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嘯歌 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民生節目層出不窮。然而某一類型的民生節目一旦受到觀眾的青睞后,便會被其他節目迅速模仿,民生節目的內容也逐漸呈現出同質化的形式,缺少令觀眾眼前一亮的新意。民生節目大都關注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只賦予受眾知情權,卻對受眾的意見表達權視而不見,而且節目主持人也只是一味的刻意模仿他人,缺乏創新意識。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新時期,民生新聞節目要不斷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節目制作形式、節目傳播手段等方面,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像通過設立互動平臺、電話熱線途徑增強節目與觀眾的交流、互動性,提高觀眾的參與感,提高節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民生新聞節目的創新性發展對主持人的能力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與挑戰,因此主持人要積極尋求創新與改變,努力適應節目發展的需要,同時樹立學習意識,使自身成長為深受觀眾喜愛的支持人,塑造自身魅力。
通俗易懂的主持人語言表達主要從語言標準、表達生動形象和組織語言、引發情感共鳴等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作為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節目,要求主持人說普通話、聲音流暢自如和表達生動形象,能夠準確、真實的向觀眾傳遞新聞信息。然而依舊存在盲目追求“個性化”語言的主持人,偶爾在節目中穿插各類方言,降低了民生新聞節目的權威性與真實性。主持人作為溝通新聞資訊與觀眾之間的橋梁,主持人語言表達的明確性,會直接影響節目的準確性與真實性。民生新聞節目播出時間的有限性,要求主持人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傳遞更多真實的新聞資訊,因而主持人要時刻保持吐字清晰、語音標準的狀態,提高觀眾的獲得感與滿足感。
民生新聞依托平民化和人文關懷的視角講述大同小異的新聞事件,要求主持人合理組織語言,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想群眾之所想,表達群眾的呼聲與愿望,進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提高節目的號召力與感染力。而要想真正成為群眾的發言人,意味著主持人具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語言藝術,對語言的使用和組織做到得心應手。語言作為思維的發聲器,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與思維、學識和見解密切相關。因此,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應該進行必要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與鍛煉,關注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在解讀新聞事件時能保持自身獨特的見解,做到深入淺出,視角獨特,為觀眾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
平易近人的主持人風格主要圍繞挖掘引人入勝的新聞內容、自覺樹立編輯意識和掌握隨機應變的采訪溝通能力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新聞內容是影響民生新聞節目收視率至關重要的關鍵因素,主持人要深入挖掘引人入勝的新聞內容,同時結合新聞內容對播放風格進行適時的調整,提高節目的吸引力。主持人要依托其學識與經驗挖掘隱藏在新聞背后的深刻內涵,并對其進行深刻的解讀,幫助觀眾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做好社會輿論的引導者與指向標。同時,主持人在播報單調、枯澀的新聞資訊之前,要對新聞語言進行推敲,提高新聞表達的準確性,同時幫助記者熟悉新聞內容,以便調動記者的情感變化,誘發語調、播報風格的變化,增強節目的吸引力。
民生新聞節目中的咨詢信息大都是依靠導語串聯詞或點評串聯起來的,而導語串聯詞則是由參與現場采訪報道的記者或者具有文字功底的編輯人員撰寫的,然而每個人的寫作風格是千差萬別的,如若主持人只是機械的、呆板的念新聞稿,勢必會導致新聞節目語言風格的迥異性,弱化了民生新聞節目的整體性與和諧性。作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應該自覺樹立編輯意識,在節目錄制之前,對導語串聯詞進行仔細的審讀、調整,養成自身獨特的語言風格。同時,民生新聞節目的側重點不應只局限在百姓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而應該站在國家角度,延伸新聞的廣度與深度,滿足多元化的受眾需求,拉近受眾與節目的距離,提高節目的親和力。
作為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要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真實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狀態。伴隨新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與日益成熟,直播技術逐漸被應用到節目中,依托現場連線、專家座談,提升節目的真實性和接地氣化。然而現場直播、現場連線方式的應用,意味著新聞事件的不可控性,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掌握隨機應變的采訪溝通能力,依托敏銳的思維及時做出采訪,確保節目的流暢性。
新時代,民生新聞節目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期。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塑造角色魅力,提高新聞的深度,做好社會輿論的導向標,才能不斷提高民生新聞節目的競爭力,提高節目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