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密
[摘要]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習英語的主要任務之一。能夠閱讀英文原著,查閱外文資料是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愿望。因此閱讀教學受到重視,但是如何開展閱讀教學?合作學習目的是促進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以小組總成績為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新課改已將合作學習列為重要的教學策略之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理論,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保證。
[關鍵詞]合作學習 閱讀教學 有效性
一、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1)合作學習有利于降低學習的焦慮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時的焦慮程度遠遠低于當著全班同學回答問題的焦慮程度。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由于害怕出錯,往往過于緊張,產生高焦慮,這對學習極為不利。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給學生一定的安全感,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而且感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缺少的一員,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增強了自信心,激發了學習的動機。
(2)合作學習有利于樹立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全組成員面對同一個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或互助的學習活動),既要獨立自主地完成份內的事,又要相互依賴、彼此幫助,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二、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分組時注意小組成員編排的科學性
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成員的組成既要考慮到學習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慮他們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礎。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氣質、性格、性別等將學生分組,這樣有助于打破不同類型學生之間的障礙,擴大學生的交往范圍。合作學習一般采用異質分組,即小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方面差異,另外,還可以考慮到家庭經濟、社會背景、性格、脾氣等差異,采用異質分組,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遵守一定的規則
組內成員要有具體的明確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言人,第二發言人,甚至是專提反對意見的“反對人”,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實現小組角色之間的相互依賴,增進學生互動的有效性。再如,學生在討論前,一定要有獨立思考,否則就容易出現“搭便車”的情況。其次,學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們,進行表達,這實際上與學生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有關,人際交往技能同認知技能、動作技能一樣,應該在中學的教學中得到系統的訓練,讓學生在合作中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同時,其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目標。
三、本人如何應用合作學習進行閱讀教學
讀前準備(preview)。該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了解與所要閱讀材料相關的信息;激活有關話題的背景知識;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內容。該階段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讓學生寫出他們知道的所有與文章話題有關的信息,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匯總他們的信息。
細節閱讀(click and clunk)。該階段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監控自己的閱讀理解,使學生注意自己理解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當學生確定了不懂的語段后,學生通過以下方式解決:閱讀句子,尋找關鍵詞幫助理解單詞;閱讀上下旬,尋找線索,猜測詞義;尋找單詞的前綴或后綴;拆分單詞,尋找其合成部分。
大意理解(get the gist)。通過猜詞、理解句子、略讀、找讀等方法學生做到:尋找段落中最重要的人物、地點、事件等;用自己的語言介紹這些人物、地點、事件的最重要的觀點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提出閱讀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然后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討論,總結主旨大意,然后檢查小組活動情況,請一個小組宣讀自己總結的主旨大意,其他小組進行評論,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鞏固(wrap up)。該階段擴充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對所閱讀材料內容的記憶。
以上四個環節,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了有效的理解策略后,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各個合作小組可由六人組成,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組長(Leader):負責決定各階段的任務;問題專家(Clunk Expert):在學生猜測詞義時負責用問題卡片提示操作步驟;監控員(Announcer):負責各個組員的參與;激勵著(Encourager):負責對參與者的評估,鼓勵組員;代言人(Reporter):在全班的鞏固階段負責說出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計時員(Time Keeper):負責時間跨度,提醒小組成員及時進入下一階段。
以人教版高一第一冊Great women中Reading為例,我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化進行分組。在引入課文時,強調小組協作,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學生積極討論:到南極和北極探險前做什么樣的準備?經過討論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引入到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再次討論后,了解了主人公Helen整個探險的過程,最后深刻理解了探險的艱辛,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們暢所欲言而且也非常喜歡討論這種形式,發揮學生積極主觀的能動性,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解決了學習中的困難,同時培養了團隊精神。
四、實驗目的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二年級高二(6)班和(19)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在兩個班級使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高二(19)班采用合作學習閱讀教學方法,而高二(16)班采用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然后學生核對閱讀答案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實驗目的是通過半學期的教學比較,比較哪一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較好。
五、實驗結果
高二(6)和高二(19)班的學生都是平行班的學生,進入高二時進行了一次考試,高二(6)班的英語成績較好些。在經過半學期的學習之后,又進行了一次期中測試,這一次由于高二(19)班采用了注重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與高二(6)班英語成績的差距逐漸縮小,而且高出了高二(6)班的英語平均分。
新課改所規定的閱讀教學目標是: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注重將合作學習和其他學習,尤其是與獨立學習有機結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