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功,杜軍利,黃保宏,畢亞玲,舒英杰,黃偉東,鄭甲成
(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安徽鳳陽 233100)
昆蟲學是動植物檢疫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既具有專業特色,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介紹昆蟲學的基礎知識、農業害蟲防治基本原理和方法;大田作物發生的主要害蟲的形態特征、分布與為害、年生活史與習性、種群數量變動與生態因素的關系、預測預報與綜合治理技術防治的原理和方法。通過教學,主要使學生掌握農業昆蟲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全國農業害蟲發生與防治概況及其發展動態,培養學生從事農業害蟲綜合治理工作和科學研究能力[1]。隨著學校教學改革措施的出臺,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學生掌握實踐操作技能,昆蟲學課程的學時由54學時縮減為36學時,考核方式由原來的“二八”式(平時成績占20%,期末考試占80%)拓展為過程性考核(占60%)+理論考核(40%)。為了切實使過程性考試發揮良好的作用,筆者作為昆蟲學授課教師進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昆蟲學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其實踐特性決定了進行過程化考核的適用性。昆蟲學課程進行過程性考核的目的在于真正實現以“考”促“學”、以“考”促“教”,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2]。
該課程考核的關鍵在于過程性,如何制訂過程性的實施方案、內容和考核階段是過程性考核的主要組成部分。結合該課程由普通昆蟲學和農業昆蟲學兩大部分組成,過程性考核分為3個階段,過程性的多元化考核體現在考核內容的平時成績、實驗觀察、繪圖、實踐應用和理論筆試考核[3]。具體如下:①結合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特性,制訂詳細的課程教學和課程考核階段計劃,在各階段以不同考核形式進行檢驗。計劃要體現出階段性和多元性,詳細跟蹤學生學習和過程性考核情況,因材施教,動態調整考核基準。②結合課程內容性質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包括常規實驗、隨堂提問、實踐應用、反轉課堂、理論筆試考核5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過程考核的目的在于監控和改進,全方位指導和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授課和考核關鍵點,真正讓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學到并掌握昆蟲的識別特征和防治技術。
3.1過程化考核時間設置昆蟲學共36學時,其中多媒體授課24學時、實驗12學時,2學分,12周,周學時2學時。該課程分為3個階段。
階段1:昆蟲綱的特征,昆蟲觸角的類型、口器的類型、翅膀的類型及代表性昆蟲,昆蟲繁殖發育、害蟲的預測預報[4]、防治方法和策略等基礎知識學習結束,應在第7周進行采用實物、掛圖和圖片識別,繪圖。考核知識點:昆蟲基礎理論和實踐考核。
階段2:農業害蟲(地下害蟲、小麥害蟲、水稻害蟲)學習結束,應在第12周進行??己酥R點:地下害蟲、小麥害蟲、水稻害蟲相關特征的識別、發生規律、防治措施和繪圖考核。
階段3:課程結束,應考試周進行??己酥R點:昆蟲綱的特征、昆蟲觸角的類型、口器的類型、翅膀的類型及代表性昆蟲,昆蟲繁殖發育、害蟲的預測預報、防治方法和策略;地下害蟲、小麥害蟲、水稻害蟲識別特征、危害癥狀、發生規律、防治措施等的理論知識考核。
昆蟲學核心課程過程考核方案、考核時間點可以依據其相應的學時學分和內容切塊參考上面的3個階段進行。
3.2過程化考核形式設置
3.2.1實驗部分。該課程總共安排6個實驗(表1),對6個實驗進行考核,評價在下次實驗開始之際進行,通過對實驗原理、昆蟲特征識別、繪圖和實驗報告進行分析,總結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在課堂進行統一解答[5]。

表1 昆蟲學課程實驗教學學時分配
3.2.2實踐應用部分。根據提供昆蟲的圖片、掛圖、標本寫出對應的名稱。
3.2.3理論部分。通過期末閉卷考試,對昆蟲學原理、方法進行筆試。通過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多種題型對學生進行全面檢驗,該部分的考核重點在理論知識的檢驗。
3.3成績分配除了以上3種類型的考核之外,平時考勤成績、隨堂提問成績、反轉課題成績將納入總評成績的計算中,規則如下:總成績=平時考勤成績+常規實驗成績+隨堂提問成績+實踐應用成績+反轉課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6]。
3.3.1平時考勤成績(10分)。出勤抽樣10次,分數從開始周至結束周累計產生。
3.3.2常規實驗成績(20分)。根據任課教師提供的實驗題目,完成目標昆蟲的特征識別,撰寫完整規范的實驗報告和昆蟲繪圖,該過程的考核是教師一對多進行,分數在下次實驗課開始之際產生。
3.3.3隨堂提問成績(10分)。任課教師對上次課程和以前學習過的課程(與現在學習的課程關系密切)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旨在培養學生課前復習的習慣。
3.3.4實踐應用成績(10分)。根據課程的進度,進行2次實踐應用的考核,考核形式根據提供昆蟲的圖片、掛圖、標本寫出對應的名稱。該部分的考核要能體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差異。
3.3.5反轉課堂成績(10分)。根據所做PPT的形式、內容及講課的效果進行評分。
3.3.6理論成績(40分)。由教學團隊中核心教師成員成立命題小組,生成A、B 2套試卷,知識點涵蓋授課大綱中主要的理論知識點,出題形式多樣,難度適中,偏重點在預測預報理論部分。在課程結束之后進行,采取閉卷筆試形式。
通過實施過程性考核,2014~2016三屆學生的學習效果發生較大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為提高,大多數學生對即將上課講述的內容進行預習,并對已學過的知識及時復習,課堂上認真聽課和做記錄的學生增多,玩手機、睡覺和走神的學生減少。第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經過幾次實踐操作之后,下次上課時對同樣或類似的實驗操作內容,不需要教師指導就能自行操作,效率也提高很多,并對昆蟲這種生物產生了濃厚興趣。第三,昆蟲學課程的開設目的更容易實現,專業知識拓展能力和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畢業生因其堅實的專業能力和準確的害蟲識別和防治能力,更受用人單位好評。良好的學習風氣更是影響了其他課程的學習風氣,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過程性考核也讓教師及時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可能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模式,使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7-8]。
[1] 武德功,杜軍利,黃保宏,等.動植物檢疫專業《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2):146-148.
[2] 張宏濤,曹仰杰.過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66-67.
[3] 徐林,李鴻儒,于霞,等.面向專業課程的過程化多維考核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48): 151-153.
[4] 武德功,杜軍利,王波,等.《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4):150-151.
[5] 鄭海波,郭元新,張繼武,等.過程性評價在應用型實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8):194-195.
[6] 王志敏,李文舉.程序設計語言類公共基礎課程過程化考核方案的探索與實施[J].軟件工程,2016,19(1):16-18.
[7] 張家勝,程苗.基于過程性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教改探索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2016,32(7):251-252.
[8] 王炬香,郭梅,陳洋洋.面向多元需求的本科生培養過程質量控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3(9):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