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冰 焦志玲
【摘要】目的 觀察芪參顆粒治療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共選擇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00例及對照組100例,對照組給予對癥治療及心可舒片口服治療,治療組組給予對癥治療及芪參顆粒口服治療,兩組均治療8周。結果 經治療后,治療組顯效31例,有效57例,無效8例,加重4例,總有效率為88.0%;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50例,無效20例,加重6例,總有效率為72.0%。兩組效果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壓力、纖維蛋白原、血漿粘度等指標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芪參顆粒治療冠心病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廣。
【關鍵詞】冠心病;芪參顆粒;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8..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礙和(或)心臟器質性病變,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及生命[1]。西醫治療本病以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藥物為主,以抗凝、緩解心絞痛,但綜合療效欠佳。而中醫藥在治療本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認為本病與氣虛、瘀血阻絡等有關。近年來筆者采用芪參顆粒治療冠心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月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2組,各100例,治療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62.1±3.9)歲,病程2~4.5年,平均(3.5±0.6)年;對照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61.8±4.0)歲,病程2.5~5.0年,平均(3.4±0.6)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病例標準
①年齡40~70歲,男女均可。②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2]。③排除合并有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精神異常者,過敏體質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1.3.1 基礎治療
給予西醫對癥治療,包括注意休息、調節飲食,吸氧,抗凝、抑制血小板凝集、擴冠、改善心肌供血等;
1.3.2 對照組
在給予基礎治療的同時,再予心可舒片(規格為0.31 g/片)4片,3次/d口服。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3.3 治療組
在給予基礎治療的同時,再予芪參顆粒(膠囊劑,規格為0.5 g/粒,由我院制劑室提供)3粒,3次/d口服。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3]
①顯效: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數≤2次/周,癥狀分級降低2級。②有效:癥狀有所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癥狀分級降低1級。③無效:癥狀無改善,或有改善但未達到有效標準者。④加重:癥狀加重,心絞痛發作次數增加,癥狀分級升高
1.5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經治療后,治療組顯效31例,有效57例,無效8例,加重4例,總有效率為88.0%;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50例,無效20例,加重6例,總有效率為72.0%。兩組效果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可歸屬于中醫學“胸痹”、“心痛”等病證范疇,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其病因病機主要是由于年高體衰,臟腑功能衰退,加之病情日久,瘀血內生,終成氣虛血瘀之候,脈絡不通而發為胸痹心痛。筆者自擬芪參顆粒一方,方中由黨參、丹參等9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通絡、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表明經給予芪參顆粒治療后,治療組總體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心功能指標、血液流變學指標等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該方治療冠心病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 鹍,董守仁,彭 歡,等.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32):4555-4557.
[2] 喬永潔,張高艷,謝宗雪.復方丹參滴丸聯合氯吡格雷對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及對血小板的影響分析[J].中藥材,2016,39(9):217-2149.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