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茗茹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興起,倒逼著銀行業改革和金融創新深入。在我國,平安銀行是商業銀行探索實現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領軍者。供應鏈金融業務給銀行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潛藏著眾多風險。要想商業銀行的發展始終擁有充足的活力,就要加強防范、管理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相關風險。
[關鍵詞]線上供應鏈金融 風險防范
一、平安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介紹
平安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運作主要通過與供應鏈模式下的實體產業的信息化合作,把商務活動和金融交易的眾多參與者連結在一起,實現共享彼此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同時為供應鏈線上的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結算和保理等一系列金融綜合服務。讓多方主體都能夠得以實現功能互補、互利共贏。
(一)針對上游生產鏈的應收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就是銀行在選擇可以信賴的核心企業之后,由核心企業提供有力的可靠擔保,保障上游企業的資產信用安全,此時,再由銀行向該上游企業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也就是說,當平安銀行與指定的核心企業達成合作共識,簽訂合作協議之后,銀行只需要進行基礎的資信審查就可以向供應商融資,以便盤活應收賬款。通過平安銀行的線上供應鏈金融系統,核心企業向其上游企業提供相關應收賬款的票據信息,供應商就可以憑借該應收賬款在線上進行轉讓以及融資。
(二)針對下游分銷鏈的預付款融資模式
預付賬款的融資模式,就是平安銀行與核心企業進行業務對接,即通過線上融資平臺,與核心企業的相應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對接,共享信息,線上運作。為下游分銷商提供了線上預付款的融資方式和服務。下游分銷商主要憑借與核心企業誠信可靠的貿易往來記錄,等到平安銀行的資產授信支持,三方協同合作,極大地解決了現金流短缺的問題,全流程線上化操作。
(三)針對供應鏈節點企業的的線上存貨融資模式
線上存貨融資模式,就是銀行和倉儲監管企業的合作,對從事大宗原材料、基礎產品或品牌商品的經銷或生產企業、因現貨庫存占壓大量流動資金或存在持續貨物采購的企業,提供融資的業務模式。這類企業把自身的存貨當作抵押物,向銀行抵押以求獲得融資。這個時候,銀行便向物流監管方委托,讓其對融資客戶的貨物運輸以及貨物存取進行監管。銀行線上融資平臺再和物流監管方的電子商務平臺系統對接,實現了全流程線上化、信息高效互通,客戶的融資質押、出賬、贖貨、還款等相關業務均在線上完成。
二、平安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分析
(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風險分析
在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下,想要進行融資的企業,憑借買賣雙方已經簽訂的真實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為憑證向商業銀行取得貸款。這種模式的融資對象是面向貿易合作中的賣方的,合同中所標明的應收賬款就是將來還款的主要來源。在這樣的模式中,應收賬款作為第一還款源,那么核心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還款對象。因此,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的順利完成則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核心企業是否具備良好的資信、實力,是否能按時償還款項。一旦核心企業無法支付款項或破產,那么這部分風險就必將由商業銀行自己承擔,此時的應收賬款也就自動成為了死賬。
(二)預付款類融資模式風險分析
預付款融資模式就是用未來可以提貨的權利作為質押,提前進行融資。這樣一來,要想融資順利完成,就需要提供貨物的上游企業,即核心企業擁有較高的信用,能夠保證發貨及時。否則作為提供資金的商業銀行將面臨貨物無法變現的危險。
同時,在這種融資模式中,物流企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銀行與各個企業以及物流公司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當涉及到物流企業自身利益時,一旦其選擇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商品監管松懈,甚至與融資企業合起伙來欺騙銀行來獲得貸款,這都將使商業銀行面臨風險。
(三)存貨類融資模式風險分析
存貨類融資模式的風險主要來源于質押物的價值和融資企業的資信狀況。銀行依賴于對貨物的掌控從而保證貸款的償還,當企業不還或者沒有還款能力時,需要依靠處置存貨的價款來收回貸款。此時,就存在一個存貨變現能力的問題,如果融資企業抵押的存貨流通的市場范圍比較小,,這說明存貨的變現能力差,那么,處置該存貨所取得的變現資金就會資不抵債,此時,這部分貸款就變形成了銀行的死賬。
存貨質押具有一定的價格波動風險。當質押品的市場價格上漲時,融資企業自然會履行合同,償還貸款。但是,當質押品的市場價格持續下跌時,融資企業就有可能放棄該存貨,而銀行要想變現必將承擔相應的損失。
三、線上供應鏈金融發展建議
(一)選擇合適的產業鏈與核心企業
商業銀行在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最重要的是首先選擇一個可靠的核心企業,該核心企業要對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具有高度的控制性,能充分掌握各環節的有效信息。該核心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核心企業自身出現風險和問題,那么整個業務流程都有可能發生信用危機,銀行必將面臨巨大風險。所以,在核心企業的選擇上,要對其進行充分而全面的信用審查。對不同的產業鏈應該要分階段、針對性的管理。采用嚴格的準入標準,詳細的對服務對象進行篩選。要加強對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創新,適應產業鏈發展的需求,同時銀行此時必須要建立合適的財務預警系統。銀行主要是要維護與這些優質客戶的關系,注意多元化業務的風險防范。銀行要逐漸舍棄衰退期的融資對象,降低授信風險。
(二)明確供應鏈金融各主體的權利義務
從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歷程來看,現階段我國在供應鏈金融以及互聯網方面的想過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業務執行與業務合同無法完全匹配。銀行必須充當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主導者,連接者,明確供應鏈上各主體的權利與義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預付款融資模式下,必須有明確的出庫、入庫的流程,這就有必要要求倉儲監管方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