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巖
【摘要】伴隨著我國行政法關于公共利益的補充范圍不斷的提升,并且針對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的區別不斷減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行政法的行使,而且對于私人利益的影響也非常顯著。通過本文針對行政法方面的限制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針對行政法的公共利益對私人利益的限制進行研究,有效的明確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之間的界限,從而更好的完善行政法的行使范圍,保障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行政法;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從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來看,我國的很多法律條文中關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有很多,這些法律不僅是我國行政部門建設與管理公共設施的重要依據,而且還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互不干涉,協調發展。為了實現明確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之間的有效區別,必須針對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對私人利益的限制,從而進一步補充并且完善我國行政法的發展。
一、行政法關于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
無論是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都必須通過行政法來確保合理性。所以,針對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相關法律的內容進行解讀,從而更加深入的分析行政法關于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解釋。
(一)行政與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在一個國家開展公共行政的過程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必須充分保障公共利益,并且有效的維持公共秩序,促進公共福利事業的快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件事情超出了個人領域,或者是對于社會的部分領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那么這種影響就是公共利益。所以,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產生影響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干預。但是,我們也不能夠簡單的將行政活動與公共利益等同,因為行政權力的出發點必須要滿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同時行政力量的行使也需要接受公共利益的監督。
(二)行政法對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分析
由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在行政法上是相同的,所以對于行政法的研究必須要明確公共利益的行政法地位。根據我國現行的行政法來看,無論是規則、原則還是概念,都必須以公共利益為前提條件,并且公共利益目前已經逐漸成為行政法上的重要原則,從而成為了行政法的核心概念。
(三)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優先理念
公共利益作為行政法上的核心概念,必須要明確公共利益對私人利益的限制。一般來說,行政法上公共利益優先的理念包括兩層概念,即公共利益絕對優先理念和公共利益相對優先理念。如果在公共利益絕對優先的前提下,必須要保證公共利益始終處于第一位,并且沒有任何其他的附加條件。如果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必須保證公共利益。如果在公共利益相對優先的理念下,則可以通過其他的附加條件來保證公共利益。所以在行政法上,如果始終采用公共利益絕對優先的原則,那么必然會對私人利益造成侵犯。
二、行政法上公共利益對私人利益的限制
(一)公共利益對商業利益的限制
從目前我國行政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公共利益對商業利益的限制矛盾較多,并且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主要的表現在于,通過公共利益絕對優先的原則,以公共利益的名義限制私人利益,在行政征收的過程中限制私人商業利益。一部分學者認為,通過公共利益的名義進行行政征收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對于商業利益的限制。因為公共利益在開展的過程中,所有的成員都必須能夠享受到公共利益,例如環衛、公共交通、公共設施等;但是如果在開展經濟開發區、城市改造等公共項目時,則不應該成為公共利益的范疇。另一部分的學者認為,公共利益與商業利益之間是密不可分的,無法明確的將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進行有效的區別,例如工業園區的建設,盡管不能夠明確的納入到公共利益范圍之內,但是由于工業園區的建設必然獲得經濟收益,而且公共原曲內部建設的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也能夠為所有的社會成員提供公共利益,所以在進行行政征收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根據具體的特點來進行劃分。
(二)公共利益限制私人利益的比例
在針對公共利益限制私人利益的比例時,一定要根據一定的規范來進行操作。所謂的比例原則就是指國家為了能夠達到某一目的,對社會部分成員采取的措施或者手段。從廣義的方面來看,比例原則通常情況下包括了妥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以及比例原則。妥當性原則針對國家采取的措施或者手段進行判斷,從而有效的保證了措施與手段更加的科學合理:必要性原則針對國家采取措施或者手段的過程中,是否選擇了最為妥當的方式,必須在多種方式中選擇對社會公民造成侵犯最小的方法:比例原則則主要針對國家采取的措施與手段對社會利益、國家利益以及社會成員利益造成侵害的比重,只有明確這三個方面,才能夠有效的保證在公共利益開展的前提下對社會公民的壓力減小。
(三)公共利益限制私人利益的補償
盡管公共利益具有絕對優先的特性,所以限制私人利益也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公共利益對于私人利益的限制必須保證合理合法。公共利益對于私人利益產生限制,那么私人利益就會受到威脅,還有可能會減少私人利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共利益必須針對私人利益進行補償,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證社會的公平。所以,在進行公共利益開展的過程中,行政機關必須以公共利益的名義針對私人利益進行合理的限制,并且針對限制的部分加以補償。通俗的說,行政部門如果需要將私人利益合理的轉化為公共利益,那么必須針對私人利益進行補償,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公共利益的開展,促進私人利益對公共利益的支持。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最常見的公共利益就是拆遷。政府為了發展地區經濟,或者改善居住條件,必然要先限制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通過拆遷補償的方式,讓被限制私人利益也能夠享受到公共利益的好處,這樣才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支持。
三、結論
由于我國行政法關于公共利益的范圍解釋不斷增多,所以公共利益對于私人利益的限制也稱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本文通過針對行政法上公共利益對私人利益的限制進行分析,從而有效的解決公共利益的性質,并且進一步提出了對于限制私人利益的補償。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行政法關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的關系進行解讀,從而更好的行使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