的個人資信評估系統主要就是通過二級指標體系結構進行評價,主要就是通過個人基本情況、經濟以及信用狀況等內容對其進行分析,分為價值以及信譽評估兩個系統。價值評估系統就是對個人能力以及還款進行系統的評估,而信譽評估系統就是對個人還款意愿的系統評估。
(2)構建科學的信用評估方式。個人信用系統的構建,主要就是通過個人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通過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對個人信用進行系統的評估,了解個人信用的級別以及分數,了解其具體狀況。對個人信用的分析,可以加強對個人的約束與管理,約束履約行為。在整體上來說,對個人信用進行評估的方式主要就是主觀的判斷、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方法幾種方式。
主觀判斷就是金融工作人員基于工作經驗以及對客戶個人背景的了解,從而對其進行評估分析;定性分析就是對個人財務報表進行系統的評估分析,對個人的基本狀況、資產、負債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定量分析方式就是相對較為客觀的方式,通過對個人信用的各項指標內容的影響力大小的排序分析,綜合個人信用狀況,對不同的指標內容進行分析,最后進行個體評估,通過對應分數求和得出總數,在參考對應的授信標準分數,對其進行系統判定。經驗判斷主要就是通過信用評分的方式對其進行分析,在發達國家中主要就是通過Capital、Capability、Character、Collateral以及Cycle conditions等方式進行分析。而在中國主要就是通過經驗判斷的方式進行評估。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綜合中國的實際狀況,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制定了完善的個人信用評估方式與手段,但是不同的評分方式會導致側重點的不同,進而導致評估結果的不同。對此,必須要通過統一的評分方式,統一影響因素、賦予分值以及總分數,進而構建科學的信用評估方式,保障個人信用制度的科學、嚴謹。
(五)完善個人信用的相關配套制度
(1)強化信用教育。中國公民缺乏完善的信用意識,對于信用并沒有深入的了解,這就直接的影響了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對此,大眾傳媒應當加強公眾宣傳,加強信用教育,社會應該盡快完善信用普及,讓公眾了解到個人信用的重要意義,自覺規范與約束,樹立誠實、守信的意識,規范信用經濟市場。
我國個人信用相關部門要充分的借鑒國際領域中個人信用文化的優點,通過各種方式與手段,加強對個人消費觀念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優質的個人信用會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了解到失信的嚴重后果,強化守信意識,推動信用消費的發展,完善中國個人信用制度,推動社會經濟的健康、長足發展。
(2)轉變傳統消費觀念。過去中國的消費觀念就是傳統的儲蓄性消費模式,信貸消費作為一種全新的消費觀念,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推廣中還是受到一定的阻礙。一些人認為信貸消費就是一種危險的消費模式。對此,在互聯網經濟大浪潮下,國民必然會漸漸轉變傳統的消費觀念,加強個人信用意識。只有讓人們真正意識到信貸消費的便利性及重要性,才能逐漸轉變傳統的消費觀念,強化信貸消費,提升個人信用交易,繼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的建設。
(3)加強風險預警。在個人信用發展的過程中,個人信用風險失信問題是無法避免的,而為了加強對失信狀況的度量,必須要在信用制度構建中適當的融入一定的風險防范機制,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轉嫁、失信懲罰等方式強化風險預警管理。風險預警是風險控制的首要內容,要加強對社會信息的公開,保障其透明性,強化個人收入的監督與管理。加強對授信后的風險監測,通過檢測風險轉移給借款人、抵押物品、轉移給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方式強化管理。制定完善的失信懲罰機制,基于失信程度制定適當的限制及懲罰。
同時,可以通過政府部門加強對金融行業的管理與控制,通過對金融行業管理機構的規范與統籌管理,對中央銀行等金融機構、政府部門進行系統整合,構建統一的領導小組,加強對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的統籌與協調,完善各項法律規定構建完善的監管系統,強化評估復審、評價以及制度的構建,適當的加大企業以及個人失信成本的控制。
四、結束語
2月23日,央行公布信息,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個人征信業務獲得央行許可。這也是央行頒發的首張個人征信牌照。這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信聯”。其股東則為八家征信界權重企業。把這八家機構收錄的征信信息匯總起來,將他們各個側面的信息進行整合,可以幾乎完整的拼湊出這個人的信用畫像。從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個人征信體系展開了新的篇章。雖然中國征信體系建設啟動較晚、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較多,但相信在政府權威機構的大力推廣和商業企業的共同協助下,我國未來信用社會的構建必將日益健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