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源 姜曉云 劉文慶 李尚澤
摘 要:對于大眾來說,海報是一種傳達信息的媒介,海報在國內外的藝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美術設計的歷史舞臺上,同樣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深入了解海報的發展史,不僅是對歷史藝術文化的追溯,更有利于我們在歷史文化的大舞臺上,用專業的視角和態度對海報進行正確評價,同時借鑒之前的設計經驗,來不斷地豐富當今海報藝術設計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海報藝術設計發展的基礎上,闡述了其對未來中國海報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海報;阮大勇;手繪海報;設計題材
一、引言
本文以建國后中國海報藝術設計的發展為切入點,以港臺阮大勇的手繪海報為例,對藝術風格進行了簡要分析,并討論了海報設計對現代設計及電影行業發展的影響。首先,建國后期到改革開放前的海報設計題材以軍事、工農業生產建設為主,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青少年為主要人物形象,突出意識形態,強調政治服務。其次,以港臺的海報設計——阮大勇的手繪海報設計為例,從他的手繪海報的設計內容、夸張人物造型以及傳達內在的神態,反映了當時港臺人們的生活狀態。最后,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海報設計在當代電影行業中的體現越來越突出,以此對其展開分析。
二、中國海報藝術的起源與早期的發展面貌
“海報”一詞,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廣為人知了,據說,在清朝年間由于洋人從海上運貨到我國的沿海港口,他們為了宣傳產品,而到處張貼宣傳,因此被當地人稱為“海報”。至今,海報設計的發展已經有一百余年的歷史了,隨著現代市場經濟與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海報設計受到了當今信息科學技術的挑戰,例如,電視、廣播等眾多廣告媒體的影響,從商業宣傳利益的角度來看,雖然海報的宣傳作用已經大不如以前,但海報設計并沒有因此退出歷史文化舞臺。而是隨著現代海報藝術更高層次的發展與風格更迭,使海報設計至今仍處于藝術設計中的重要地位。
(一)最早海報的誕生和歷史上中國海報的出現
海報一詞通俗來說,含有通告、告知大家的意思,據說世界上最早的海報是一張埃及的尋人啟事,現在仍存于英國倫敦博物館。追根到底,海報并不是現代社會才流行起來的宣傳手段,根據考古專家的發現,在埃及廢墟里,墻壁上等都有各類壁畫的存在,而這些壁畫則是用來通知大家將要發生的事情或者將要做的事情,稱得上是最初的海報設計的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羅馬時期,海報的設計與使用更為普遍,產品的推銷、各類競賽的演出安排等,都采用海報宣傳的方式,到處張貼來告知人們相關信息。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據中國的考古研究證明,最早的印刷海報出現在公元11世紀的宋朝——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比英國要早400年,因此,中國的海報藝術設計稱得上是最古老、最長久的一種藝術形態。這幅海報的創作,圖文搭配,立意手法新穎,同時也是古老商標文化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該海報是由銅板印刷而來的,上面標有“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字樣,更是體現出了我國藝術設計師們的聰明才智、中國藝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二)新中國海報藝術的產生、發展
在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的海報設計還不是很成熟,表現手法與主體大多以人物造型和簡單的色彩為主,持續一段時間并沒有什么改觀,一直到50世紀中期,才出現了小小的改觀;50年代后期,中國的人物畫改觀明顯,表現在海報的人物設計上,造型相對生動、精確。到了20世紀60年代前期,海報設計師們對海報設計語言表達元素的探索取得了新的進步,在這一時期,許多畫家和設計師們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個性語言,標志著中國海報藝術設計的成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階級斗爭不斷演化,大家都在提倡學習紅色主義文化,特別是學習毛澤東,這些紅色文化成為海報設計的重要題材。由于該時期實行了計劃經濟,所有的商品實行統一調撥,有些企業不再重視海報宣傳的作用,商業海報設計的發展逐漸減少,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幾乎消失。
文化大革命時期,把原來不屬于當時的作品視為反動派,一些藝術家們也因此遭到批判,因此這時期的海報設計大多出于業余作者之手,質量相當粗糙,但是較50年代來說,印刷技法與質量還是相對較高的。階級斗爭弱化的后期,最初受批判的文化家們獲得解放,重新回歸到海報的制作中。一直到20世紀的80年代中期,隨著政治運動的減少,社會趨于平緩,政治海報逐漸被工藝海報所替代。
現今,隨著中華文化的深入發掘和發展,海報藝術設計多將文化融入其中,豐富了文化內涵。同時在現代設計中,隨著電腦圖像技術的發展,使現代大多數的海報都由電腦繪制而成,海報整體設計風格多由抽象、象征性的圖形和文字組成,更具視覺沖擊力,更富有想象力,突出人文和自我主題的表達,推動中國的海報設計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三、以港臺阮大勇的手繪海報為例展開簡要分析
電影海報是海報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影宣傳的一個重要載體。例如,在電影《海報師》的影片中,就介紹了設計師阮大勇的相關信息,他是漫畫家,從小喜愛繪畫,在中國內地初中畢業后,其后在出版社畫插圖,尤愛畫藝人肖像,其后進入國泰電影公司負責繪畫造型照,最后轉入廣告界發展,曾毛遂自薦用漫畫手法為許冠文、許冠杰兄弟繪畫了電影《天才與白癡》宣傳海報,被許氏兄弟采用,后期更多電影公司邀請其繪畫電影海報。
在1988年,電影《雞同鴨講》在香港首映,許冠文在影片里飾演了一個燒鴨店的小老板,將一位精明生意人的刻薄與摳門表演得淋漓盡致,為大眾津津樂道。也正是如此,阮大勇抓住人物的特點,將其夸大,把電影主題和人物性格里在海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重點在于,他的手繪海報更是講究貫通性,即是每一個筆觸之間、或者標書的內容之間都相互貫通,將所有的重要信息連貫表現出來,讓觀眾可以一目了然地讀懂海報中所蘊含的信息,看似夸張卻又極其細膩。
有人說,記憶濃縮了人的一生,電影濃縮了人的一輩子,海報則是將人生的一輩子濃縮成一眼便懂的故事。就像中國海報藝術設計一樣,不管信息技術如何發展,最初的東西的精華是其他事物無法代替的,就如阮大勇設計的手繪電影海報一樣,歷久彌新。在強調技術化設計的今天,設計師應當將傳統的文化思維融入當今的海報設計中來,將海報藝術設計推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度。
四、對現代電影發展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信息化的發展,各類宣傳媒介日益多樣,海報設計作為最原始的宣傳媒介,自然受到其他媒介的強烈沖擊。隨著當今時代藝術設計的發展,除了工藝海報、文化海報之外,其他商業性的海報設計因為受到張貼的限制,甚至有些商業性的海報設計已經所剩無幾。但是,電影海報仍然以其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存在著,甚至成為平面設計師們的專職設計工作。合理地將電影海報設計的創作作為研究平面設計表現形式、設計風格、表現色彩、創作構思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賦予了電影本身除了記錄和講述以外的另一種作用——增加了與平面設計的聯系,促進廣告設計。
(一)畫面的整體繪制
我國海報設計是隨著工商業、藝術、技術等的發展而興起的,隨著各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最終新形式的海報設計風格取代了早期黑白或者手工套色的版畫,從海報的設計發展歷程方面來說,大致經歷了手繪海報和電腦繪制海報兩個重要階段。20世紀20年代,手繪海報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到50年代,采用了新的手繪表現技法,直到當今電腦繪制海報技術的成熟,電影海報經歷了表現技巧上的不斷成熟,也失去了電影海報傳統意義上的繪制工藝。伴隨著世界電影工業的發展,經歷了黑白為主色調的時代到彩色時代的發展歷程,由最原始的張貼畫,變為了平面設計師的專職設計作品。
(二)畫面的色彩感
電影海報也好,其他海報也好,它們都是一種視覺表達藝術,都注重創意與審美、表現手法與傳達內容的統一、版式設計與構圖和諧、視覺沖擊力與受眾的接受度。
據相關研究表明,一部電影,觀眾們就是通過海報設計的絢麗色彩產生第一印象的,不同的色彩能帶給觀眾不同的心里感受,因此,顏色的適當搭配在電影海報設計中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決定著作品的成敗。就像阮大勇的手繪海報的設計,顏色搭配的視覺沖擊力很強,但是卻不失和諧,能夠通過顏色和造型來生動地傳達人物與事物的形態,設計手法與顏色搭配相得益彰,實現顏色與內容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形式與顏色的統一、顏色與人的視覺感受統一。
五、結語
中國的海報藝術設計起源較早,表現技巧也隨著技術設備的引進不斷更新,海報的應用因為張貼原因而發展出了新的表現形式,當下廣告設計工業中就有大型廣告牌以及三面翻,甚至包括車體廣告都屬于海報的一個變種。在當今這個信息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中,深入了解海報藝術設計的發展史,有利于把握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地融入文化特色,可以更好地突顯具有中國文化的海報設計特色。在當今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大舞臺上,設計出具有中國文化特點的優秀作品,既是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機遇,又是現代設計前進道路上的新挑戰,更能成為推動中國海報藝術設計穩定發展的有效動力,最終讓我們的海報設計真正引領世界潮流。
參考文獻:
[1]郭瑾.《海報師》:導演許思維獻給70后香港人電影回憶的序曲[J].影像文化,2017(3).
[2]朱麗娜.電影海報設計在電影推廣中的實際意義[J].藝術學苑,2011(8).
[3]季超.構成·電影·海報[J].電影文學,2008(7).
[4]李佳嬴.建國后中國海報藝術發展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3.
[5]李桂芬.近十年中國大陸電影海報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15.
[6]李夢靈.手繪插畫在公益海報設計中的張力分析[J].美與時代,2015(6).
[7]顧凡.手繪海報怎樣做才能更有效[J].中國商貿,2004(9).