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程蕊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客觀化檢測工具脈診儀對高血壓脈相的診斷,對脈圖參數和血流變指標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方法 將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42例進行分析,采用脈診儀收集脈相,同時收集患者的靜脈血,對患者的血流變指標進行測試。結果 高血壓弦脈脈圖參數的變化與患者的紅細胞變形指數等存在密切關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弦脈脈圖與血流變指標存在一定的關系,在高血壓辯證診斷中可以作為依據。
【關鍵詞】高血壓;弦脈;血流變;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2
高血壓的產生與外界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都有密切的關系,對人們的健康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高血壓治療中,采用中醫治療的方式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高血壓患者的脈相進行分析,對患者的脈圖參數和血流變指標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從而有效的找出高血壓中醫癥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原發高血壓患者142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都診斷為原發高血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高血壓防治手冊》的判斷標準進行分析。
1.2 納入、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的年齡18~65歲的原發高血壓患者。患者都經過診斷確診為高壓,所有者都能自主完成問卷調查。
1.2.2 排除標準
患者還患有內分泌疾病、肝病、肺病等?;颊呋加芯窦膊『鸵钟舭Y等。
1.3 工具和試驗儀器
1.3.1 中醫癥候量表
通過對高血壓常見的癥候進行分析,將患者的癥狀分成四個級別,分別是無、輕、中和重,分別記為0分,1分,2分和3分?;颊咄ㄟ^填寫問卷調查的方式,然后對患者的癥候進行評定。
1.3.2 脈診儀
采用背景中醫藥大學聯合研制的脈診儀。
1.4 試驗內容
患者在清晨接受脈波圖的記錄,患者清晨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否則影響測量的精確性,收集患者的靜脈血,對患者的血液流變學進行檢測?;颊咦灾魈顚懜哐獕褐嗅t癥候量表。
在進行脈圖采集的環節中,患者仰臥在病床上,將脈相傳感器放在患者的關脈上,將傳感器固定,防止傳感器發生移動?;颊咭谄届o的狀態下進行檢測,先檢測左手,再檢測右手,然后對壓力進行調節,獲得最佳波形。
在進行血液流變參數進行測定中,對患者血液的粘稠度進行分析,分析患者的血漿粘度和紅細胞血沉情況,對紅細胞的變形指數進行分析。
在對脈圖參數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測試判定結果,針對高血壓弦脈脈圖參數和血流變指標數值分析二者之間的參數。
1.5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數據匯總在一起,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見表1)
3 討 論
血液流變學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電泳時間,血小板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血沉及紅細胞變形能力等10多項指標。主要是反映由于血液成分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液粘度的變化。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在外力(血壓)的作用下,在血管內流動,并隨著血管性狀(血管壁情況和血管形狀等)及血液成分(粘度)的變化而變化,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當血液粘度變大時,血液流動性就變差,也就最容易發生腦血栓性疾病。
癥狀頻次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高血壓患者的整體癥狀一般會出現急躁、易怒、肝火旺盛等,患者會出現腰酸膝軟癥狀,由于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腎陰虛,所以患者還會出現便秘等癥狀。
高血壓脈圖的分布一般以弦脈呈現,其占據的比例高達75%以上。在進行脈圖指標分析中,一般是采用弦脈脈圖的的方式。高血壓患者的弦脈脈圖的參數與患者紅細胞變形指數、紅細胞聚集指數等都存在很大的聯系。所以,可以分析出高血壓脈圖形成和變化與血流流變有很大的關系。高血壓弦脈圖出現的頻率越高,那么高血壓癥狀的反應也就越明顯。
如果患者患有陰陽兩虛型高血壓,那么患者的體質會非常虛弱,并且患者其許,會出現沉脈和細脈的情況。痰濕中阻型高血壓患者會出現血瘀的癥狀。
血壓的形成是在陽氣對血液的推動下形成,其通過心臟的鼓動和經脈的充盈形成。黨患者的血流變學發生變化后,會產生一定的病理反應。血液會隨著循環系統不停的流動,從而到達各個組織和器官,所以機體各個組織器官的癥狀可以通過血流動力學進行分析。當血液經過各個組織器官后,器官會發生生理和病理性的病變,對血液的流動狀態產生直接的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脈搏。
參考文獻
[1] 李 甜,劉雪梅,劉 媛,陸小左.高血壓弦脈脈圖與血流變相關性的臨床觀察[J].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5(04):230-233.
[2] 袁晃堆,肖燕青.高血壓患者血流變及部分生化指標結果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5,5(03):159-161.
[3] 趙津輝,楊利軍,王翠平,韓 平,姚 麗.高血壓人群及正常人群血流變學指標變化的實驗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8):1752-1753.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