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 要: 每部電影的成功并不僅僅是運氣。《戰(zhàn)狼2》能得到大家的喜愛也必然有其豐富的原因。《戰(zhàn)狼2》的成功也體現著國產電影的崛起,對其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利于其他國產電影的借鑒與學習,讓國產電影向繁榮的道路邁進。筆者將通過影片內容的分析,結合新聞事件與文獻整理,從美學的角度,在藝術美,社會美,與暴力美等層面簡單探討《戰(zhàn)狼2》成功的原因。
關鍵詞:《戰(zhàn)狼2》;藝術美;細節(jié);民族自豪
一、引言
2018年暑假最火的電影無疑是吳京的《戰(zhàn)狼2》,它總共獲得了56.8憶的票房,甚至超過了變形金剛五個系列在內地的總票房。《戰(zhàn)狼2》作為進入全球票房前100的唯一一部非英語電影,也是僅次于《星球大戰(zhàn):原力覺醒》的全球影史上單片單地區(qū)的票房亞軍,戰(zhàn)狼2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這是值得探討的。
二、《戰(zhàn)狼2》來源于生活,植根于現實
“藝術美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造的前提、基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造素材都來源于現實生活。”
(一)以新聞事件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
2015年4月7日,中國海軍第十九批護航編隊的臨沂艦順利抵達位于非洲東部的吉布提工和國吉布提港,從也門再次撤離83人。這是最后一批從也門撤出的中國公民。從也門局勢變化到全部中國公民撤僑成功背后,是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戰(zhàn)狼2》是以也門撤僑事件作為故事背景改編而成的,以新聞事件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充分體現了藝術美源于生活,也因此能讓觀眾感同身受。
此外,《戰(zhàn)狼2》中有一個場景是冷鋒把Rachel接到車上。一開始女主角Rachel還不愿接受冷鋒的幫助,說她已經打過電話給美國大使館了,他們會來救她,然而事實上撤離得最早的是美國的艦隊,哪里還顧得上留在疫區(qū)的Rachel。不是所有國家都有不肯漏下任何一個本國公民的氣度。
在冷鋒調侃美國這一情節(jié)中,看似充滿喜劇意味,然而也確實反應了事實。標榜“大國”“維護人權”的美國,做不到像中國那樣不顧一切,只為保護百姓。
所以,不少人在抱怨中國種種問題的同時,又不得不佩服中國的魄力。影片的最后,向大家呈現了一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圖,在護照的背后寫著“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一幕,很多觀眾都留下了眼淚,這是感動的眼淚,感動祖國為我們提供的安全感。
影片激起了觀眾強烈的自豪與敬畏之情,以其內容打動人,讓人有美的體驗,感受電影美帶來的內心觸動。
《戰(zhàn)狼2》以也門撤僑事件為背景,同時又通過藝術夸張的手法,讓熱血與激憤直撞人們的心靈。如果說也門事件以其客觀真實打動人,那么植根于也門事件的《戰(zhàn)狼2》便通過電影既喚醒人們的回憶,又讓觀眾了解更多的細節(jié),從而萌生更加強烈的自豪感,讓藝術與現實相融合,呈現出更大的力量。
(二)追求細節(jié)的細膩與真實
作為電影藝術之一的《戰(zhàn)狼2》并不是我們理解的傳統中的夸張動作電影,雖有主角光環(huán),但是處理得較為巧妙。其中也有以三擋百的夸張鏡頭,但是在影片中并沒有讓他們三個人便扭轉了戰(zhàn)局,勝利的關鍵是中國艦隊的支持,以及我們強大祖國給我們的中國人的身份,所以總體是符合客觀要求的。
《戰(zhàn)狼2》打動人的是細節(jié)的真實。細節(jié)真實的呈現需要演員與導演的密切配合,需要用心去打磨推敲。《戰(zhàn)狼2》拍攝時間長達137天,就比如我們在影片開頭看到的2分鐘的海中打戲,吳京和他的攝制團隊卻在水中待了近二十個小時,連飯都是在水中吃的,吳京還在長時間的閉氣中差點喪生,這一切只為了拍攝出最好的畫面,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那連貫一氣呵成的精彩水中打斗的片段。此外,吳京導演在籌備與拍攝《戰(zhàn)狼》花費了七年時間,在特種部隊的訓練就長達兩年。在真實訓練基礎上的打斗場面也顯得更加真實,細節(jié)便值得觀眾推敲與回味。
為什么我們要強調藝術美要以生活為土壤?因為只有能激起人們內心的波瀾,讓觀眾產生更強的代入感,這樣的藝術品才是成功的,才能喚起人們美的感受。觀眾不是傻瓜,即使不夠專業(yè),也知道粗制濫造的作品與精心推敲、反復琢磨的呈現是有很大區(qū)別的。要讓觀眾為電影消費就必須尊重細節(jié),細琢小處。《戰(zhàn)狼2》做到了。
作為電影藝術的《戰(zhàn)狼2》以題材來源的真實,精心安排的細節(jié)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三、《戰(zhàn)狼2》激發(fā)對祖國的愛與自豪
“社會美重內容。平常所說的‘心靈美、 ‘精神美、‘性格美、‘內在美都是強調美的內容,即人的內在品質。類比到藝術作品中,藝術作品的社會美也體現在內容上。”
(一)為祖國能保護我們安全的自豪與安慰
《戰(zhàn)狼2》上映期間,正值中國和印度關系緊張時期。印度方跨過邊界,公然挑釁我們,威脅我們的主權。而影片在這時上映,無疑是加劇群眾的愛國之心。
影片中,在冷鋒和老爹打架時,冷鋒呈現出特種部隊不屈不撓的英勇精神,連作為對手的老爹都對冷鋒說:“我一直以為你們很柔弱。”這句話令人心酸與歡喜摻半之時,冷鋒的一句“那是以前。”則更加強烈地激發(fā)了人們的自豪之情。
此外,影片接近尾聲時,冷鋒和工廠的人們開著汽車經過交戰(zhàn)區(qū),他們把手中的槍扔掉了,僅靠飛揚的五星紅旗安全通過。一塊五星紅旗竟有著如此強大的力量,他象征著中國人的身份,能保護我們的生命。這也是觀眾為之震撼的一點。
種種這些畫面呈現在觀眾眼前,令人無法不為國家的強大而感動。中國在經歷過落后挨打之后,終于也能被世界承認與接受,而作為強大國家的一份子,大家都有著強烈的自豪感。
(二)為祖國展現的大國氣魄驕傲
在大家為中國強大的力量而震撼吶喊時,電影中的另一方是處于戰(zhàn)亂的非洲,他們的普通群眾成為內戰(zhàn)的犧牲品,被殺戮、被迫害。
其中有兩個比較經典的場面。
第一個場面是描寫疫區(qū)的畫面。男女主角的車在疫區(qū)壞了,一大群疫民向他們靠近、圍攏。場面有點驚悚,但是這些疫民們不是想做壞事,只是為了要一些食物。當男女主角把食物給了他們后,疫民便很開心地朝他們揮手。從這個畫面中除了能看出冷鋒與Rachel的慷慨之外,更重要是看到了被隔離的疫民們的悲慘。別說醫(yī)好他們的傳染病了,他們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生存資料都無法被滿足。只要別人能給他帶來一些食物,便心滿意足,可見他們在饑餓與病痛中已經苦苦掙扎得實在太久了。
但是非洲政府也并不是對疫民不管不顧的,不然也不會請中國醫(yī)生來研制疫苗治療拉曼多病毒。而非洲民眾之所以遭受到這么多痛苦——得了傳染病、連基本的生命飲食需要也無法滿足,更多是因為政府的無能為力,而不是政府的故意不為。因為貧窮,所以無法讓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只能依靠別國的援救來維持國家的發(fā)展。
另一個場面是冷鋒來到黑人小男孩媽媽所在的中非合作的工廠準備把小男孩媽媽以及工廠里的中國員工接走。這時,當經理在臺上讓黑人和中國人分開站,向大家宣布,只有中國人才能被救出去時,我們看到了黑人們留下了絕望淚水。因為他們看到中國公民被中國政府接走后,不知道又有誰能來救自己。如今當權政府完全不能抵抗反叛軍的攻擊,多少百姓被屠殺,連總統也死于反叛軍的槍下,而他們也只能在危險中度日。
中國人的遭遇與黑人的遭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中國群眾在戰(zhàn)亂時能依靠祖國的力量而免受傷害。黑人們在弱勢政府統治下,無助,吶喊。而在這時,影片中加入了冷鋒對工廠里的全體員工,不管是黑人還是中國人承諾,會把大家救出去,這無疑是一場皆大歡喜的歡呼。冷鋒在此時不是體現個人英雄的偉大,而是體現他作為中國的代表對非洲受難群眾提供幫助。從中國醫(yī)生援非,中國在非洲建工廠,到中國人幫助救出非洲的群眾(雖然只是一部分群眾,但他們是眾多受難者的代表),體現著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奉行仁愛的觀念,幫助弱勢的慷慨精神。這種大國的胸襟與氣魄的體現,無疑也是《戰(zhàn)狼2》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充分運用暴力美學對人的影響
什么是暴力美學?“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赫建認為‘暴力美學的含義是,‘主要指電影中隊暴力的形式主義趣味就是把暴力和血腥的東西變成純粹的形式感。‘它主要發(fā)掘槍戰(zhàn)、武打動作或其他一些暴力場面的形式感,并將這種形式感美發(fā)揚到炫目的程度。”
《戰(zhàn)狼2》中有許多精彩的打斗場面,其中也蘊含著暴力美學。首先,電影使觀眾在觀看這種場面時得以宣泄,獲得快感。宣泄也是美學中很重要的概念,當人們的需要在現實中無法滿足時,就需要借助外物來宣泄。所以,《戰(zhàn)狼2》作為戰(zhàn)爭片,其戰(zhàn)爭場面也是人們的宣泄口。其次,暴力美學體現人對自由的向往。人們在社會中生活,總是會受到各方面的約束,而通過暴力解決問題,欣賞暴力美學則體現了人們對自由的追求,讓人享受這種狀態(tài)。
《戰(zhàn)狼2》中包含的暴力美學也是吸引人們觀看的原因之一。
五、結語
《戰(zhàn)狼2》給觀眾許多美的體悟,除了有宏大與壯觀的場面,還通過細節(jié)打動人,通過暴力美學感染人,展現藝術美,更重要是觸及人心靈對美的體驗,喚起人對社會、國家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戰(zhàn)狼2》自然能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郝建.美學的暴力與暴力美學—雜耍蒙太奇新論[J].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2(05)
[2]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158..
[3]陳丹.論當代電影中的“暴力美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