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潮
(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安徽蕪湖 241002)
文化創新是圖書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和不竭動力。圖書館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物化的結果,是物質文化建設的保證。圖書館的制度文化創新為圖書館文化創新提供了規則支撐。
在制度文化中,文化特指精神現象和精神財富,是軟件;而制度是規范人們行為的、剛性的準則,是硬件。文化是制度創立、制度維持和制度創新的基本條件。文化與制度必須兼容,必須匹配,必須協調。當兩者合二為一、成為制度文化時,制度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就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圖書館的制度文化創新是指圖書館在改革、完善原有制度文化的基礎上,構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和競爭環境的、富有人文底蘊的、科學合理的制度文化。
圖書館制度文化的必要性恰恰在于它是圖書館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保證和基礎,只有建立比較完善的制度文化,才能保障并促進圖書館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以及圖書館事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圖書館肩負著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閱讀習慣以及獲取信息、知識和文獻的手段。圖書館已不是唯一擁有信息資源和提供信息的機構,用戶對圖書館的依賴正在削減。
印度學者阮岡納贊指出,圖書館的目的是為社會利用。圖書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是與社會同步前進的[1]。大學圖書館唯有從文化創新的視角審視圖書館文化的建設,堅持“批判、改造、借鑒、創新”的原則,構建科學合理的、與時俱進的制度文化,才能推進大學圖書館的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社會化、市場化的發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應用型人才的整體素養已成為影響未來我國現代文明建設的關鍵。然而,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功利主義思潮的影響,大學校園固有的文化特質已逐漸淡化。
大學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圖書館的文化品位與大學的文化品位是整體、從屬、和諧的關系。大學精神為圖書館精神界定了核心價值——服務育人、崇尚學術、傳承文化,為大學圖書館發展指明了方向——大學圖書館的發展應該真正體現中國先進文化的進步方向。大學圖書館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地構建大學圖書館制度文化是大學圖書館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2]。以創新圖書館制度文化為中心來全面發展圖書館文化,從而達到引領和推動大學校園文化繁榮發展的目的,是大學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近十年來,大學圖書館的數量、規??焖俚匕l展著,然而面積的擴大與數量的增長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圖書館在大學校園里的被動局面。基礎實施的完善程度、信息化、網絡化發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新興業務的比例等是圖書館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現代圖書館的制度文明是整合和支撐圖書館各種要素良好運行的基礎和保障機制。
當前,不少大學圖書館仍沿襲傳統的制度安排,存在滯后、缺位、流于形式等問題,嚴重阻礙著圖書館的科學管理與讀者權利的實現[3]。因此,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是創新圖書館制度文化,構建規范、合理與發展潮流同步的大學圖書館制度文化,全面促進大學圖書館文化的建設,以此推動大學圖書館進入良性、健康、快速的發展軌道。
讀者權益的保護與實現影響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大學圖書館唯有轉變觀念,對有悖于現行法律法規的規章制度堅決廢除;增強館員的法律意識,提高服務質量,開展個性化服務,建立多種形式的溝通渠道,營造與讀者互動的交流格局,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意識上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和信息自由的全面發展,以此推動圖書館的法制建設,推進圖書館事業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讀者權益的維護與保障重在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至關重要[4]。
一要建立讀者監督機制。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2015年修訂)第八條“高等學校應設立圖書館工作委員會,作為全校文獻信息工作的咨詢和協調機構”的規定[4],充分發揮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的監督作用,接受和裁定讀者的日常訴求,保證讀者訴求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二要引入讀者參與管理機制。讀者只有參與并體驗圖書館的管理,才能正確理解其內容、流程、標準,才能提出相應的問題和需求,這有助于圖書館工作的改進和創新,有利于圖書館制度的修正和完善。
三要建立隨機的、靈活多樣的檢查機制。圖書館主管部門可根據需要,臨時聘請有關人員組成檢查組,對管轄范圍內的大學圖書館進行隨機靈活的抽查、檢查,并把這種檢查的結果與考查、評估結合起來[4]。
四要推行圖書館責任追究機制。凡在工作中不作為,該解答的問題未解答,該解決的問題未解決的責任人,對其應進行責任追究,責令其在一定期限內提高職業操守、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5]。
隨著信息及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圖書館的服務環境、內容和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進了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轉型、提升和創新。大學圖書館員作為知識創新與傳播的推動者,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較高的知識素養與信息素養,以適應服務現代化的需要,滿足大學多層次服務和學科服務的需求。因此,館員的素質已成為制約大學圖書館發展的主體因素。
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是圖書館人才戰略的核心內容,關系到館員自我價值的實現、成就感和尊嚴。為此,組織應了解館員的業績水平、發展潛力;館員應明確工作意愿、能力傾向以及圖書館發展目標,制定出符合雙方利益的館員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以調動館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館員的工作滿意度[6]。圖書館的發展需要館員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館員自身發展也需要圖書館的持續激勵、關注和支持。只有將圖書館員素質的全面提升與圖書館員職業規劃的制定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館員和圖書館雙贏,才能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
為此,圖書館應建立不同形式的進修制度;建立切實有效的用人制度和獎勵制度;建立契合圖書館業實際的職稱評定制度;建立經常性的館際乃至國際間的圖書館員交流制度[6]。
民主管理是在“民主、公平、公開”的原則下,協調各組織的各種行為,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達到管理目的的一種管理方法。對圖書館而言,民主管理是科學管理、正確決策的基礎,是解決圖書館中各類矛盾、有效控制權力濫用、防治腐敗的重要方法,是促使圖書館和諧運行的最有效機制,是實現圖書館和諧發展的根本途徑。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戰略目標和具體任務,其中民主管理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保障力量[7]。在大學的整體建設過程中,應不斷增強民主管理意識,積極實踐民主管理,促進圖書館的和諧建設,為學校全方位的改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民主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人性、人格和人道,核心是體現公平、公正和公道;“平等參與”“共同決策”“有效監督”是民主管理的本質和精髓[8];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管理的組織原則的基礎。圖書館的民主管理是圖書館員和廣大讀者共同參與的管理,從而保障館員和讀者行使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的權利。圖書館一方面加強民主文化建設,營造民主管理的濃厚氛圍,不斷提升館員和讀者的民主觀念和意識,推動民主管理;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為民主管理提供保障。為此,一要堅持黨領導下的館長責任制;二要建立健全教代會制度與專家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工會的職能;三要全面推進館務公開,拓展監督渠道;四要建立健全民主決策、監督、審議咨詢機制。
圖書館法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有關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活動的一切規范的總和,也是制定圖書館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度的總依據[2]。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專門的、統一的、權威的國家圖書館法。無法就無據,圖書館的宏觀規劃、發展方向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等就無法可依;無法就無規范,圖書館的建設、發展、行為以及日常工作等就會各行其是;無法就無保障,圖書館的地位、權益、經費、人力、設備等就得不到法律保障。
國家法制辦公室2015年12月9日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即將正式立法。這是我國圖書館界的一件大事,在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也必將對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圖書館制度文化的構建產生深遠的影響。
[1]劉薇,劉麗陽.圖書館的社會價值探析[J].理論觀察,2010(5):152-153.
[2]薛梅,周宏琰.我國圖書館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44-46.
[3]蘭孝慈.圖書館制度檢視:讀者權利實現的重要向度[J].圖書館建設,2015(2):53-56.
[4]武旭,李娜.談大學圖書館讀者權利[J].圖書與情報,2006(6):71-74.
[5]呂曉霏.圖書館讀者權益及其保障[J].理論觀察,2013(2):65-66.
[6]王宇佳,孫海英.面向未來的圖書館發展戰略與館員職業規劃及調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3):173-175.
[7]連潔,王火生.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10(12):16-18.
[8]何曉芳,周秀華.現代大學制度框架下高等學校民主管理的理念與機制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