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森
摘 要: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現就城市節約用水行業如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好自身的作用,進行范圍上的論述。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一項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關鍵詞: 生態;建設;生力軍
一、進一步提高城市節約用水對在生態建設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1、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建立節水型社會;國家保護水資源,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植被,植樹種草,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體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國家鼓勵和支持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先進科學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應用。對在以上各方面取得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單位和個人有節約用水的義務。
2、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在快速推進。把水生態保護做得如何,成了衡量其政績的重要指標。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一定要遵循規律,耐得住寂寞,禁得起等候,處理好既要GDP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
二、做好頂層設計理順管水系統關系
1、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加快節水機構統籌規劃布局,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強化節水機構作用,加大人才引進和交流力度,為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創新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建立多種形式的研發基地和人才培養平臺。統一歸口管理,為避免政出多門、令出多人,多龍管水。按照部門分工服從于專項分工的原則,將全市涉水管供排行業統一歸口一個主管,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做好配合,形成合力,為節水機構的設立、升級、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對外開放提供服務。
2、水是生命之源,過渡開采和使用造成嚴重浪費水現象都在殘酷地破壞水生態的行為。節水管理機構一般是節水管理和計劃管理的統一體,是水生態前沿管理的主要組織,是生態建設的生力軍和專業隊伍。在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的在前提下,履行好以下主要工作的責任。
三、本職工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1、編制五年節水規劃及年度用水計劃。根據取水狀況,嚴格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居住與產業結構定律設計。一個區域的用水必須有節水規劃和年度用水計劃來約束指導。管理機構按時報批規劃項目,申請編制經費,組織本部門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及業務骨干進行科學綜合的規劃編制,并取得專家的評審通過,勾畫10年發展前景,指導年度用水計劃,既有權威性又有可操作性的階段節水行動指南。
2、創建節水型社會。把節水管理指標,用水定額,計劃落實順暢而合規地傳導給用水單位,提高用水戶的責任,適時宜地創建節水型城市,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社區,節水型校園活動。按基本條件、基礎管理指標、技術考核指標和規范的操作流程,明確考核范圍,對符合條件的用水單位進行身份確立,樹立典型,形成模式。根據各行業用水定額,每年下達用水計劃。用水必須有節制、有管理、有考核、有罰沒。用各管理指標完善企業供用水系統良性運行。
3、做好節水監察與宣傳。節水管理機構應設置或委托一支懂法規、懂技術的執法隊伍。根據水法和相關城建規章,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用水場所進行實地察驗,執法取證。對嚴重浪費水和破壞用水計劃管理的現象進行及時和有效地管理與制止。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廣泛地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活動。利用年度全國節水宣傳周傳遞政策導向,緊緊圍繞宣傳主題,運用傳統媒介,如,報紙、電臺、廣播和新型載體,如,互聯網+節水宣傳、微信等形式,經常性地大張旗鼓地宣傳節約用水。廣泛提升用水戶的節水意識,努力提高全市人民參與節水的主動性、積極性。
4、技術推廣和依法治水的重要性。節水機構中要設置強有力的專業技術部門,增強科技創新驅動能力,根據規劃積極推行“節水三同時”(節水工程建設與主體工程采取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投入使用),完善水平衡測試程序,強化中水回用和污水處理率的提高。及時掌握節水器具的標準與生產市場狀況并加以推廣,結合節水宣傳活動傳播用水常識和技術技改的推廣應用。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做好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做好與規劃、城建、水利、供水、排水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等聯系,定期進行信息共享與交流,通報各行業的成果與管理不足,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口徑,消除扯皮,充分發揮政府統一調配功能,共同推進節水事業的順利開展。現階段由意識節水最終向依法節水過渡,積極執行現有水法,完善和修訂城市節水管理條例。加強定額管理,加強執法力度。
作為節水管理、計劃管理部門,一定要牢記使命,盡責履職,完成各項節水任務,全面建設節水型城市,保護水生態,建立生態保護制度,改變生活、生產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活生產環境。保護水資源,踐行綠水青山理念,起到生態文明建設生力軍的作用,為人類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十九大報告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山西 大同 0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