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智凱 陳濤
摘要:射弩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功能。它有著濃郁的文化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內涵,在少數民族體系中,射弩運動項目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質。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射弩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在歷史上一個或多個民族內流傳或繼承的體育活動的總稱。主民族傳統體育包含三層意思:一是體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傳統的。民族射弩比賽和國際標準射弩比賽是有很大區別的。民族射弩的弩箭必須由是竹制的,比賽時不得使用瞄準器。民族射弩包含立資和跪姿兩種射姿而且都不能使用附加物,一場比賽的成績是兩種姿態的綜合成績。目前,國外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甚少,由于受西方現代體育發展的沖擊,使得一些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緩慢或逐步消亡。當今世界最顯著的特征莫過于體育的全球化,主要表現為以奧林匹克運動為代表的“西方體育全球化”。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各種原因使得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正在消亡。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云南玉龍縣射弩運動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通過查閱大量與射弩運動有關資料,為民族傳統體育射弩項目的科學化、系統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2.2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中對玉龍縣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5份,有效190份。有效回收率為95%。
1.2.3統計分析法 對玉調查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玉龍縣射弩開展狀況
2.1玉龍縣傈僳族射弩運動成員的性別情況
調查表1顯示:在參與玉龍縣傈僳族射弩活動的人群中,男是有104人,占總人數的65%,女的有56人,占總人數的35%。這一現象說明,玉龍縣傈僳族參與射弩運動成員男女比例失調,男的人數明顯超過女的。在玉龍縣傈僳族射弩運動過程中,每周活動一次的人數為96人,占總人數的60%,每周活動倆次的人數為45人,占總人數的28%,每周活動倆次以上的人數為19人,占總人數的12%。這一現象表明,在玉龍縣傈僳族射弩運動開展過程中,活動開展并不是很頻繁,人們活動的積極性并不高。
2.2各年齡段傈僳族聚居地方射弩人口分布情況
從表2中可以看出,各年齡階段的射弩人口分布不均勻,特別是少年和老年人只有少部參與,從而影響了射弩運動人口的銜接,造成射弩運動發展的滯后,進步的緩慢。
3結論與對策
1.群眾對射弩的發展缺乏認識,弩場地少,整體規模不大
射弩運動是一項比較容易的運動,只要喜歡射弩就可以聚在一起進行射弩運動項目,這樣可以促進人文交流,從而快速推進射弩運動項目的發展。傈僳族大多居住在遠離城市的邊遠山區,以村為單位聚居,很少與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居住環境以高山為主,以天然地勢來劃定同周圍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
2.社會參與射弩運動程度低
以前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射弩運動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人們對射弩運動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社會參與射弩運動的程度比較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參加射弩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器材越來越好,運動員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社會參與射弩運動由程度低向程度高的方向發展。
3.當地政府支持和關注力度不夠,加強學校開展
具有民族特點和健身、娛樂、趣味等功能的民族體育,只有結合本民族的特點,挖掘民族心理的文化內涵,才具有民族性,才具有生存的條件與發展的土壤。將射弩體育項目引入學校體育教學中,并聘請射弩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制作弩,進行射弩教學作。
4小結
射弩是我國少數民族為了狩獵而發明的運動項目,為古代人生活做出重大貢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射弩運動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各地方民族都在開展,但玉龍縣地區射弩開展較少。針對這種現狀,作為政府應該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深入了解傈僳族人民的生活,加大對傈僳族地區的支持力度,促進傈僳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帶動傈僳族體育項目的發展,為玉龍縣地區的射弩運動開拓一片新的天地。射弩運動是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屬于傳統文化的范疇,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應該在各地區廣泛開展射弩運動,進行射弩比賽,以保護民族文化遺產。人們應積極參與,政府應該給與鼓勵和支持,使射弩運動能夠在玉龍縣獲得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晉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8:
[2]許珂.射弩——深山里走出的民族體育,[N].中國體育報,2000,9:16
[3]楊霞.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欣賞研究——以射弩為例[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