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高峰

摘要:仕女,在古代最早是指宮廷女子,后來延伸為以貴族女子為主,包括所有“美”的女子。木雕藝術中仕女形象的創作力求把人物個性刻畫的逼真傳神,在線條的運用上要求飄逸、婉約不失力度,詮釋主題和人物的情感。中國仕女創作經過幾千年來歷代畫家大師和手工藝人的創作實踐,不斷完善,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我們在學習和創作古代仕女時,必須依據史料與生活的感受來進行構思,遵循歷史性、典型性與真實性。
關鍵詞:仕女;五官;體態
仕女的形象包括整個造型:形體、動態、臉型、面部表情、手足等。仕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個性,不同作者創作的仕女形象雖然風格不同,但都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共同的審美特點,整體上都帶有婉約的風格,展現東方女性的含蓄美。因此仕女形象類作品要展現出古代女子婉約溫情的神韻和美麗動人的容顏,在創作中把握人物形體與氣質是非常關鍵的。
一、五官形式的特點
仕女形象中五官造型是仕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為傳神的是眉與眼,不同的眉眼搭配,以及不同的臉型與嘴,可以塑造出性格鮮明,豐神俊秀的各種女性形象。仕女的眉一般比較細長,一般分為遠山眉、柳葉眉、卻月眉、峨眉……古代仕女講究眉目傳情,眼睛五官中最為重要,眼睛要清秀、明亮、柔美,一般有鳳眼和杏眼,鳳眼又名丹鳳眼,眼睛的形狀狹長且后眼角向上翹,杏眼,形狀如杏仁,兩頭尖,中間圓,眼外角微微上揚且尖細。鼻子線條較長,轉折處要圓潤,分為直鼻:鼻頭鼻梁相貫通挺直。俏鼻:鼻梁小而虛暈。結鼻:形狀瘦直,鼻頭清晰可見。嘴有櫻桃嘴:形狀小而圓潤,形狀似櫻桃,上唇圓弧形分型,下唇單弧接上唇;觀音嘴:嘴形相合的兩弓,上唇弓弧扁圓,下唇弓弧方扁,兩唇相交;鯉魚嘴:形狀似鯉魚小嘴,兩唇閉合,上唇雙弧形分,下唇圓弧形合,嘴角上翹,帶有喜氣。唇線變化小,注意對稱、柔和。耳朵有全遮、半遮、全露等形式,內部輪廓變化較多,線條流暢。
二、體姿動態
仕女的體姿動態是表現其風韻的關鍵李漁講“女人有態,三分漂亮可增加到七分”,態是女人的氣質風度,是女人的優雅,唐宋時代的仕女美如云中丹霞,是遙遠而不可及的美。《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形容“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細品那種韻味,對我們塑造古典仕女形象很有幫助。
仕女的身姿分為立姿、坐姿、倚姿、游姿等,它能充分體現仕女的品性與風采,表達內心意向,是仕女造型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仕女受封建社會禮制約束,一般要求舉止矜持,儀態典雅,行動有節,含蓄蘊藉;因此在造型上強調外態與內蘊同步協調,注意身姿、意向動勢的融匯統一,形成節奏與韻律,發揮傳統的“起·亮·收·蓄”等塑形特點。
坐姿,一般重心在臀,注意頭向、肩、腰向三個動點,這三個動點不要形成直線,不要平行與均齊對稱,要使其回旋顧盼,轉側自然,動中求靜,坐式有同向、回旋、交聚等主要形式。同向做是一般是指頭向、手勢、坐向按一定方向同步延成,使身姿體式舒坦自然。這種造型內韻節奏緩和,外態典雅蘊藉,在仕女創作中尤為常見。
立姿,一般重心在足,要注意體姿與動態的平衡,有時可借助風帶的舒曲翻轉,增加氣氛,協助其平衡,立式一般有持立、顧盼、聚揚、回旋等形式。持立要講究氣宇,面向、腰向、足位要呼應相照,手勢寧靜自然,使其外態內韻相調、相濟,達到含蓄自然;顧盼形式要講究體態婀娜柔曲,頭向、肩向、足位相應自然,使其外態內韻統一協調,可借助佩帶風帶、廣袖揚動,增強氣韻,協助平衡,使之顧盼生動。
倚姿,重心多在倚點之外或軀體之外,仕女倚式體姿要塑造的蟠曲舒卷,婀娜回旋,前后相替,左右呼應,使之顧盼生趣,注意頭肩腰足相協調,一般分為臥倚和立倚。
游式,也稱步式,體姿關鍵是足步,重心多在腰際,兩手勢了除了起情節示意之用,也起平衡作用。游式一般有蓮步、折腰步、碎步、云步等;蓮步足位小而緩,輕盈移動,若行若止。折腰步,折腰輕移,回旋顧盼。碎步小而飛快,似蜻蜓點水,快速挪動,身姿輕盈靈動。云步,足位大而緩,游動盤回,翩翩翱翔,如云緩慢流暢。
三、衣紋
仕女體態、動作主要依靠衣紋的組織變化來表現,要注意體現人體結構的立體感與凹凸關系,適當夸張衣紋組織的垂感,注意人體折疊、彎曲處的疊紋,凹凸的虛實關系;注意仕女動勢與衣紋變化的關系,天氣等外力造成的衣紋變化;另外還要注意不同質感的服飾的剛柔變化,忌衣紋刻畫的平行、長短要自然,不要使衣紋松散、絮亂、單調、呆滯。
四、首飾
另外首飾是古代婦女重要的妝飾,特別是在仕女造型上運用更多,古代首飾品概括起來發飾有:籫 釵 珠花 步搖等;項飾有:項圈 長命鎖 項鏈等;耳飾有:耳琪 耳環 耳墜;手飾有手鐲 玉鐲 指環;佩件分為佩和帶,多作為禮儀品德的裝束,也用來區分貴賤等級。佩玉表示德潔,腰帶一般以繩為主,長帶曳地視為文雅,綬為名流仕女所配。
結束語
木雕藝術創作中,只有充分了解仕女的發展歷史和特點,認真學習名人大師的傳世經典范本,研究和了解各個時期仕女的表現題材,審美趣味,造型特點、技法手段和服飾表現方面的特點。尋求適合自己的切入點,將眾家所長熟記于心,通過參考借鑒,學眾家之長,舍己之短,不斷磨練自己,形成自己的創作理念,才能在侍女塑造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許騰.豪情旖旎 古法新意[D].中央美術學院,2017.
[2]郭媛.淺析仕女畫的詩意表達與歷史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