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對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形成時代背景的“三個考量”展開探究,分析世情、國情、黨情背景下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
[關鍵詞]習近平 全面從嚴治黨 時代背景
經過幾年努力,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黨內正氣在上升,黨風在好轉,社會風氣在上揚。這些變化,是全面深刻的變化、影響深遠的變化、鼓舞人心的變化,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積聚了強大正能量。這充分表明,黨中央作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抉擇是完全正確的,是深得黨心民心的。
一、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形成的世情考量
分析當前國際背景,雖然由單極化發展逐步轉變為多極化趨勢,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的共同主題,合作與共贏是目前國際基本路徑。然而世界各國仍存在不同的宗教、民族、國家沖突與對抗;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散,經濟低迷現象普遍,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國際政治局勢方面也不容樂觀,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文化軟實力以及話語權爭奪仍舊激烈。在這樣的世情背景下。
首先,國際金融危機與國家間的激烈競爭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必要性要求。新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將第一個二十年視為國家發展戰略機遇期,但是國際形勢變幻莫測。2008年發端于美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與政治局勢造成嚴重影響,直至目前,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復蘇仍呈現乏力狀態,不景氣的世界經濟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滋生,欲將中國產品拒之門外。新世紀以來,國家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綜合實力的競爭,包括硬實力、軟實力兩個方面。硬實力為經濟基礎、科技水平,軟實力為政治法律體系的現代性與文化軟實力,還有意識形態話語權。而要促進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全面發展,就必須依靠全面從嚴治黨。
其次,國際政治安全形勢波詭云譎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必要性要求。當前,不同宗教信仰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不同國家之間的沖突從未結束;恐怖主義威脅也在蔓延;傳統國際經濟政治秩序頑固存在,戰略沖突還會不斷上演。中日釣魚島爭端、南海問題等,都在警示中國黨和政府,必須注重黨的自身建設。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結合共產黨自身建設經驗,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重點是全面,核心是從嚴,既打老虎,也拍蒼蠅,做到全面覆蓋,反腐無上限,排除一切不利于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
二、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形成的國情考量
分析當前國內的形勢,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階段,利益調整、矛盾凸顯、經濟換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執政黨鄭重兌現承諾的期限,使得從嚴治黨變得比之前任何時期都尤為迫切和重要,全面從嚴治黨強調增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首先,應對新形勢下各種挑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需要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明確了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讓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裕,國家更加富強,人與自認、社會更加協調,生態文明建設更加完善。社會發展目標的設計盡管具有科學性與嚴密性,但其目標并不代表現實,而是表現為現實的最終轉化,必須面臨各種考驗、挑戰、風險。所以為了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成功化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各種考驗、挑戰和風險,就必須加強改善黨的領導,提高執政能力、社會管理能力、市場經濟駕馭能力。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黨的組織、作風與制度建設也應當與時俱進,即紀律、規章、規則應當屬于社會意識范疇,隨時空環境變化而改變,不斷調整與完善黨的建設,才能應對黨新時期面臨的各類考驗。
其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我國社會發展改革的四個方面做出了統一的規劃和部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前提。無論是現階段我國社會發展的本身目標,還是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強大的驅動力。“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了黨的“火車頭”作用。新形勢下,面對更加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持續領導全面深化改革事業、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方略,都是當前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時代課題。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階段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關鍵就在于黨的自身先進性與純潔性,加強自身建設、強大戰斗堡壘,才能實現攻無不克。只有嚴格落實“黨紀嚴于國法”、遵守政治紀律,才能夠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消除社會矛盾,由此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能夠穩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夠夢想成真。
三、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形成的黨情考量
全面從嚴治黨強調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緊密融合,注重作風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的大統一。“全面”就是管全黨、治全黨,面向8900多萬黨員、450多萬個黨組織,覆蓋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部門,重點是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嚴”就是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治就是從黨中央到省市縣黨委,從中央部委、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到基層黨支部,都要肩負起主體責任,黨委書記要把抓好黨建當作分內之事、必須擔當的責任;各級紀委要擔負起監督責任,敢于瞪眼黑臉,敢于執紀問責。
首先,市場經濟條件下,鞏固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中國共產黨持續保持純潔性與先進性卻遭到空前的挑戰。回首世界近代史,有執政的資產階級政黨最終旁落,一個國家的執政黨始終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力量,持續加強和改善執政黨的自身建設,自古以來就是重中之重的事。習近平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全黨要清醒認識到,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其次,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互為過程,同時相互貫通,是構成當代馬克思主義執政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現代國家管理基本由政黨實現,政黨思想、作風與組織建設直接影響國家建設,思想、作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一直困擾各國政黨政治,一旦內部腐敗叢生,執政能力必然下滑,即面臨失去執政資格的危險。中國共產黨同樣面臨這樣的危險,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在不斷糾正黨風,嚴懲腐敗,治理懶政現象。從制度建設層面化解黨建設和國家發展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四、結語
綜合全文,從現階段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三個角度全方位剖析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分析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與迫切性。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階段進入了新常態,面臨的考驗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都進入了關鍵的時期,對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